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9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游记] 冬游石耳山

[复制链接]

324

主题

323

帖子

969

积分

VIP驴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6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7-12 14:22:32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除夕前一日,趁着天气晴朗,偷闲与弟弟及侄子等登石耳山去。石耳山位于歙县绍濂乡,海拨1234.6米,其独具特色的高山杜鹃被省内外驴友誉为华东一绝,早已名声在外。尽管离杜鹃盛开的四、五月还很早,但冬天的石耳山自然另有一番风味。
       到达山脚下已近上午九点,绍濂村朱陈的桃雨坝就是登山的起点。桃雨坝就是小河中人工用石头堆砌的一处两米多高小水坝,这在江南是很普通的,但"桃雨坝"这几个字却引人无限遐想,试想那桃花盛开时,微风起,花雨落,碧玉镜面般的河水,托着桃红慢慢悠悠的晃动的景象,心中感觉是多么的诗意盎然还是"无可奈何花落去"呢?只怕各有各的理解。上山的路在茶园、竹树林中游走,马上过年了山上基本看不见有人从事劳动了,偶尔听见竹林中传出来锄头挖地的的声音,那是村民在挖冬笋吧,新鲜挖到的冬笋去壳切片再弄上一点土猪火腿,盖过冬笋的鲜涩,炖上两个小时,一道独具特色的徽州美食——火腿炖冬笋便可大功告成,烧好的新鲜的冬笋吃到嘴里是"鲜、脆、甜",冬笋肉厚质脆,鲜嫩清爽,素有"金衣白玉,蔬中一绝"之美誉。杜甫有诗赞曰:"远传冬笋味,更觉彩衣浓。"无论是美食家、文学家对冬笋都是充分激发自已的味蕾与想象力的。
       原以为缺少锻炼的侄子爬到半山便会打退堂鼓了,也许为美景所惑竟无半句不适。几个路段在陡坡上呈之字形爬高,稍感有些吃力。过了一段平路茶园便不再有了,转一个弯便听见"哗哗"的水声,虽然看不见却能肯定那是几个不小的瀑布,奈何无路可走。继续向前往上,快到一处到塌了的土楼前,山路一直在溪流边绕行,然而却又无法欣赏溪流蜿蜒之美,于是我们便下到溪中逆流,小心的在岩石上攀爬而上。溪石或大或小,千姿百态,也有巨石搭在一起形成的天然洞穴,黑黑的不敢去探个究竟,有些石头上长满了青苔,受山泉的滋润,在这个冬日里依然青青翠翠的,好像春天一样。有的瀑布分流而下,尤如双龙戏珠,有的又如一片水帘,千种姿态,不一而足。瀑布下的潭水澄澈透明,冲下来的水使水面上形成大大小小的珍珠,晶莹剔透的闪着光亮在滚动着。冬日水少,若是春夏季节,想必许多瀑布还是很壮观的。越往上,溪流也越来越小,于是我们回到路上前进。一处似乎是石头垒成的四方的地基处,村民立了一块景观介绍,称此处为"三十六家棚",因太平天国兵败后部分将士进山躲避,盖了三十六个山棚,并在此开山种地,并设立"三关三天门"与外界隔绝,当地土绅得知后与官府合谋,于一个月黑风高之夜,将此批太平天国将士赶尽杀绝,唯一武功高强之孕妇在众人保护下得以逃生。
       山路崎岖,绕到另一边山坡上时,就可以看见整个狮头崖之景观了。一路向上,到处都是已经有了小小花苞的杜鹃树,今冬天气较暖,如果不遇恶劣天气,来年的花期可能会提前一些,待到山花烂漫时一定再来。往狮头崖路上巨石峥嵘,奇伟壮观,有的像被人工打磨过一样异常的平整,有的甚至看起来像是人脸,五官端正得很,有的几块搭在一起像一只欲飞向蓝天的雄鹰,还有的像一只金嶦,仰首向天,似乎是已修炼成仙欲往天宫而去吧……巨崖边,坚韧不拔的苍松迎风斗雪,更显铮铮傲骨!造型美观又似天然盆景。狮头崖海拔约1160米,并不是石耳山的最高点,却是石耳山的景观精华所在,因为此次登山我们的目标是处于西北麓的"初山书院",加上侄子已经表示累得不行了,所以稍作休息补充一些能量之后便下山而去。
       之所以石耳山的古书院叫作  "初山书院",据说是因为石耳山原名"竹山",春笋破土而出,生机勃勃是为"初"。后初山书院为曹操后人宋末元初时的曹泾主讲,故又称曹家书院。后曹氏在聚居的雄村修建"竹山书院",亦是纪念初山书院的发祥地而起的名字。一路经过阳垯、西湾、小坞等几个高山小村落,这些村落大的也只有十余户人家,而现在也就一两户人家仍然在此居住,且多为舍不得离开的老人。房屋也多为就地取材建造的土楼,有几栋已经倒塌。
      到达书院,眼前霍然开朗,虽为山中缓坡却也类似于盆地,与其它村落山高坡陡相比,此处可谓别有洞天,简直就是一处世外桃源,"盆地"约有五、六亩地,现大多为茶园,东南望石耳山峰,山前屋后尽为翠竹环绕,西南一览众山小,可使人心情舒畅,胸怀广阔。书院虽已倒塌,却也残存了半块石碑及部分石板院地,还有岌岌可危的两栋平房土楼,房子右侧边角有一用巨大天然鹅卵石掏出凹洞的石臼,边上是从后山竹林中渗出的竹根水汇聚的小小溪流,取水处有几许藤蔓垂下如钟如嗽叭的伞型小花仍在盛开,此处可谓山泉清甜、环境幽静,确实是读书修身养性的好地方。如若按古代风水学来说此处背靠青山,前方一览无遗,两侧文武百官拥立,如同一把龙椅,确是一处龙脉所在!据村民传说,书院中本有一处泉眼,当年的父子宰相曹文植、曹振镛幼时也就读于此,曹振镛幼时调皮,见泉眼冒水好玩便上前跺了两脚,此后泉眼再也不出水,龙脉也就此断了……书院周边的红豆杉、樟树、桃李、桂花等却会依然葱翠,依然芬芳。
       自书院向下,便是被称作"横山培"的小山村,虽然只有几户人家,却也是"箫江氏"的后人,如今年轻人均已外出定居,只剩两三户老人居住,然此处绝对也是居家休养胜地。再往下地势平坦起来,经过石耳村便又回到了朱陈了。山中除了四、五月份令人陶醉的高山杜鹃,还盛产箬叶、石耳等,溪流之中还盛产石鸡、石斑鱼等,山中千年老树众多,尤以村落旁的一棵石楠,一棵桂花,一棵苦丁茶最为著名,其树均高在二十米左右,且生长旺盛,冠如华盖,犹如青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5-6 03:08 , Processed in 0.076530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