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6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雕刻三绝

[复制链接]

15

主题

15

帖子

47

积分

VIP驴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8-16 16:29:04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如果说祠堂、牌坊、民宅是徽州引以为傲的“古建三绝”的话,那么石雕、砖雕、木雕便可称为徽派“雕刻三绝”,也称“三雕”艺术。当你悠然漫步于乡间,静静地穿过几户民居,不一会儿,便会发现自己已经被其处处彰显的本土文化所包围。信步进入一个大户人家,遍布眼帘的是从柱础、华板、莲花门、天井四周到上方檐条、檐口、窗扇乃至下方栏板、梁、枋、栋、雀替等构件上,施满雕刻。主人们讲究门鞍、门罩的建筑装饰,而门鞍以石鞍、石柱、石墩等五件组成。门罩以枋、柱、檐作主体结构。室内柱梁框架均为木质,并以桐油漆之,保留了木纹自然色泽。屋内设厅堂,正壁上常高悬匾额,下挂中堂字画,上置云板花瓶,摆八仙桌、太师椅,设茶几、座椅。即便是一般人家,因徽州“儒风独茂”,摆设格调也与大户人家大同小异,只是质地差异而已。

前不久从昌溪乘兴而归的路上,途经一个不知名的小村子,只见路边草丛中,一大堆随意丢弃的木雕格外刺目。主人正在大兴土木,堆砌着钢筋水泥的现代化楼房,这些老朽破旧的东西自然没用了。见到我们这一行人经过,他忙上来搭讪,想把这一堆“没用的朽木”卖掉,开价4000元。那些隔扇、门楣、窗棂上的雕刻手法精致,细腻入微,巨大的雀替有半人多高。其实,单论那对雀替的价值,就不止4000元,殊不知在他们看来稀松平常的民间雕饰,是能与汉画像砖比肩的伟大艺术品。雀替是我国传统建筑中枋与柱相交处的托座,有加固构架和装饰作用,而徽州老屋的雀替,更是精美得无法言喻。但这层层叠叠的山重水复,怎么运得出去呢?犹豫良久,大伙还是放弃了。后来,在屯溪老街上,我们又无数次地看见过各式各样雕刻生动的木雕,它们来自那些民间的老房子,而今那些老房子,都已日渐破败,不复存在了。

所以屯溪老市上才会涌现出一批又一批的木雕。

在徽州,不仅带有木雕的门楼、门罩、柱础、梁架、窗棂、栏杆等物件随处可见,工艺精湛的砖雕和石雕也比比皆是。徽州特有的八字门楼,多以雄浑厚重的青石为门坊,门坊两侧的墙壁砌以水磨青砖。门楼上层是砖砌瓦覆的雨檐,层层挑出,两角翘起,顶端则为特制的雕花瓦当和滴水,形成一排整齐的雁齿。门楼是砖雕一统天下的地盘,雕刻有各式山水花卉,鸟兽人物,戏文传说等图案,总体上以民俗和戏文为主。门楼分“罩”和“楼”两部分,三层五层不等。曾在徽州很多人家的门楼砖雕上,看到过渔樵耕读图、游春行乐图、三国故事图等,一般都有七八个层次,最多达九层,非常的繁复华美。

