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7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景点] 皖南春光好:昌溪庙坦

[复制链接]

95

主题

95

帖子

285

积分

VIP驴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8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8-9 22:52:27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昌溪大桥两侧曾经是昌溪乡所在地和行政中心,把周邦头和吴家古村连成了一片,在以前昌溪是分开的两个村,周和吴。这一片是现代的集市,饭店、菜场、小店、学校林林总总。那棵有名的槠怀樟,一棵有几百年树龄的古槠树,树的朽心又长出一株枝叶茂盛的新樟树,槠树对樟树关怀备至,怀抱很紧,人称“槠怀樟”。可惜树在杂乱的房子间,看不出什么来。再往前走就是吴姓古村落了,昌源河边有牌坊和古宅,通过洋坑木桥可以到对岸,木桥始建于元末,全长76米,全由木头搭建、铁链贯穿而成,洋坑古木桥常遇昌源河发大水而被冲毁,但冲毁之后,民间会立即筹资恢复,所以几百年来,一直静静地卧于昌源河上。对面的山坡上种满了油菜和桃花,河床边也开满了菜花,木桥下是清澈澄碧的溪水,这里是昌溪标志性的美景。桥边不远处有姚氏贞节坊,清乾隆 24 年( 1759 年)立,灰凝石,三楼二柱,平板坊置四冲天柱,牌坊夹杂在民居中,边上有古树掩映,不仔细还一下子看不出来。从姚氏贞节坊边的巷子拐进村子一路到庙坦老房子是很密集的,生活气息浓郁,属于原生态的,一家男主人在堂前编竹匾,他有很强烈的交流欲望,他告诉我们,这个国家不行了,我以为他会说出啥大道理,结果他说,这个国家连篾匠铁匠都没有,真的不行了,我们大家都会心地笑了。在一条巷子里遇到一位砍柴回来的,打开大门,里面也是上好的老宅。午后了,一家老人靠着竹塌休憩片刻,对在门口拍照的我们毫不理睬,已经到了午饭的时间了,很多村民都拿着饭碗坐在门前一边吃饭,一边聊回天。从石潭翻山过来的游客来了,古村一下子变得热闹了起来。

昌溪古村中有在别地难得一见的村中水口。一般村落水口多在村头或村尾, 而这一水口却在村中央。其实这一水口原来也属于村头水口, 是后来村落发展变化使然。昌溪现处中心的庙坦上的古庙──“社稷坛龙关庙”,为元朝至正十四年所建, 那时这里即为村头水口。后人丁繁衍,民居向外扩展,使得该庙成了村中古庙, 这一水口也就成了村中水口。细看这忠烈庙, 长不过17.2米,宽不过4.2米, 规模并不大, 但却给人一种庄严肃穆之感。单看此庙不算壮观,但把它与庙前、庙坦和庙后景象结合起来看却显得非常奇特和壮观。
  庙前方的人工沙墩上,有两棵互相依偎而神态奇异的樟树,一株像龙, 一株似凤, 人称“千年龙凤樟”。它们树围粗大,直径3.3米, 高38米,枝干粗壮,树叶茂密,树冠像一把张开的大伞,罩地近1000平方米。夏能遮阴避暑,冬能挡风御寒,成为防风防洪避寒避暑的天然屏障,也是供人游玩的好地方老一辈人说,原先这沙墩东临昌溪河, 下有深潭,一年四季均有人在此垂钓,故有“昌溪十景”之一的“沙墩垂钓”之美称。溪两旁石磅中各长有一株数百年古槐,相对而立,枝叶相缠,遥相呼应, 被唤作鸳鸯槐; 还有柿子树、紫檀树等稀有古树。这里是昌溪人乘凉、晨炼、垂钓、消遣的理想场所。村里里告诉我们原先这里的香樟树有10多棵之多,可惜陆续被毁掉了,只剩下这两棵,但就是这两棵都让我们惊叹不已,忍不住上前拥抱一下,站在树前才感觉到我们人类的渺小,不用说人,即使是村里的古建筑都抵不过时间的磨砺,这村里就数这两棵香樟历经最久了。庙后的土丘上,有一株千年银杏树。它立于原生地面3米高处,干围达8米,高42米。此树主干挺拔,周围枝叶分布均匀,紧紧靠拢,不旁逸斜出,素有“八老爷之马鞭”的美誉。在1982年冬天,因村中小孩玩火,这株千年银杏树不幸遭受了火烧10小时的抽心灭顶之灾。奇特的是在人力扑救的同时, 老天竟然在顷刻间下起大雨, 不一会大火终于被扑灭, 村民们说这是八老爷显灵。奇特的是在高大的树顶被火烧断坠下时,当时救火现场有数百人和树下即是民房庙宇, 它竟未伤及一人一物。更为奇特的是千年银杏树,在饱受火患后却安然无恙, 侧枝仍继续生长拔高,呈现出顽强的生命力。原来在这棵树旁边还有一株与之同龄的千年老樟树,其造型犹如一匹骏马,曾被前人誉为“八老爷之坐骑”。这一匹骏马、一根马鞭相勾连,加上前面庙中所供的英雄人物, 真是栩栩如生,神奇无比,经常使路过之人驻足观看,不忍离去。这是昌溪的一大景观。可惜造型犹如骏马的千年老樟树, 在上世纪的那个“大跃进”年代被无情地砍伐了,给昌溪人留下了深深的遗憾。
  令人叹奇的是, 在庙坦正中占地约500平方米的坦面上, 用不同色彩的石英石、云母石和各色鹅卵石铺砌成的各种图案──“鹤鹿同春”、“丹凤朝阳”、“连升三级”和“双钱”、“八卦”等图案,每一种图案都精美形象得让人惊叹。庙坦下是昌溪古街,街侧一路是绕庙坦半周的石栏杆, 栏杆下有源于村北山谷穿村而过的小溪,溪旁有街心公园,小溪绕公园一周注入昌溪河。此溪俗称“八老爷之玉带”。处身此地, 既可观街道集贸之热闹,又可看花木浓郁芳香中松鼠、鸟雀嬉戏之乐, 令人心旷神怡。可以想象, 逢年过节,这里一定是人来人往、热闹非凡之所在。庙坦是昌溪的交通枢纽,沟通着昌溪所在地的自然村。这古老的水口,现在成了“村中公园”。清晨在古树下漫步,傍晚在小溪旁长谈,冬日在坦上晒太阳,夏日在石栏上纳凉,好一幅乡村娱乐休闲的美丽图画。古村之中有此景象, 令乍到此地的人也顿生羡慕和眷念之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6-2 08:08 , Processed in 0.563834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