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3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景点] 山中“杉木王”,村中“大夫第”

[复制链接]

143

主题

143

帖子

429

积分

VIP驴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2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6-15 23:26: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四月的乡村,大地早已被春染得层层新绿,山林是绿的,田野是绿的,乡村是绿的,处处散发着绿的芳香。踏着四月的绿色,我们“走进新丰”文联采风团的一行人,在黄山区最西北的新丰乡的山水中,感受这一方的风土人情。
这里是最吸引我们的,是山中的那些古树,是村中里的那些老宅……

安居村中的“杉木王”

    新丰安居村的杉木王,远近闻名,是这块大自然的神奇杰作。
安居村在这一带属高山区,海拔都在400米以上,车在一条崇山峻岭的山道中盘旋了好长时间。上到岭头,但见群山环抱,高低起伏蜿蜒,似一瓣瓣盛开的荷花。山村隐约在山谷的幽林中,茶季已经到来,零星可以看到山中采茶人的身影。谷洼柳林中,一只大公鸡立在母鸡群中,时不时引颈鸣叫。山坞梯田里,青嫩的小草从稻茬间蓬勃而发,给荒野带来一片片生机。小径沟壕边,一丛丛嫩粟粉蕊嘟垂枝梢。路边草地,黄色的小花自由而散漫地开着。山崖林间,团团紧簇的映山红火红怒放。抬袖间是氤氲幽香,低眉间是满面含嗔。
晚春四月,山间芳菲渐尽,远山幽径,满目都是葱绿。如果不是有一棵“杉木王”的吸引,我们可能也无缘走进这深山峻岭中。杉木是皖南山区运用最广泛的商品材树种,它生长快,材质好,木材纹理通直,结构均匀,不翘不裂,材质坚韧轻盈。大到房屋木作,小至家什用品,就是乡人入土为安,也要选一副上等的杉木棺材。经过几百年,在村中能保存这样一株“杉木王”,实属不易,也是罕见的。更何况杉木很少分枝,能分五杈,那就更奇异了。村中一条石板路,径直铺到那大树下,村民视其为神树。每年的清明和除夕日,赵家垅村中年长的老人,都要按当地风俗,在杉木王下祭祀先祖,祈求树神保佑家人平安。可能是村人对森林和树木有着特殊的情感,自有村落以来,村人一直保持着栽树,护树,敬树的好习惯。对于毁树和乱砍滥伐的村人,轻则受到乡人的指责,重则要依族规处罚。历史上,这里没有出现过大规模对树木的毁坏和乱砍滥伐现象。村里人即使受到贫困的威胁,仍能属守祖训,认真保护着村前村后的一草一木,使这树木葱茏,森林植被保持良好。
据村人介绍,赵家垅这地方原先只有茂密的森林,无人居住。其先人赵氏五兄弟原住在山下洪村。传说有一年的冬天,兄长赵大上山砍柴,天色渐晚时,赵大正欲驮柴回家,跟在身后的家犬睡在他脚下的一块山地上,就执意不走了。任赵大再怎么呼唤,家犬就是不肯离身。赵大左右环顾,见此地山色秀丽,聚风藏气,心中便暗想:“这灵犬不肯走,是不是喜欢上这块风水宝地呢?”他砍来一些树枝,生了一火堆,临走时对家犬道:“七日之后我再来,如火不灭,你还在,我们兄弟就搬到此处安家。”七日后,赵氏兄弟五人来此,见火未灭,犬还在原地,便视其为仙地。后来,赵氏兄弟上山安家,伐薪烧炭,开垦山田,种植茶园,兄弟和睦,子孙延绵,各成一族。赵氏五兄弟去世后,说来也巧,不知什么时候,在村边生长了一棵五杈杉木,村人以为是赵氏五兄弟“仙化”而成,赵家后人便视其树为祖先化身了。
这杉木王生长在一山田坡埂上,周边是修竹茂林,树龄在400年以上,树形苍劲,在底部分五杈后,横空而立,高达25米,浓荫如盖,不由让人啧啧称奇。巨树现已被列为古树名木,树边现已筑起了一个大池,周围还扎有木竹护栅,以防家畜破坏。虽在深山,村人并没忽视对于后代的教育,这五枝分扬的奇树,让他们联想起《三字经》中窦燕山教子有方,使五子同登科俱扬名的典故。他们望子成龙,望有朝一日,子孙们能登科及第,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村中这棵“五子登科”的大树,也正应合了他们美好的愿望。听上了年纪的老人说,这树平日里管护很严,偶尔在重要节日里,会让村中聪明伶俐的男孩儿在树中钉上小小的铁钉,喻意“五子登科”的同时,再让村中多添“童丁”,让子孙兴旺发达,同时也可使盗木者无从下手。
“五子登科”杉木王,五株巨枝相拥而立,齐头并进。日复一日,它们在竹海林涛深处,与山光云影共舞。年复一年,它们在村野幽谷间,同春花秋实相伴。它们是这山谷中最美丽动人的风景,是佑护一方的风水树和圣物,更是生长在村居乡民心中鲜活的图腾。

盛洪村中的“大夫第”

