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2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景点] 【走进石耳山】岭口神秘古道

[复制链接]

389

主题

389

帖子

1167

积分

VIP驴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6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7-12 11:14:52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zww011 于 2018-7-12 11:16 编辑

                                                                                                   

                                                                                                   
  歙县岭口在石耳山下,有一条古道从岭口缘溪而进直达黄毛寺,在公路未开通之前,这是通往街源方向的主要通道,徒步登顶要走四个小时。古道保存相对完好,不少地方石板平整,台阶稳实。古道经岭口村民修整打理,无柴草挂碍,无藤蔓绊脚,但走的人还是不多,如今公路宽阔,车辆可达,即使有心想走这条道的因脚力不逮,望着林深草密、嵯峨峻拔的山势,看着灰线草绳似的古道蜿蜒在岭头坞口、溪涧冈峦、陡峭山崖、繁茂灌木丛中,只能望而兴叹。                            
                           


                           
                           
  冬日的一个上午,我在朋友的陪同下走了溪边较为平缓的一段。古道上的踩踏声,让我感受到了悠长的古风雅韵,碧水苍岩间我触摸到了大自然的神奇,蓝天翠黛间我读出了历史的沧海桑田。                            
                           


                           
                           
  离岭口村里许的路右侧有座渗水亭,亭内的石壁上有水渗出,身体前倾可啜饮到石壁上渗出的水,水质清洌,冬温夏凉,任何时候喝都觉神清气爽,可惜的是因开村村通公路亭子被拆了,但石壁间渗出的水被充分利用起来,村民在这里建了一座水池,用水管把石壁间的水引到水池里,再接到村民家里。渗水亭不见了,只剩下传说,但与渗水亭一样被神传的亭前溪里硕大的官印石仍盘踞在那里。官印石近似方形,是上等石材,奇怪的是不管哪个石匠来到这里准备开采取料时,不是腰痛就是肚痛,最后都是无功而返,后来口耳相传,都认为这块巨石有神灵护佑,再也没有谁敢对它轻举妄动了。如今这块洁白巨石除了三个凿齿印外,再也没有人为的痕迹,即使是那些淘石的虽然喜欢,但听了这些传说,也心无动念,只是敬而观之,怅然离去。官印巨石仍如意地躺在溪中,吸纳着日月的精华,接受着溪水的温柔抚摸,享受着过往行人的热情礼赞。由于被传得神乎其神,心存惊悚,我连下到溪中踩上去观赏的勇气都没有。                            
                           


                           
                           
  这条古道上到处都是藏宝、梦宝、觅宝、挖宝、得宝的故事。如果路上的石板被翻动过,那许是某人头天晚上做梦得知某处有宝,不等天亮就依梦境所示来挖掘,是否得到宝藏,只有他自己知道。沿途稍加留意,确实发现有不少地方的石板被翻转过,大概是一无所获的缘故,翻转过的石板没有按原样安放好。途中的第一个溪涧上有一座单孔石拱桥,桥身厚实稳固,石板表面布满苍黑的沉垢述说着历史的久远,可惜桥面上的石板都被翻移过,那也应是找宝留下的痕迹。修桥补路,积德行善,一直为徽商所钟情,是徽商精神之所在。古徽州石拱桥一般是富商捐助或地方集资,委托当地德高望重的人督工,再鸠工庇材,桥建好以后还有余钱,一般由督工埋在桥身的某一个部位,如果桥身受损就取出来作为修缮费用。因此,桥面下、路基底偶尔能找到金银财宝也就不足为怪了。上世纪五十年代,有人就在岭口三孔桥面的石板下得到过金银财宝。这样一来,附近的古老石拱桥面都没能逃脱被翻动的命运。                            
                           


                           
                           
  在这条神秘的古道上,那些被翻动过的石板下掩藏着许多无法求证的秘密,而石壁上自然形成的图案和不知何人的率意之作也都似乎与宝藏有了某种关联。我们走过了人工开凿的十八阶来到了路边的一块斜倚山体的巨石边,看到许多细细的高低不一的柴棍或弯或竖地支在巨石与地面间。巨石与细棍形成极大的反差,似小孩在玩游戏。向导告诉我们这就是撑腰石,挑担的路过此处停下歇脚,折根柴棍支在巨石与地面间,腰马上就不痛了,据说屡试不爽。我们也学着折根柴棍去支撑,希冀腰好腿脚好。其实,撑腰石这一景致不少名山都有,它寄寓着一种美好愿望。与撑腰石隔溪相对的巨大石壁上有两排不规则的石眼,有人说,这是外文,谁能读懂全文,必会石壁开裂金鸡飞出。据说有人读了一半时,金鸡露出了半身,此人抓鸡心切,不等读完就过去抓鸡,忽然石壁自然合拢,金鸡倏忽不见了,一切回归原样,时至今日,还依然只是个传说。传说神奇,也很美妙,让这条古道充满了神秘色彩,引人遐思,逗人向往。我仔细观察,发现有石眼的石壁稍稍拱出,在它的上方几米处有不太明显的石檐,石眼应是上方石檐天长日久水滴石穿形成的。金鸡之说近似神话,我等凡夫俗子是无缘识见金鸡的,但我抬头仰望却看见了几十年不曾见过的苍鹰在半山腰里自由自在、悠闲地盘旋,让我讶异激动了好一阵子。也许是感觉到了我们的失望怅然,向导又给我们抖了一个包袱,试图让我们坚信这条古道上的种种神奇。他比划着告诉我们,就在撑腰石下确实有人得到了一坛宝贝。据说这里原来有一条石凳,供过往行人坐坐歇脚。那人坐在石凳上,觉得脚踩的石板底下有空空的感觉,带着疑问联想到传说,推倒石凳,揭开石板,轻而易举地捧走了这坛宝贝,这坛里到底有多少东西,只有得宝人知晓,旁人也只是从得宝人的阔绰出手得知。对此,人们也很释然,宝惠有缘人,强求不来。据说此人现已80多岁,就住在附近村庄。
                           
