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71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景点] 寻梦莒莙山——莒莙至水岚古驿道

[复制链接]

389

主题

389

帖子

1167

积分

VIP驴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6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7-31 14:41:28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莒莙,坐落在距大鄣山乡以北偏西一个狭长山谷中,于公元961年建村,原称莒莙山,至今已有1180年历史,村的三面都是宽大高峻的山脉,从“香油尖”发源而来清澈见底的莒水,穿村而过,滋养着世代居住在这里的100多户人家,1934年3月红军挺进师100余人来到莒莙山,1935年3月皖南红军独立团在莒莙山开辟游击根地,7月成立莒莙山党支部,1936年1月,中共婺源县委在莒莙山成立,4月成立中共皖赣特委。整个莒莙村,依山而建,夹水而居,清一色的徽派建筑,掩映在葱茏茂密的竹木之中,一派容华淡竚,让人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

据说,北宋建隆二年(公元9 6 1年),莒莙始祖吴圣为了躲避战乱,从安徽的歙县篁墩,一路南迁,看到这里山深路窄,水草丰草,利于隐居,于是便在此建村。因看到这里遍地丛生莒草,于是便将村庄命名为莒莙,将村后的大山命名为莒莙山了。宋咸平—乾兴间(公元998-1022),吴圣的两个儿子吴文翼、吴文忠共生了九个儿子,这九兄弟个个有出息,不但学富五车,而且为人宽厚诚恳。更为奇异的是,他们兄弟九人,人人高中皇榜,并被留在当时的京城开封任职。消息传出,举国轰动,他们不仅被时人称为“九公”,而且家乡的莒莙山也被改名为“九公山”了。由于九兄弟个个嫉恶如仇,铁面无私,因此也就得罪了某些权贵。大约在宋乾兴年间(公元998—1022年),九兄弟陆续被革职回乡。九公回乡后,为了还原历史,正本清源,重新将“九公山”的名称恢复为“莒莙山”,并一直沿用至今。

深藏在大山深处的莒莙村,是婺源众多如画乡村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从位于车田至古坦公路边上的源口村进去,车行大约8公里左右,便是幽雅俊秀的莒莙村。到了莒莙村,便也到了公路的尽头。从莒莙小学门口左拐进村,行走大约一百米,有岔道口,向左,便是去水岚村的山道。

当你登上一排台阶,并看到一条平坦的石板路时,也就意味着你已经走出莒莙村了。路的两边,全是菜园和茶园。勤劳的莒莙人,见缝插针地在路两边狭长的山谷里,种满了各种各样的时鲜蔬菜,有辣椒、落苏、羊角、天罗、萝卜和空心菜、白菜,还有四处蔓延的冬瓜、南瓜。这些水嫩新鲜的无公害蔬菜,让人看了就有一种满口生津的亲切感。菜地边上,肥沃的黑土地里,还长满了绿意盎然的茶丛。据说,这些高山绿茶,是当今婺绿名品“丫玉”的主要来源,这里出产的绿茶,不但色泽青翠,汤清味醇,而且还会散发出一种清新的板栗香,令人长品不厌,喜不释杯。

穿过茶叶地,便是柽籽树林。柽籽树林里的杂草和灌木,也早已被勤劳的农民刈除得干干净净。除个别柽籽树上开着洁白的花朵外,绝大多数的柽籽树都已经挂满了果实。圆嘟嘟红灿灿的柽籽,甚至压弯了树枝的身躯。同行的天成兄告诉我们,今天的柽籽又将迎来一个丰收年度,身居大山深处的莒莙村民,将继续过上殷实快乐的美好生活。

