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8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游记] 野龙坑历险记

[复制链接]

497

主题

497

帖子

1491

积分

QQ游客

积分
149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7-17 10:39:01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zww011 于 2018-7-17 10:42 编辑


    野龙坑,位于江西省婺源县秋口镇的言坑村。它实际上是一个峡谷,由两个山谷组成,开始是一个山谷,走到里面,山谷分成了两个,呈“Y”字形。山谷幽深,狭长,谷底长满了岩石,石头形状怪异,大小不同,山泉淌过石头,形成了一个蜿蜒曲折的水道。山谷两边的山脚长了许多的悬崖峭壁,树木长在岩缝间,高大繁茂,遮荫蔽日,阳光透过枝叶照到山谷里,照到水面上,水面犹如一面镜子,通透明亮。山谷里常年流水不断,既使是在秋天的枯水季节,照样能够看到瀑布飞泻的奇观。

    山谷为何叫野龙坑呢?传说山谷中曾经有龙居住过,因此而得名。刘禹锡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如此说来,野龙坑是一个很有灵气的地方。美丽的传说,无疑给峡谷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具有很强的诱惑力。在路上,我按奈不住内心的激动,人在车上,可心儿早已飞到了言坑。

    到了言坑,因为事先有了安排,向导已在等候我们。我们一下车,带上简单的行装,便跟随向导向峡谷进发。

    我们跟着向导走在山道上。开始的山道,还好走,走不多远,山道渐渐地变得模糊起来,是道是山已经很难分清,要不是有向导的引导,恐怕你会驻足踌躇起来。经过半个多小时的快速行走,向导把我们带到了峡谷野龙坑。刚入野龙坑,地势平缓,溪水静静地流淌,两岸青山相对耸峙,空间狭窄,光线也暗淡下来。峡谷真静,只听见弱弱的流水声,流水声很柔很柔,象是深喑世事的人,不敢打破这峡谷里的寂静,惊扰远方来的客人。峡谷的水真清呀,清得亮你的眼,水底的东西清晰可见,哪怕是一丝的苔鲜,也能清晰明了。峡谷的水真凉哪,你一走进峡谷,阵阵凉意向你扑来,让你在路上冒出来的汗,瞬间消失得无影踪。我情不自禁把手伸入水中,掬起一捧水,送入口中,从口里一直凉到肚子里。水,甘冽香甜,散发出

特有的芳香。

    进入峡谷,我们紧随向导往里走,发现里面并没有路,原来我们走在峡谷的小溪里。我们在小溪里,寻找凸出水面的石头,象走“梅花桩”一样,跳过来跳过去,逶迤前行。水里的石头因为长时间的泡在水里,表面湿润光滑,还长了苔鲜,你稍不小心脚就会踩空,甚至滑落水里。这还算不上什么,如果遇上水深的地方,找不到石头,你就只能选择攀援岸边的岩壁,给我们带来不小的困难。我刚爬上岩壁,感觉不高,纵身一跃,一抬头,头重重地顶到了横在空中的树,顿时头鼓起了一个大包,感觉疼痛难忍,头晕地眩,时至今天,鼓起的包还没完全消褪。


越往峡谷深处,路越难走,不再有刚入时的石头给你渡水,如果你不想涉水,就必须爬过岩壁。岩壁外表光滑,犹如斧凿,想要跨过去,其难度可想而之。向导说:越往里走,越难走。面对如此境况,我们犹豫起来。来之前,我们根本不清楚野龙坑的环境如此复杂,心理上没有任何准备,也没有准备任何户外用品和装备,这时每个人都不免有些紧张。刚进来时因为石头滑,踉踉跄跄,几度摔倒,鞋子已经弄湿了,给人的心理上造成了很大的压力,胆小的开始担心起来。但是,眼前的景色的确迷人,令人激动,舍不下,只有狠下心来朝前走。

    我们来到了两个山谷的相合处,向导先把我们领到了左边的山谷,来到了一个瀑布前,当地人称之为“牛头冲”。为何称作“牛头冲”?我问向导,他说,千百年来就这么传下来,大家都这么叫。对向导的回答我不满意,于是我试图自行寻找答案,对瀑布进行了认真的观察。经过观察,我发现瀑布底下有一块巨大的岩石,岩石的外形很象一个“牛头”,所以人们管它叫“牛头冲”。这完全是个人心得,没作调查考证。

    远望瀑布,约有二十米高,水从悬崖顶端喷射而下,犹如一条白色幕布挂在空中,水流与底下的岩石相撞,激起洁白的水花。水花瞬间变成水雾,弥漫开来,在空中腾起,似白云在空中飘浮。走近瀑布,水声轰鸣,潭底幽深,整个空中弥漫着水雾,湿润你的脸,你的手,你的脚,湿润你的全身。眼前的美丽景色令我们兴奋不已,纷纷举起相机拍照留念,忘记了疲劳,忘记了恐惧。

    欣赏完“牛头冲”的美景,我们折返,向右边的山谷进发。

    前面没有路,两边都是悬崖峭壁,要想往前走,只能爬上峭壁。我们紧跟向导,学着向导的模样,手脚并用,攀枝抓藤,艰难地向上攀。“哎哟!”不知是谁叫了一声,大家关切地问发生了什么事,原来是有人的手被荆棘划出了口子。“小心!这里路很滑,要抓住树藤。”“我爬不上去,谁拉我一把。”一时间,气氛紧张起来,大家脸色变得凝重,把目光集中到自己的脚下,小心翼翼地往上爬。

