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63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景点] 北纬30°磨坊砚墨愁黄狗·边城徽毫醉船夫

[复制链接]

70

主题

70

帖子

210

积分

VIP驴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1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7-16 13:55:25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从石潭下汰村山下古石桥沿昌溪河边徒步一个半小时便可到昌溪村,村前一条75米宽的河水清澈透底,背靠层峦叠嶂的老龙山。自明代始砌筑了自南至北长达3公里的古建筑群,上游聚集吴姓,历史上以经营茶叶扬名四海;下游聚集周姓,以经营生漆闻名徽州。



    3公里青石铺设的驿道是古时昌溪小镇连接以北山区的交通要道。



     沿着这条古道,不时有几百年乃至千年树龄的古银杏、古樟、古松、古槠怀樟、古槐、古采椤相伴。在石潭没有通公路前,昌溪河上游的石潭山区依靠马驮人背进行物资交换,昌溪村在古时充当从新安江的深渡至石潭的水路中转码头,水枯季节则改由昌溪起始的陆路交通。

    这个有着201栋元、明、清建筑的昌溪镇,更像沈从文笔下徽州版的“边城”,是小说的环境换了个地方,那些吊脚楼变成了粉黛瓦墙。古村南北不难找寻出《边城》场景和艺术要素,它所演绎的故事,也许更传奇、比凤凰古城更有真实感。一座简单、静逸的山村小镇更容易装载《边城》故事,昌溪没有刻意为小说去进行商业化包装,没有酒吧。当然,在提出昌溪边城说前,也没有理由为之包装。

    边城昌溪“茶峒河”的西岸都是新盖的徽派民居,遥望着河对岸的古镇,身下是古时真实的码头地盘。山下,“碧溪岨”码头边,单独住着一户人家。“这人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至于那个雷雨后重建的白塔已不复存在,众人把石头墩子搬进了镇里戏楼旁。


     “茶峒河”渡船码头向下两里路的地方,有座磨坊,那是中寨乡绅王团总家大姑娘给二佬傩准备的嫁妆。中寨就在昌溪河上游的高山砦子上,名字叫燕窝山庄。从燕窝山庄下山,沿“茶峒河”边古道前行,便经过一道城门,这座城门的当地叫“众志成城”。这无疑是沈从文《边城》小说中要寻找的地方。


    磨坊为老船夫羡慕、垂涎,那是大佬天保给翠翠的媒礼。大佬天保走了,中寨大户人家的闺女没人嫁。

    老船夫的黄狗,独守在破败的磨坊边,一脸愁相。那天雷暴雨后,牠再也没有见到老船夫,只有翠翠的眼泪和沉默。



    村北的周氏祠堂建筑,比《边城》多出了历史故事情节,使故事变得更复杂,更深沉。沈从文也许刻意避开了凤凰古城也同样存在祠堂的事实。

    “茶峒河”的氏族文化深埋在传统文化中,左右着人们的行为,使他们变得礼节,没有大爱大恨,最终《边城》故事没了结局,故然成为小说存在的理由。







  

    二佬刚给大佬上过香,人便没了踪影,心中想着翠翠如何安顿。女孩家没过门,怎么可以直接住家里呢,《边城》结尾不好写。毕竟这香,不管是横着烧,还是竖着烧,实实在在烧了几千年。


    “茶峒河”拐弯处有坐洋坑古桥,相传朱元璋兵败时从此落荒而逃。后散有草寇于此生活,一个有兵的地方,印证了翠翠扑朔迷离生世。

    那天翠翠在这里等爷爷的时候,二佬在桥边笑着说:“翠翠,大鱼吃掉你!”,因此萌生爱意。

   “茶峒河”每天早晨“浮着一层薄薄的雾”,是翠翠想象中“隔溪对歌的地方”。



     沿“茶峒河”下行一天的路程,在深渡镇汇入了新安江,是大佬下水后再也没有回来的地方。向南不多远便是徽赣交界。和《边城》的地理位置描述反了一下,而此地的方言管“公鸡、母鸡”叫“鸡公、鸡母”,管“公猪、母猪”叫“猪公、猪婆”。“茶峒河”的方言融合了吴语、船家话和客家话,使昌溪成为有独特语言的地方。所以,“边城”地理位置的反转,属情理之中。





  

    小镇的北部,坐落着一座忠烈庙,是徽州版“边城”的特别之处,在“边城”,无论是草寇还是皇帝,大凡出名的人都建庙,以表敬意。忠烈庙表彰的不是效忠皇上,是草寇,此地曾经乃农民起义的殿堂。“边城”人的刚正,对传统的爱情观允许有“车路”,也允许有“马路”。昌溪的草根胸怀,是边城存在的根本基础。



  

    拐过忠烈庙的巷子里,是中国单位面积内黄狗最多的地方,大大小小、几十条的黄狗装在一条古巷中,牠们大多不敢正视你,歪着头朝另一边、买力地向主人汇报:有情况。紧追过去,那狗一股脑儿,比你闪得快。

    “狗,狗,你叫人也看人叫!”(原版的声音,徽州方言就是这种说法,而凤凰永远不会使用这样的语言)

    这时,要细听,是有故事的、老翠翠的声音,还是将要有故事的翠翠出场。

    “边城”据说很远,皇帝的圣旨终于经历万水千山宣到了,《边城》的故事感动了皇帝,下招,早早促成二佬和翠翠的婚事。但婚事的大门紧闭着,被实实的堵上了砖,所以人们才总是惦记着翠翠和二佬的结局。



