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6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景点] 鄣山村“汪敦睦堂”

[复制链接]

324

主题

323

帖子

969

积分

VIP驴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6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7-30 16:07:18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鄣山村,当地人多称之为鄣山顶,位于婺源县北部边陲“吴楚分源”地的“屋脊”大鄣山上,距离县城 55 公里,是一个集自然生态、民俗文化和革命历史于一体的古村落。

村庄所在的大鄣山,为乐安江和新安江之滥觞,主峰擂鼓尖海拔 1629.8 米,登上山巅,一览众山之小。山中清泉汇聚而下,流珠溅玉、飞石落瀑,于山脚处形成了著名的4A级景区——卧龙谷。

鄣山村境内峰峦迭嶂,气势巍峨。流泉、龙井、飞瀑,各具形态;云梯、幽谷、奇松,点辍其间。群山青松翠竹,飞瀑势若悬河,深谷幽壑峡涧,云蒸雾蔚缭绕,颇有桃源意境。村子四周山上,遍布有红豆杉、香榧、楠木、檀木、天然黄山松、香椿等珍贵树种,茂密的原始森林中,有熊、山羊、猴狲、猫头鹰等十几种珍禽奇兽栖身于此。

除却绝美的风物,鄣山村亦是一处革命历史悠久的红色土地。1936年4月,中共闽浙赣省委在鄣山村召开扩大会议,组建了“皖浙赣红军独立团”,领导红军游击队和皖浙赣边区人民群众,开展了艰苦卓绝的革命游击战争。目前,该址已被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秀美山川与红色情怀之外,鄣山村亦有着悠远的文化源流。立春之日,我们便在当地村民的引导下,来到了该村的汪氏祠堂“汪敦睦堂”,一发思古幽情。

据村民介绍,该祠堂由清代乾隆年间汪氏族人兴建,历经200余年风雨的洗礼,前几年已破败不堪,像一个迟暮的老人卧在高山下、溪水边。面对这种情况,汪氏族人共同倡议、捐资重修该祠堂,使这位祠堂“老人”焕发了新的活力。如今矗立在祠堂门口的石碑便是明证。


“唐封越国三千户,宋赐平阳第一家”。祠堂门口两边的这副石刻对联,遒劲有力,虽是新题,但字里行间仍透着浓浓的古韵,让人在进祠堂之前便油生一种历史沧桑感和怀古之幽情。

怕琐碎的脚步声惊扰了古祠堂的幽静,我们脚步轻轻地迈进祠堂,它慈祥的面容随即展现在我们面前:方方正正的青石板地基上,安安稳稳的圆柱石上,是一式的、齐整的木式建筑。六根堂柱如祠堂护卫般分列左右,中间天井垂光而下,最前方正厅木墙上,是用朱笔、正楷题写的“醒世咏”:“红尘白浪两茫茫,忍辱柔和是妙方……”。看到这“醒世咏”,我眼前为之一亮,身心如同触电一般,猛然感觉到,这“醒世咏”便是该村汪氏族人身体的魄和精神的魂!

祠堂木柱上都镌刻着意蕴深长的对联,最吸引我的是那句:“堂开擂鼓峰前霞蔚云蒸聚族源平阳古郡,衍越国公后瓜绵枝蔓迁居卜鄣岳明邑”,方寸之内,片语之间,已将鄣山村汪氏一族的历史演变、世族繁衍和文化传承一言道尽!

待出门时,内容为“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堂联映入眼帘,作为儒家劝人向善,立德修身的精髓,这八个字就像一粒粒生命力顽强的种子一样,深深地种在我的心田!

我想,鄣山村汪氏族人之所以不断繁衍、兴旺至今,与践行这八个字是分不开的吧。此时的汪敦睦堂,俨然成为了我的老师,给我补习了一堂儒家文化课,让我在接下来攀登婺源之颠——擂鼓峰之前,先来一次儒家精神文化之峰的攀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5-6 16:25 , Processed in 0.716744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