                           

  这些真真假假、难圆其说的藏宝、觅宝、得宝传说成了附近村民茶余饭后的谈资,这条并不起眼的山间小道,成了不少人求财、发财的向往地。谁会把宝藏在这里呢?这里树大林密,常有剪径强盗出没劫掠过往行人钱财的事情发生,有强盗之间火并、杀人越货后埋财此处远遁他乡的传闻;也有积德行善、修桥补路余下的善款放置;还有知恩图报、埋宝敬谢的轶事。歙县绍濂乡的程昌期是痴迷科举的举子,连续两次进京赶考都未能如愿。乾隆四十五年,程昌期第三次进京赶考,途经岭口古道,偶遇一个烧炭老翁,老翁认得程昌期,劝他别费劲去考了,还是跟着自己烧炭弄点钱花花,程昌期听了烧炭老翁的劝说以后,不但不恼,还非常感激老人,认为得到了吉言,必能如愿,加快了进京赶考的脚步。这一年,程昌期中了探花,得朝廷赐的金头一个。"探花"正是烧炭翁"炭花"的谶语应验,为感烧炭翁的恩泽,他把金头埋在了当时与烧炭翁对话的地方,至于为什么要埋在这山林之间,至今仍然是个谜。我们可以这样认为,程昌期为人厚道,知恩图报,即使老人不在了,无法收授他的馈赠,他也完全有理由感谢上苍惠赐机缘。程昌期从政后为官清廉,声名卓尔,且教子有方,其子恩泽涉猎广泛,学问精博,也中进士为官,父子均得到清帝的赏识。据说金头至今也没有找到,引得许多人锲而不舍地寻觅。
                           
                           


                           
                           
  程昌期考中探花,确有此事,但按常理,皇上不会赐赠金头。我把我的疑问请教向导,他也只是据说,显然说不清楚。向导领着我们前行,神神秘秘地告诉我们,前面不远处的石壁上,有藏宝图,岁岁年年,也不知道有多少人来看过,但也没听说有谁弄明白过。到了这里,我当然想去一探究竟。在离撑腰石500米左右的地方,拨开杂草,迈过藤蔓,小心地走到路基下十几米的地方,有一块两三平米的嵌入山体的呈倒45度角的很平整的石壁,正中是一个一尺见方的方框,方框上覆有一根弧线,弧线两端有回钩的圆圈,刻痕明显,似一座简约的房子。方框内似有大小两种字号的文字,因是黄粉石质,大部分已无法辨认,唯有左边"虑"字的繁体字还清晰。字呈长方形,大约三寸长,两寸宽,字体遒劲、刚硬。方框外的右边刻有"一九八三年建"字样,"建"字用的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左右第三次简化字,现已取消了的走之旁里加个"占"字的模样,由此留下了一个时代的印迹。"一九八三年建"与"虑"字的书刻显然不在同一时间点上,书写水平更是不可同日而语。我估猜与"虑"相对的应是"无"字,《淮南子.原道》有言"是大丈夫恬然无思,澹然无虑"。边上应还有署名和表明时间的小字。石壁下就是原来的古道,后因改道,路面往上挪移了几米,但原路仍依稀可辨。我以为图案及方框内的文字是同一个人所为,有两种可能,一是僧人所为,附近的黄毛寺某一位文化功底深厚的僧人外出化缘而归,歇息于此,或避风雨,或悟禅意,率意而为,有心袒露,以表达当时的心境。二是失宠落魄的文人墨客经此小憩,慨叹山野之地能有这块石壁可遮风挡雨,无虑栖身,兴之所至,刻此留念。如果一定要与藏宝联系起来,我以为图案指向清楚,有如此暗示:宝就在撑腰石那里,取之无人追索,可以无虑消费。听了我的不一定靠谱的解说,本来借此炫耀神秘的向导有些黯然。                            
                           


                           
                           
  返回时从溪涧走。溪水清幽,游鱼可数,摩石赏玩,掬水沃面,又是一种情趣。回头走到渗水亭边的养猪场,得知场主是岭口村人,建猪场时在河里挖到了一块千斤重的石头,有人出了不菲的价格,主人都不愿出手。我今路过此地当然不会放过免费观赏的机会。这块石头下宽上窄顶尖,有一米多高,蹲坐稳实,品相耐看,正面酷似一幅气韵生动的山水画,顶端是赭红色,如同朝阳升起照在山顶上,取名"旭日东升",果然不是凡品。猪场里供奉着雅石,勤奋中创造财富,这就是岭口村普通村民的生活。看着我们对这个有些兴趣,向导眉飞色舞地告诉我们,村里准备利用岭口古道附近的山珍——石鸡、石耳、石斑鱼,开发"三石"菜肴,吸引游客前来登古道,品佳肴。诚然,那些山珍野味如果被过度消费,于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恐怕是灾难性后果,那将更加愧对这方水土,愧对徽州先人和子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5-6 02:37 , Processed in 0.404070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