    多少年之后,这里也许又上演过现代版的《边城》,在圣旨的边上,全民皆兵的“保护”下,二佬和翠翠可能发生了另外一个故事。



  

    毛主席教导二佬和翠翠:“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 把自行车赶紧扔一边,赶进民兵之家,把婚事办了吧。虽然有些恍惚,但眼前的景物如实,并非虚构,更不是人为商业的安排。“边城”就在眼前。  

    而忠烈庙门前的溪边,立着三棵古槐,有两棵紧紧地挨在一起。“边城”老人骄傲地说:是“鸳鸯槐”。他们紧紧地抱在一起,自然的精灵同样促使二佬和翠翠的完美趋好。三米外,另一棵槐树孤独着,那一定是天保,让人忐忑不安。



    “边城”古老的巷子中,现代不时露头打探古代,期待传奇故事的结局。







    在二佬和翠翠没有完成婚事以前,朱元璋决意授予“第一世家”称号,以表彰中国式爱情的委婉,让经典的故事世代相传。“第一世家”是平民的,可以容纳独轮车、破旧的28寸自行车,高高矮矮的破木凳,大大小小的垃圾桶。只要是平民,都可以带着想法来“边城”。







    这座号称民间故宫的祠堂有100根大梁,让后世记着,只要点个数就可以了,形式虽然很重要,但也没有必要。实实在在赶紧去把婚事办了。








    徽州版“边城”的故事实在太多,太多。









     尽管有些苍老,但很有味。正如这里的两道名菜:徽州毛豆腐、臭桂鱼,在别的的地方不说出名堂的话,厨师被扁属于正常。只有“边城”才可以装载这个味道。



    街中心的戏楼上演着咿咿呀呀的《牡丹亭》,分明只允许二佬和翠翠偷情,又不允许他们结婚,不然没戏。沈从文或许特意安排天保去世,表面上让“车路”的传统婚姻灭亡,成就“马路”爱情;实质上让天保成为名正言顺婚姻的牺牲品,翠翠不必红杏出墙,但也住不进二佬家,《牡丹亭》遗魂依旧,够损。


    忠烈庙的后面,千年银杏下,当年的妓院已烟消云散,历史把它变成了猪舍。遥看“边城”的妓女,并不是纯粹的金钱关系,也有自己真实的感情,有自己的情人,有水手、盐贩、背夫······当然有时也和衙门老爷逢场作戏,帮着钱庄老板放高利贷,顺便抓点项目修修驳岸之类,发点小财。


    宋代商铺的老板酿过私酒,与衙门老爷串通一伙贩过军火,暗地里买过烟土和私盐。老船夫的甜酒不就是这里的酒精兑的么。

    衙门老爷也好、王团总也好、兵爷、大佬、二佬、老船夫、翠翠、店铺老板、妓女、水手、盐贩、背夫喝的都是一口井里的水,虽然上面有三个圈,下面其实相通,是一口很大的井。



   “碧溪岨”的白塔石墩堆在戏台一边的角落,“边城”人早已忘却了。沈从文《边城》的白塔不过是传统的卫道士,塔不过是个形式,昌溪边城更实在。石墩的边上,鸟粪、鸡粪、鸭粪、狗屎搅合在一起,味道虽然不咋的,但白塔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根。“边城”能把沈从文笔下草根的纯朴演绎得淋漓尽致,书写属于大众的善良和真实,感动着后人。



  

   当整个徽州热衷于用坚硬的石头树贞节牌坊时,边城的人认为石头虽恒久,也难挡千年风雨,极端追求形式的结果没有意义。他们把贞节石坊立在离小城很远的地方,在小镇里树了个与守节没有任何关系的木牌坊。“边城”更关爱人性的绽放,使木牌坊千年后不腐不倒,成为这个国家的两个宝贝之一。



    员工支祠,是个祠堂。何以改成员工,大逆不道。传说中有段时间成为衙门,县官老爷恶毒,把衙门的门坎做成了中国最高的门坎,比皇宫的门坎还高,居然还分成活动的三段,皇帝来选美女,就把门坎去掉。如果二佬和翠翠来领结婚证,得费劲爬,能不能爬过去,听天由命吧。

    县老爷的传统是这样炼成的,把门坎高高竖起,就是官方的标准。最终变成正史,成为程式,成为后人不可逾越的门坎。而他自己可以随心所欲!



    历史就是房屋上长毛的东西,就是铺满青苔的线装本。



    衙门的密室里,老爷正在和小妾摆着缺头少尾的神器,至于是什么东西,不重要,重要的它就是神器。哪怕老爷晚上把它当夜壶使,这白天它就是神器。



    “边城”的文化是草根文化,地地道道的大众文化,看似沉重的包袱下,是轻轻松松的、活生生的、心地善良的人。“边城”人如他们心中所愿那样生活,一直到很多年以后,街上有了酒吧,有了路演,有了艳遇,真实渐渐远去。



    团总的鸭子已经养的很肥了,重阳的时候,二佬一定回来抓一只给老船夫送上,那时翠翠一定该出场的。



     溪边,老船夫酒有点多了,“老船夫把那个芦管竖在嘴边,吹起了长长的曲子,翠翠的心被吹柔软了。”

     她上了锁,找二佬去了,3公里的路并不很长,边城的故事却很长,很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6-18 18:10 , Processed in 0.762156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