盛洪盛村的“大夫第”,有很多曲折而又传奇的故事。
新丰乡古有“江左内地新丰镇”之称,是长江南北文化的交汇之地。民居有皖南徽州建筑的精致,更有江北建筑的宏伟,还兼有西洋建筑风格元素的影子。
“大夫第”位于盛洪村中央,一条硬化的水泥路从大门前穿过,周围都是半新半旧,高高低低,风格迥异不同,各时期杂建的民房。可能是它那质朴素雅的高大门第,也可能是它扑面而来的雍容气派,下车第一眼见到它,它那的古朴的美丽,让人惊叹。从脑海里跳出来的第一个词语,就是“鹤立鸡群”了。
“大夫第”是一座中西风格相结合的建筑,是新丰乡境内现存古民居中面积最大,造型最美,工艺最精的了。此房始建于清咸丰年间,当时盛村一名叫盛秀轩的铁铸工匠,因替主人解救大难而获巨资报酬返乡而建,后因不务正业,吸食鸦片而败落。后来,新丰村张家坞名商王炳南在芜湖中彩票大奖,遂将此屋购下,花钱捐了个官职,并在大门上刻上了“大夫第”几个字。
一个地方的建筑,是地方文化最直接的反映,它也是一面镜子,能折射出当地人最生动直接的生活画卷。
“大夫第”座北朝南,高墙深院,富丽堂皇。那高大门楼最具特色,高约八米,呈外开的八字状,汉白玉门框外的门楼墙面,是青泥花纹砖砌筑,如片片流岚行云密布,又似块块泼墨山水镶嵌。门楼上“大夫第”三个苍劲厚朴的石刻大字清晰可见。花墙顶是用水磨砖“叠涩”成几层线脚,一层层堆叠向外挑出。挑檐和砖拱承托的马头墙,“鱼龙变化”翅角,高高扬起,气势轩昂。是房主人显赫的身份和他那殷实财力的标志。
那八字门外两边的墙面上,镶有兽头状石雕穿孔石,不像装饰物,我们几个人围着看了半天,也不知是那做什么用的。问了对面小店里的人,才知是系马绳用的栓马孔。遥想当年,主人家定是门庭若市,高官富贾来来往往。真乃是“富在深山有远亲”。
高墙围着的大夫第占地有二亩地,建筑形制为三进七开间的四合院式民宅。里面现分居多户,都是上了年纪的老人,一些有价值的砖雕木雕石刻,有些被撬走,有些也损坏,已难辨当年风采。
从大门入前进,两边厢房下,摆放着一些农具。屋檐下精美的雕梁画栋已是蜘丝盘结,精雕精琢的大木挂落虽有些朽坏,但仍不失大家贵气。一个戴着草帽的老汉,手捧簸箕从汉白玉院门走出,身后门洞是洞中有洞。前院很大,原先可能是个内花园,还有零星的几株果树。靠东西院墙,垒了些土坯和水泥砌块搭成的小屋,地面也用水泥敷了面场。撞入眼帘的,是高大的圆山西式硬山墙照壁,直通天际,有一种异域的情调风格。照壁上装嵌的砖雕工艺精细,运线流畅,有花鸟人物图案和吉祥纹饰。两边高墙把这儿围成一个新奇的世界。
穿过照壁,又是一个很大的庭院,可能已分居多户,里面被水泥砖分割的七零八落了。场地上,两排高低的木凳上的竹团箕里,晒着些萝卜干。一老妪正在靠墙檐的竹衣架下,切着萝卜。他们在这个大宅院里,可能生活了大半个世纪了。走过了两个内庭院,出门是一条宽约二米左右的高墙巷道。巷道东西各有两扇后门,两边门楣上方是贴墙的木栏杆走马楼道回廓,门外框装饰为西洋风格砖拱浮雕。高墙巷道内,南北方向开了多个小门,有分割又有联系,既有防盗功能,又有防火功能。一小门边的竹靠椅上,坐着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目光镇静而慈祥,岁月已爬满了她那苍桑的脸。巷内麻石条路与东西两门相连,两边铺满了卵石。巷道狭长而幽深,温暖而柔和的阳光,被围成矩形的流瓦锯成一缕缕,或明或暗,斜射在斑驳陆离的墙面上。这里是摄影人最喜欢的集焦的地方,也是美女们依墙穿越时空留影之佳境。
进入后墙内,又是一方以天井为中心的天地,这可能是主人的正屋居所了。皖南山区人以水为财,天井不仅有通风和采光的功效,还有“四水到堂”、“肥水不外流”的聚财之意。天井上盖蝴蝶瓦饰以勾头、滴水及花边,颇为雅观。天井地面用石条铺成,下设排水道。为了防潮,房间和厢房地坪高于堂前,上面还铺有木板。两边还有楼梯通向花窗阁楼。天井四合院内木雕装饰构件并不很多,梁上接点处的斜撑,雀替或格扇简约朴素,隔墙和窗栏板的雕饰也因陋就简,可能是以后修缮过的,早已经无法方圆逝去的陈规旧矩了。那些雕刻在天井院落青石板上的花纹图案,雕工精巧,有亭台楼阁,有山水人物,至今依然栩栩如生,在寂静时空中,定格着那些永远让人津津乐道的典故。
徜徉漫步在大夫第,细品那穿插时空的感觉,似走进一条褪了色的文化画廊中,不时会唤起人们那往日的情愫。它像一首岁月的老歌,蛰伏在脑海记忆的深处,横斜在现代繁华的远处,一次又一次得与我们曾经的旧梦邂逅。
出东院门,对面是新丰的敬老院。石板巷道内,曲径通幽。青灰的高墙,把天空辟出一块湛蓝,随着我们的脚步,飘向远方。
出村,回望,大夫第象个华发苍颜的老者,安详坐落在群山环抱的村中,暖暖地,晒着绿色乡野中的太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5-19 18:02 , Processed in 1.694185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