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80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名人与徽州------许宣平与李白

[复制链接]

252

主题

251

帖子

753

积分

VIP驴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5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0-11 09:07:01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黟县志>>记载有唐时歙人许宣平云游桃花源的传说。相传李白当年是被许宣平的诗吸引到徽州来的。追踪至新安来访,从歙到黟,一路探寻,便追寻许宣平的足迹来到了黟县小桃源。
      
    许宣平,唐代著名道士,新安歙县(现安徽黄山市境内)人,《续仙传》、《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唐诗纪事》、《太平广记》等都有其传记。据《太平广记》记载,唐睿宗景云中,许宣平“隐于城阳山南坞,结庵以居。不知其服饵,但见不食。颜色若四十许人,轻健行疾奔马。时或负薪以卖,薪担常挂一花瓢及曲竹杖,每醉行腾腾以归吟曰:‘负薪朝出卖,沽酒日西归。路人莫问归何处,穿入白云行翠微。'”道教修炼需要澄心静虑,而静谧的深山老林、高岩幽谷为道士修炼提供了一个安静的场所。因此,许宣平在“穿入白云行翠微”的山林隐遁生活中不仅进行了宗教的修炼,同时也寻觅到了一种逍遥至乐的审美生活方式。 他有时候担着柴到城里来卖,柴担上常常挂着一只花葫芦和一根弯曲的竹杖,常常醉后腾腾地拄着竹杖回山,独自吟唱道:“负薪朝出卖,沽酒日西归。路人莫问归何处,穿入白云行翠微。”三十多年来,有时候他把人从危难中拯救出来,有时候他把人从疾病中救治出来,很多城里人都去拜访他。并不能见到他,只见到他住的小草房的墙壁上题诗说:“隐居三十载,石室南山巅。静夜玩明月,明朝饮碧泉。樵人歌垅上,谷鸟戏岩前。乐矣不知老,都忘甲子年。”

  许多好事者都诵读他的诗,使他的诗在长安盛行一时。在官道上从洛阳到同华之间的传舍里,到处题着他的诗。天宝年间,李白从翰林院出来,向东游历路过传舍,看了他的诗吟咏之后,感叹地说:“这是神仙的诗啊!”于是李白就向别人打听这是谁写的诗,知道了许宣平的情况。李白于是就到新安游历,越岭翻山,多次求访也没有找到许宣平,就在他的小草房的墙壁上题诗道:“我吟传舍诗,来访真人居。烟岭迷高迹,云林隔太虚。窥庭但萧索,倚柱空踌躇。 应化辽天鹤,归当千岁余。”
隐居山中  唐代的道人许宣平。许是江南徽州歙县(即今安徽歙县)人,他当时长期隐居于歙县城南的紫阳山中,在山中向阳的一个地方结庵辟谷修炼。许宣平形貌异常,身长七尺六寸,胡须长至膝盖,而头发披至足跟,经常担柴入市贩卖,以换酒喝。当时大诗人李白慕名而访,不得而遇,十分遗憾,遂留题诗曰:“我吟传舍咏,来访真人居。烟岭迷高迹,云林隔太虚。窥庭但萧萧,倚杖空踌躇。应化辽天鹤,归当千岁余”。许宣平的太极拳功名曰“三世七”,据言因以三十七式而取名。此拳又称长拳。因为这套拳打法不分何式为先何式为后,只要将每式学会,打起来可以相继不断,绵绵不绝。许宜平的太极拳功隐于道门数百年之久,于明朝前期传于宋远桥,此时已经历14代。宋氏后人将此技视为家传继承,然亦有所宣播。至近代辛亥革命时期,宋氏后人宋书铭将宋氏拳谱公开。今国内仍有传人。如江苏昆山的王知刚先生,1945年在交大读书时,经蒋维乔老师介绍,由白云道长传授了“三世七”拳功,继承至今。 1992年10月,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他的{中国唐代三十七太极拳与剑术}一书,不过据说宋书铭之前,宋氏太极拳谱就已在民间流传,如吴图南先生以前就有。宋书铭公开宋氏太极拳谱后,实际上证实了宋氏太极拳的存在和由此证明唐朝就有许宣平的太极拳存在。这也是当今太极拳界基本公认的事实。
  许宣平《庵壁题诗》云:
  隐居三十载,石室南山巅。
  静夜玩明月,清朝饮碧泉。
  樵人歌垄上,谷鸟戏岩前。
  乐矣不知老,都忘甲子年。
  此诗见于《全唐诗》第860卷和元代道士赵道一的《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它描述了许宣平宗教修炼中的道隐生活。道教徒山居隐逸是为了宗教修炼,山林之隐是他们宗教排除干扰、澄心静虑、稳固道心的一种宗教修炼途径和手段。“道隐”不仅是自我安慰的人生态度,更是愉悦的审美态度,在道教审美文化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道隐”思想丰富和充实着道教审美文化的内容并经过道教徒宗教情感的过滤、淘洗以及高度整合,内化为道教徒心灵深处一种难以言说而又实实在在的宗教情怀,随后又以诗歌这一审美的表现形式再度外化出来,形成了独特的魅力。《庵壁题诗》是道教文化关于隐逸山林、自得于林皋的生动标本。
  对隐迹山林的挚爱,对逍遥泉石的神往,是隋唐五代道士的宗教人生的审美化体现。
 许宣平其人其事其诗在唐代就有很大的影响。元代道士赵道一在《历世真仙体道通鉴》里记载了当时传诵许宣平诗歌的状况:“好事者多诵其诗。有抵长安者于驿路洛阳桐华间传舍是处题之。明皇天宝中,李白自翰林出,东游经传舍,览诗吟之,叹曰:‘此仙诗也。'诘之于人,得宣平之实。白于是游及新安,涉溪登山,屡访之不得见。乃题诗于庵壁曰:‘我吟传舍诗,来访真人居。烟岭迷高迹,云林隔太虚。窥庭但萧索,倚柱空踌躇。应化辽天鹤,归当千岁余。'”连同为道士的大诗人李白对许宣平都这么的仰慕,可见许宣平其人其诗在当时的巨大影响以及其在道教审美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
  许宣平在《醉卧长安》中和李白相见两次,一次是被唐玄宗招到长安,一次是李白被贬。李白到徽州时曾在新安江上与渔翁打扮的许宣平见过一面,但李白并不知渔人就是许宣平,许宣平离去时还留了一句:“门前一竿竹,便是许居处”。令李白懊悔不已,失之交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5-2 11:51 , Processed in 0.763531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