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60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徽墨,染尽世间繁华

[复制链接]

66

主题

66

帖子

198

积分

VIP驴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9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8-20 21:49:58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个盛产诗词歌赋、书法绘画的国度,同样盛产它们的承载物,比如笔,比如墨,比如纸,比如砚──所谓的文房四宝,中国古代的雅致生活都在里面,中国人的乡愁也在里面。即使在今天,温润如山水的笔墨早已让位于冰冷高效的键盘,但是,你永远不会从键盘嗅得到一方徽墨里,那松烟的缕缕香气。
看多了古代戏,总会有一幕这样的场景:男子在案台前俯身写字作画,旁边有一位如花美眷安静地为其研磨。现在即使有人也练书法作墨画,却往往用的是墨汁,全然没了一副不急不缓的模样和相濡以沫的意境。
提及徽墨,就绕不开人人都知的“胡开文墨”。作为制墨的百年老字号,胡开文创基于乾隆三十年,迄今已有二百余年。创始人胡天柱,出生于徽州一个贫苦人家。因家境贫寒,他小小年纪就去了休宁县汪启茂墨店当学徒。由于天资聪明,忠厚老实,深得老板汪启茂的器重,汪启茂更是将独生女许给了胡天柱为妻。后来他接管墨店,给汪家的墨取了个字号,名曰“胡开文”。
但是,好墨的金贵,却更贵在手艺、心血和时间。为了保证原料的品质,胡天柱令其子在黟县渔亭办了一个烟房,利用丰富的优质松木,点燃几百盏油灯精炼松烟。油烟墨色泽光亮,松烟墨乌黑润和。如此才制出了“落纸如漆,万载存真”的好墨。
传统的制墨,捣墨一般要10万杵,而且,制墨的每道工序都相当繁复,每块小小的墨块看似轻巧,实则包含太多匠人的辛苦。然而却仍有很多人无法理解,为什么放着现成的墨汁不用,非要拿一块沉甸甸的墨条自己墨,简直“多此一举”。而且文房四宝早于百年前日渐式微,除了少数识货的书画家和收藏家趋之若鹜,剩下买徽墨的人往往是图个新鲜,拿回家收藏摆放。
在古时,文人在写字作画前往往要酝酿构思一番,而研磨墨块的时间,正是良机。墨汁看似方便,但也失掉了中国文人写字作画时浑然天生的某种“意境”。在喧哗的现在,人们求摒弃浮躁而不可得,也许只有当你遇上这样一块上好的徽墨,闻一闻它的香气,用饱蘸墨汁的毛笔写一写字,才能回归那阔别已久的中国精致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5-6 11:31 , Processed in 0.406546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