徽州民居的大门是漆黑的颜色,饰有兽头或铁制门环。

一般而言,砖雕大多用来装饰门罩、门楼、照壁、门额和八字门墙,石雕则多是用于装饰望柱、栏板、华板或柱础,而木雕呢?则主要是在梁架、窗户、楼梯等处大显身手。三雕艺术有别于绘画艺术,重在以“刀”代笔,立足于一个“雕”字。因此工匠在立意构思时,要求对造型构图、方法技巧以及视觉效果等,作全盘考虑。徽雕艺人不仅要具有深厚的传统技艺功底,而且要具有一定的“模式化”造型能力,对呼应、对称、疏密、虚实、明暗、刚柔以及立体感、空间感、节奏感、韵律感等技巧和形式美的规律,都要有所权衡,然后方能分层次奏刀。所以从雕刻手法上看,三雕都有浅浮雕、高浮雕、透雕,圆雕以及镂空雕等等类型。由于徽商的财力越来越雄厚,他们在本土的生活也不免日趋浮靡,加上新安画派和徽派版画艺术旨趣的侵染,徽州民居的建造遂成为徽商资本消耗的一个重要途径。越到后来,徽州民居的雕刻艺术越注重情节和构图,追求细腻繁复,透雕艺术就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产生的。比如汪定贵承志堂的四根立柱上,就雕有渔、樵、耕、读四幅画面,而在四块斗拱上,雕的是三国演义戏文,都富有情节性。更让人吃惊的,是中门上方的“百子闹元宵”图,极为繁复精致,雕的是100个天真活泼的孩童,各自在硬花灯、玩狮子、踩旱船、放鞭炮。经过岁月的淘洗,这幅大型木雕连同下面的板壁,都变成沉重的古铜色,看上去十分恢丽。承志堂的木雕,手法无不洗练、成熟,比如邪幅“唐肃宗宴官图”,高一尺,宽六尺,在五六十公分的厚度上,却雕出七八个层次。其间的人物,各依琴、棋、书、画而构成画面,人物神情清雅萧闲,历历在目,是木雕中的精品。堪与承志堂木雕相媲美的,是歙县北岸吴氏宗祠内天井壁上那幅大理石长卷浮雕“百鹿图”,整幅面卷雕刻在七块并连的大理石上,奇松苍翠,怪石峥嵘,芳草萋萋,更兼烟云浮动,山泉淙淙。一百只大小不一的野鹿,奔跑跳跃其间,形态各异,妙趣横生。以密集型劳动为代价的三雕艺术,不仅展现了新安画派和徽州版画深厚的艺术根基,也展示了徽商在当时的中国无与伦比的财力和物力。据说,当年一些富商巨贾在建造住宅时,常常把一些远近闻名的工匠长期雇佣在家中,让他们终年为自己工作。一些房屋从开工到落成,往往需要很多年的时间,仅那些石雕、木雕和砖雕,就需要工匠们经年的心血和劳动。

三雕工艺是一种集体性的劳作,徽商营建住宅时,为了获得最好的雕刻装饰,往往举行声势浩大的打擂比赛,前来参加的工匠很多,有时甚至“百工竞技”。据歙县《虬川黄氏宗谱》记载,歙县虬村黄氏、张氏,皆以雕刻著名,自明至清,代守其业,在家族内部,将三雕技艺发展到很高水平,也形成了世代传承的家族风格。

站在汪定贵于1855年前后建造的私家住宅“承志堂”前,面对期待已久终能得以一睹真颜的鸿篇巨制,心情是五味杂陈而又感慨良多。黟县境内现存明清两代古民居近4000余幢,从规模宏大、布局合理、结构完美、设施齐全、制作精良等等方面综台评价,其巅峰之作首推承志堂。这座私宅占地2100平方米,建筑面积3000多平方米,内有7处层楼,9间天井,60余间厅堂,136根立柱。最令人惊叹不已的,是它拥有大量保存完好、堪称经典的木雕佳作。跨进承志堂大院,目光所及之处,皆是构思巧妙、木雕镂空的门窗。步入厅堂,举目环顾,前后左右,四维上下,木雕更是处处留痕。承志堂的木雕虽已历经百年,却依旧金光璀璨。据村民传说,汪定贵在建造此屋时,仅用于木雕表层的饰盒,就达黄金百余两。

真是豪奢至极啊。按照明初的定制,庶民庐舍,不过三间五架,而且不许用斗拱,饰彩色。但到了汪定贵时期,早已礼崩乐坏,“盛宫室、美衣服、侈饮食、拥赵女”是徽州商人的基本写照,其生活奢靡得一塌糊涂。汪定贵在经商发财后,曾花钱捐了一个“五品同知”的官衔,这虽然不是一个实缺,但他自觉已跳出了自身所处的那个阶层,与通常意义上的商人有了本质上的区别与界定,于是就在前厅正门的后面,增设了一道颇具官家威仪的中门。中门又称仪门,原为官府所设,演变到后来,一些官家将这种设置移于自家私邸,在重大节庆之日,或是贵客光临时,开启中门,显示一种气派或规格。汪定贵特意在正对中门的前厅横梁上,雕了一幅“宴官图”,展示的是一群京城的高官显贵,在花园里诗酒燕乐的情景。画面上的人物,无不趾高气扬。从中门步入大厅,抬头即见这幅“宴官图”,这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地满足了汪定贵的虚容心。尽管发了财,也捐了官,注定贵仍然感到愤愤不平,毕竟经商在封建社会被视为低人一等的行业,是被划归于九流之外的。为此,他别出心裁,在中门两边的边门上方,雕刻了两个极大的“商”字图案,这使得任何从边门出入的人,都必须从“商”字下面通过,都低商人一等。此举有点恶作剧的味道,也透露出纠结在他内心深处的自卑情结。