莒莙和水岚,自古就凭借一条长约15华里的山径相来往,山径上,过去沿途曾有三个路亭。第一个路亭是“老亭”,因为经不起风霜雪雨的侵蚀,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轰然倒塌,留给我们一个断壁残垣的废墟,和一段不为人知的故事。第二个路亭是“新亭”,坐落在一棵巨大如盖的千年枫树下。路亭开间很大,足有80多个地面平方。从结构上看,不仅有供过往行人穿行的过道,休息的石凳,还有供人居住的房间和会客的厅堂等。据说,在这个路亭里,曾经居住过几代人。开始是一个寡妇。她一边为过往行人免费烧茶,一边种山自给,以养活自己和唯一的儿子。后来,儿子长大成人以后,娶妻生子,但还是和母亲一起生活在这里,没有乔迁他处。儿子的儿子继续延续着上一辈人的生活模式,一直到了民国期间,由于这里经常有共产党的游击队出没,当局为了戡乱需要,就勒令这户人家迁居下山了。第三个路亭“栗树亭”就坐落在下山的山路旁,路亭背靠高山,面临开阔的茶叶地,茶园面积不仅大,而且非常的陡。沿途山岭,苍松与翠竹相映,茶园与柽籽林相连;还有杨桃、板栗、王弄柿、栲槠等野生水果点缀其中,令人目不暇接,令人喜出望外。

水岚村,坐落在莒莙山背面的山谷中,一样从香油尖上发源而来的小溪,穿村而过,世代滋润着村中100多户700多口人丁。据《詹氏宗谱》记载,水岚由始祖詹敏之建村,和浙源庐坑詹氏是同族同宗。据说,水岚建村历史可以溯源至南宋时期,初名水南,以始祖从浮梁绕南分迁,饮婺北源头之水而得名。到了清代,村中有位饱读诗书之人,又依照王维“瀑布杉松常带雨,夕阳彩翠忽成岚"诗意改名水岚了。

水岚,至今还有“肇英堂”、“阳公祠”和“福生公祠”三座保护较为完整的祠堂。其中三祠之一的“肇英堂”,无论从建制规模还是制作工艺上,又雄踞三座祠堂之首。肇英堂建于清代中期,三进两层,为水岚詹氏的统宗祠。最为庆幸的是,这座祠堂内的雕刻,居然全部逃过人妖颠倒年代的摧残,所有雕刻没有被破坏,每一个人物和花卉,都是那么眉目传神,栩栩如生,惟妙惟肖。虽然经历了几百年的风吹雨打,但无论是在创意造型还是在刀法布局上,都可一窥当年精雕细镂的辛苦和一丝不苟的作风。

水岚村中,普遍流传着“源头万六公,水口汪帝伯”传说。水岚的水口,保护比较完好,两侧的山峦上,长满了郁郁苍苍的古树林。其中,红豆杉、香榧、香枫、香樟等名贵树种不在少数。在水岚村头,至今还有座历史悠久、规模宏大的“汪王庙”,奉祀的是徽州最负盛名的地方神——汪华。在婺源,建有汪公庙的村庄不少,但如此规模宏大且保留完好的汪帝庙,却很少见。

在水岚源头,有一座“法官庙”,供奉的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水岚詹氏祖先——万六公。万六公,名詹道,号真人。据说,他不但可以呼云唤雨,还有还能腾云驾雾,日行千里。有一次,万六公要吃猪肉,却不愿意早起去山那边的浮梁县购买,等他起床的时候,他老婆已经将饭蒸在大锅里了。老婆对他说,今天你是吃不成猪肉了,饭已经快熟了,等你再去割肉,不到中午你也回不来,今天你还要不要干活?万六公微微一笑,说:不要吵,等我去书房坐一坐,保证今早有猪肉吃。不到一炷香时间,万六公提着猪肉笑吟吟的从书房里出来,对他老婆说:猪肉来了,快拿去洗净炒来吃吧!惊得他老婆目瞪口呆。

万六公的传奇,汪帝伯的祭祀,还有九公跌宕起伏的人生遭遇,以及发生在莒莙山一带的历史故事,都有待来莒莙山探幽赏景的人们,进一步去挖掘和发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4-28 06:17 , Processed in 0.599633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