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74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黟”趣话

[复制链接]

247

主题

247

帖子

742

积分

VIP驴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4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0-11 11:26: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黟县被世人认为是陶渊明《桃花源记》的原境地,故有“桃花源里人家”之美称。但因地处深山之中,四面环山,交通闭塞,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页,黟县还是个以小、穷、少而不被人瞧得上眼的,名不见经传的县,甚至于连县名“黟”字很多人都不认识,而被其人称为黑多县。而也因此,黟县人在外往往受到取笑:黑多县人、黑多县来的。哪知,到了上世纪末,黟县的西递、宏村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一举成功。随之,黟县这块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土地,迎来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宾客,也获得了越来越多人的赞誉。而今的黟县,是名誉疆外啊!作为生在黟县,长在黟县的赤子,真是打心眼里感到高兴和骄傲。

  黟县建置于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是秦始皇自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的10年间,先后吞并了韩、魏、楚、燕、赵、齐六国,实现了统一,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制国家初始,分天下为36郡,就设置了黟县归属会稽郡。迄今已有2230年的历史了,故有“古黟”之称。

说到“黟”字的来历,说法不一,大至有三种:一说,是因境内的石墨岭出产石墨故也;二说,是本地盛产柿心黑木,并曾作为贡品的缘故;三说,是因县位于黟山南面,故县以山而名。这里的黟山,指的就是今之黄山。这可不是想高攀黄山之名气而妄言,黄山古称黟山,是有据可证的:《水经注》云:“浙江又北历黟山,县居山之阳,故县氏之”。“黟”黑貌也。黟山,因山石呈黛黑貌,故以黟名之。唐玄宗天宝六年(公元747年),明令改黟山为“黄山”。

   黟县,因山而得名。在悠悠二千余年的历史长河中,也是几经曲折,难能保留的一个“黟”。真是应了那一句古话: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世事变数无法预料啊!

据史志记载:黟县建于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原称黝县。“秦并天下置黝、歙二县,属鄣郡”(黝:音伊,字本同黟)。

  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置丹阳郡,隶属杨州,黟县属丹阳郡。成帝鸿嘉二年(公元前19年),黟县建广德王国,立中山宪王弟孙刘云客为广德王。鸿嘉三年逝世,无子继位,国遂废。至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复以广德故国(黟县)立广川惠王孙刘伦为王,传子刘赤。公元8年,国戚王莽夺皇位,贬赤为公,废广德王国,改黟名为愬卤。

汉光武帝刘秀复汉,是为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置新都郡,恢复黟县原名隶属新都郡。

晋灭吴,改新都郡为新安郡,黟县属新安郡。

  隋改郡为州。开皇九年(公元589年)黟县并入海宁,属婺州。开皇十一年(公元591年),复置黟县,属宣州。开皇十二年置歙州,州治设在黟县,领黟、歙、海宁三县。

  唐,黟仍属歙州。

  宋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改歙州为徽州,黟县属徽州。

历史沿革至公元1958年,黟县又再次面临一次存亡的变迁:是年12月,黟县县委、县政府奉令迁至祁门县合并办公。翌年4月18日,正式撤销黟县,并入祁门县。直至1961年4月5日,经批准复置黟县。据说:在这次的撤并中,有一位名叫程梦余的开明人士,多次上书,建议保留黟县历史,将黟县城区所辖人民公社取名为“黟城公社”。黟,本仅是县名,无其它所可用。保留住“黟”字,也就沿续了古黟历史。此真知卓见,得到了上级的认可。故且,在黟祁合并的时空段里,黟县即以“黟城公社”呈现在世人面前,而没有因并县留下历史的空白。

在上世纪后期,黟县由于地处大山之中,四面环山,交通阻碍,经济不易发展,尤其是工业基础先天不足,再加人口少。真正是个位处安徽省的“锅底”之“锅底”,在省、市里均排不上位的小县、穷县。因之,黟县人也感到很自卑。为此,有些人私底下瞎议论说:干脆把黟县抹掉,卖给哪个大城市,作为该城市的后备基地。认为这样,黟县才有望靠着大城市而富裕起来。

现在,回过头看:黟县,这个是为华夏统一建置最早的古县,在两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命运多劫,几经沉浮,不可不谓之是世事多变,历史沧桑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5-3 16:50 , Processed in 0.537599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