徽州的木雕,集中地体现了徽州人的生活理念。除了承志堂这样大型豪华的雕刻外,从很多木雕上我们都可以看出,浓重的商人观念已经渗透到了徽州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最常见的“和合二仙”。“和合二仙”展示的是两个的小男孩,嬉戏玩耍,一团和气,一般是刻在平常人家的门扇上。最早的时候,“和合”只是一个人,左手执鼓,右手执棒,意喻祷祝后能使万里之遥的亲人平安到家。这大约也和徽商四处游走、经商在外相关的愿望,因为若是农民,安土重迁,如何能到万里之外?以后,“和合”在民间逐渐演化为两人,一人手执荷花,一人手捧圆盒,取和(荷)谐和(盒)好之意,为张贴在新人洞房门楣上的剪纸。直到后来,才发展成人们今天理解的含义并普遍用于商人之家。商人重“和”,和气才能生财。苏州寒山寺的“和合二仙”木雕,推其渊源,也在徽州,为蛰居准扬一带的盐商在经商活动中,将自己的理念渗入佛门的体现。

在徽州,道教人物八仙,也是民间木雕最常见的主题,而对这一主题,我们也得从商人的眼光去看。所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说的其实是一种生意经,一种商业崇拜。这就是为什么徽州木雕,八仙最多,而且除“明八仙”外,还有所谓“暗八仙”的原因。

“暗八仙”是指八仙所用的物事,比如铁拐李的葫芦,张果老的鱼鼓,汉钟离的阴阳宝扇,吕洞宾的剑,曹国舅的檀板,韩湘子的竹箫,蓝采和的花篮,何仙姑的荷花等等,多是刻在平常人家的门扇和桌围上。商人求利,足迹遍天下,这和八仙的情况,有颇为相似的地方,八仙在徽州民间,备受推崇,也就不足为奇了。

当然,这是民间采用的图案,表现了流行的、大众的趣味,多为小民百姓所热衷,仕宦之家或富商之家的雕刻,则要个性化得多,不仅要显示主人的身份,也要体现主人的观念和趣味。比如书香门第,多刻“岁寒三友”,也就是松、梅、竹,取它的幽雅高洁;或是颜于侍读、孟母择邻等等和读书相关的内容。

曾在胡适和江冬秀的婚房里,看到12扇落地隔扇门,上面雕满了阴刻的兰草,气韵生动,格调清雅,据说是徽州墨模高手胡国宾的作品。后来,胡适对这些兰草的歌唱,曾风靡台湾的校园。那是一座砖木结构的院落,二进三间隔厢,“回”形通转楼,占地200多平方米,建于清光绪二十三年,是在胡适母亲手里起的屋。胡母23岁守寡,是一个刚烈的女人,胡适却性格温和,雍容,有君子之风。兰为花中君子,不知胡适性格的形成,是不是与这满室的兰草有关?

除强烈地彰显主人的个性和意趣外,这些人家的雕刻,一般还追求情节性;若是“百鹿图”、“百马图”等与情节无关的图案,则追求异常的繁复和奢华,象我们开头在“承志堂”所看见的那样。“承志常”是中国古代民居建筑中的精华与瑰宝,尤其是它的木雎,集中体现了当时徽州木雕所达到的最高水平。然而,透过它的恢宏与华美,我们也看到一个令人不愿提及的历史现象,就是曾经为中国近代经济繁荣做出过重大贡献的徽商,因为受封建制度的制约和传统观念的束缚,极少把辛苦积累的资本,投入到扩大再生产的经营之中,而只是消耗在这种追求自身享乐、放任物欲泛滥的私宅建造上。

曾在一份资料上看到,让无数中外游客和业内专家叹为观止的曲阜孔庙大成殿28根雕龙石柱,就是明弘治十三年(1500年)赦调徽州石雕工匠刻制的。多年以后,郭沫若为之感叹曰:

石柱盘龙二十株

大成一殿此尤殊

可见当时的徽州石雕艺术,已经闻名全国。我们今天看到的扬州瘦西湖的诸多“三雕”作品,不仅为当时淮扬的徽商所出资创制,而且据说连雕刻艺人,也是从徽州本土带过去的。

同样的,因为徽州“三雕”艺人足迹遍布天下,将全国各地独有的优秀工艺,也带回了徽州。明代的文化成就,在工艺和文学两个方面最为灿烂,而工艺中的相当一部分,体现在徽州的建筑工艺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5-10 00:48 , Processed in 0.073754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