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1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游记] 洗心之旅——高湖山

[复制链接]

342

主题

341

帖子

1023

积分

VIP驴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2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7-17 15:12:19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十一月,南方的炎夏酷暑早已退去,而寒冬仍未至。恰是这样一个天朗气清的季节,容易叫久坐办公室的人们心向往之,更不消说这办公室本就坐落在一片天然画卷里,身虽未动,心已向远。


        就是在这个不容错过的时节,我们一行十几人前往攀登婺源第二大山—高湖山。还未出发,已攒起些许期待,我想这除了能劳我筋骨,亲近秀丽如此般山水,也应陶冶一番心灵吧。



       翌日天空作美,大家只拣了必须的物品轻装上阵。我就地取材,拿了个竹杖便沿着曲曲折折的石阶开始向上爬。有热情作了底气,我一开始爬的精神抖擞。没料想没一会功夫便呼哧呼哧直喘大气,也无暇再顾及沿途风景,心里暗想着,爬山真不是如我想得一般简单。双腿开始打颤的我恨不得“胁下生双翼,一飞到山顶。”




        当我实在支撑不住停下来稍作休息,抬头一撇,方才发现满山满眼的绿。这种绿既不同于春天万物复苏的嫩绿,也不同于盛夏枝繁叶茂的浓绿,这绿是漫山遍野的常绿林固有的历寒不枯,倔强的绿。踩着窸窣作响的落叶,再往上行,豁然开朗之际,一抹天空蓝浸满双眼,脚下的疲惫早也消失殆尽,才回想起我这一路是错过了多少美景。


        我渐渐开始体会到登山给我带来的乐趣,试着重新再看那些平时熟视无睹的景色,也另有一番体会。






        一路上我路过的那些已经破败废弃了的房屋,都是一页关于这一山一水的史书。如今它们就静静得坐落在那里,隔着时空,讲诉从前人们如何一块块地搬来石头砌成石阶,连接外面的世界;眼前这为我所赞叹的山林,那时恐怕是他们无力夷平的遗憾。


        石碑上依稀可辨的“泗州大圣”四个大字俨然一副饱经岁月的模样,给人以厚重的历史感,引发无限遐想。也许当年,楼台新漆未干,宇内诚诚恳恳的乡里乡亲络绎不绝,一个个祈愿都随了那和风里缕缕香火,弥漫在幸福的季节里。




        俗称为“洗脚盆”的一汪清泉,使我不禁想象到曾经这座山上的尼姑、和尚每天都成群结队挑着扁担走过大半个山头来此打水嬉戏的画面,感受着那时清心寡欲朴实单纯的生活。



        山顶上巨大的狮子石,高广数丈,莹白如玉。上有两个小窟如同狮的两只眼睛,常年注水,为山上“非人工能为之”的绝景。不得不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实在不是人的技艺能超越的。




        经杨令公庙,绕过一个山坳,眼前忽然开阔起来,无论怎么想象,绝然想不到高湖山竟是这样一个所在一个天造地设的所在。后面一座靠背山,高不过六七十米,两边低矮山势如左狮右虎,包拥的山地平缓如砥。前些年修复的白云古刹、观音殿一前一后连体而建,延续着千百年来的香火。不知是开茶园或修公路导致龙脉受损还是对大池的管理不善,虽叫高湖山,湖景却已不再。平地前远峰近壑,蔚为大观,五龙山脉婺源东北、休宁西南一带风光尽收眼底。站在平地正对着山脉的一侧,颇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意味。清代诗人汪铭燕就用“晴岚界断半天秋,雾锁山腰白浪浮。无数小峰时出没,湖光万顷点轻鸥”描绘了高湖山云海的壮观。


        古代僧尼在此修行,委实清静。一位老尼,不知名号,俗姓吴名翠香,婺源沱川人,28岁入道高湖山,现已度过38个春秋,14000多个日日夜夜,陪伴着此处神灵。在与她简单交流之后,她为我们煮了一盆素面,也算是帮我们接风洗尘,纵然没有丰富的配料,却也让人食指大动。



        白云古刹后面通往摩天顶之处,还有一景,名曰通天窍。洞口狭窄,巨石挡道,深不可测,相传可以鄱阳湖相通,但洞内一片漆黑,不敢下去验证尝试。






        身在高湖,灵魂出窍,感觉心儿宁静,节奏变慢,逐渐忘却繁杂的世事,仿佛自己成了山中隐士。带着满足下山,庆幸自己已来过这云中净地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4-29 18:49 , Processed in 0.559354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