    登上峭壁,我们来到了“龙眼冲”。龙眼冲,也是一个瀑布,瀑布的高度约二三十米,它与“牛头冲”瀑布不同,“龙眼冲”瀑流不是垂直的,地势略显平缓,水顺着峭壁下泻,瀑流蜿蜒细长。“龙眼冲”的两岸都是悬崖峭壁,地形复杂险峻。我们看完龙眼冲,以为峡谷到此结束,会有一条通往山顶的道,可是,当我们起身走时,向导告诉我们要从龙眼冲的左侧爬上去,我们一个个被吓呆了。面对如此艰难的峭壁,大家都有些胆却。心想,这么高的峭壁如何才能爬上去?可是,除此之外别无他路可走,不登上峭壁,我们无法上山顶,必须原路返回。我们跟在向导的后面,遵照向导的提示和指导,学着向导的模样,每个人之间隔开一定的安全距离,开始了艰难的攀登。峭壁很陡,前面的人象是踩在下面的人头顶上,下面的人无法看到上面有什么。峭壁上很潮湿,覆盖了一层薄薄的泥土,泥土上长满了苔鲜和杂草,没有树,脚踩上去无法定住,必须借助峭壁上的草和岩石才能稳住身体,可是,当你一使劲,草会被连根拔起,无法承重,形势十分严峻。一时间,大家感觉很无助,很无奈,感觉陷入了十分危险的境地。这时有人开始打退堂鼓说,太危险了,象这样的活动以后再也不参加了。老怪出来安慰说,大家要互相帮助,山顶马上就到了。乌夜啼个小,平时缺少锻炼,面对如此艰难的攀登显得迟钝,恐惧。一个陡且高的地方,个头小的人爬上去很难,有几个人爬上去又滑下,鞋和衣服已经弄得很脏,手和脚都被杂草与荆棘划破了,这些,大家已经无所顾及了。风马驴见乌夜啼爬不上去,在后面用力推了乌夜啼一把,帮他顺利地爬了上去。经过艰难的攀爬,终于爬上了“龙眼冲”的顶端。我们站在“龙眼冲”的顶上,泉水顺着悬崖流下去,顿时摔成烟雾。我们不敢往下看,底下犹如万丈深渊,令人头晕目眩。

    大家到了“龙眼冲”的顶部,以为就到了山顶,可是向导跟我们说,山顶还没到,上面还有一个瀑布,叫“龙窟”,爬上了龙窟就到山顶。“龙眼冲”的爬行,已消耗了大家很多的体力,听说还要爬行,大家不免恐慌。环顾四周,山更陡了,都是悬崖峭壁,而且,必须沿着水流往上走,可见难度更大了。要登上龙窟,必须爬上五六米高的峭壁,而且,必须逆水而上。我紧跟在向导的后面,来到了“龙窟”的下面。

    要登上“龙窟”,只有一个选择,必须顺着横在水中的两根树往上爬。这两根树,估计是水冲下来的,已经有些时间了,连接峭壁的上下,水顺着树往下流,树由于长时间的浸在水里,皮已经褪去,表面很光滑,人无法踩稳,要想从树上爬上去,其难度可想而知。面对如此情景,大家泄气了,情绪到了近乎崩溃的地步。我紧接着向导,学着向导的方法,抱着树,猫下身,象狗一样手脚并用,一点一点的缓慢爬行。脚滑了,又重新调整姿势,全然顾不上自己的模样有多么滑稽。爬到“龙窟”,我已大汗淋漓,心跳得厉害,我清楚,这不全是因为体力消耗大的缘故,有一半是给吓的。同样,我的伙伴们,也无法逃脱如此遭遇。路虽然不多,区区五六米,但是,好象经过了漫长的时间,走了几十公里路一般。这时每个人都已经筋疲力尽,无力应付眼下的路,也更无心去欣赏“龙窟”的美景,也无心去听向导讲述关于“龙窟”的神话故事。

    龙窟,是野龙坑最高的一个瀑布,瀑布不大,但水流湍急,喷涌而出,瀑布的底下是个深潭,在潭的右侧有一个洞,相传过去有龙住在里面,洞子深不见底,洞口正对的一块岩石,象用刀削了一大块,平整光滑,向导解释说,这是当年龙从洞里出来离开的时候,用身体蹭刮而成的。听着如此美妙的传说,内心别说有多么的高兴。


    向导说,爬上龙窟就到山顶的大路了,可是,眼前又是一个悬崖,一向坚强,体力棒棒的老怪也为难胆却了。向导已经很快登上了山顶,跟大家说:只要爬上悬崖就到山顶啦!我也鼓励大家,安慰大家说,这个悬崖不可怕,比我们前面经过的要容易得多。大家憋足一口气,你拉着我的手,我拉着他的手,一鼓作气,全部登上了山顶的路。

    到了山顶,大家欢呼雀跃,别提有多高兴,“我们到山顶了!”“到了三十里岗啦!”欢呼声中大家忘记了恐惧,忘记了疲劳,充满了对“三十里岗”的期待。

    中午饭是在三十里岗下朱太坞村一户姓赖的农家吃的,吃饭的时间已经是下午一点多钟了,大家因为体力消耗过大,吃起饭来狼呑虎咽,饭很香很香。吃完中饭,来不及休息,接着上路游览三十里岗。

三十里岗是一条通往山脊的路,这条山路上有不少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仙人圳、大方老爷庙、三省石、路亭等。这些,同今天在野龙坑的历险相比,相去甚远。野龙坑是个原生态的峡谷,由多个瀑布组成,峡谷自然环境优美,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峡谷间的悬崖峭壁多,也是一个探险的好地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5-6 01:36 , Processed in 0.465745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