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60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民俗] 桃源村祠祭文化“守望者”

[复制链接]

283

主题

283

帖子

849

积分

VIP驴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84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6-12 10:19:07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祁门县闪里镇有一个叫桃源村的地方。整个村落“隐身”在青山绿水之中,犹如一位隐士,亟待有缘之人溯溪而来,一探究竟。今年74岁的陈敦和就是这么一位山中隐士,他倾注大半生精力,挖掘整理并重新恢复村内中断许久的祠祭活动。
陈敦和(资料图)
唐末时期,江西陈氏族裔的一支迁入祁西竹源坞(坑口)。其后人热爱桃源村一带山川秀丽,又将陈家迁至此处,繁衍生息。古人找定居之所十分讲究,要先种棵树,树活人居。在村背后茶园附近有一棵千年古樟树,一开五个枝杈,正好与陈氏五门后代相对应,又称“五门樟”。陈氏忠孝持家、兴修祠堂,一传十五代,从未分过家。桃源村素有“一村九祠”之说,至今还有五个祠堂保存完好。
保极堂
保极堂槽门
保极堂大门
1943年出生的陈敦和,打小就对祠堂有印象。祠堂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族内老人的口口相传,让他对祠祭活动有了深入的了解。1948年,桃源村举行了最后一次祠祭活动。此后,祠祭就没有再延续下去。2006年,经过多年资料整理和奔走呼吁,陈敦和在村里发起了集资修缮祠堂的号召。
陈氏宗祠
持敬堂
村口的大经堂
大经堂
叙五堂
陈老至今还记得,村里还特意开了茶话会,讨论的核心就是祠堂具备极高的文化艺术价值,理应修缮恢复。为了鼓动大家捐资的积极性,陈敦和先捐了1500元。令其感动的是,村民们纷纷捐款,全力支持陈老的善举。祁门县财政也拿出4万元,帮助桃源村修祠堂。2010年腊月二十四,桃源村祠祭活动在保极堂(5个祠堂之一)重新恢复。在祠堂正厅内,还贴着一张红纸,上面用毛笔字工工整整地写着祭祀流程。陈老有些遗憾的是,现在流程已经简化,无法完全复原过去的整套流程。
村口古树
村口廊桥
在陈敦和看来,祠堂实际上是一个“德”“孝”教育基地。它是祭祀先祖、传承家风的场所,也是村民聚会、添丁续谱,凝聚亲情的纽带。它还是教育教化后代的重要载体。如今,村内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祠祭文化的传承也面临着诸多困难。陈老依然选择坚守,利用假期,向回村的年轻人讲解传统文化,希望将祠祭这一祖上传下来的优秀传统延续下去。
桃源村一角
渔樵耕读木雕之一

采访撷趣
桃源村的祠堂,门当十分高大。其上雕刻的动物、花草形态各异、寓意深刻。门当上一般刻有松竹笋荷等植物造型,“松”寓意青松不老、“竹”寓意竹报平安、“笋”则是人丁兴旺,“荷”象征着邻里和睦。在门当正中间刻有狮、象两只,“看家护院”。有趣的是,狮子“持”鼓、大象“持”旗,可谓“旗鼓相当”。此外,祠堂门口还有一对小石狮,狮头下垂以示谦卑之意。
保极堂门当——青松不老、狮子持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6-3 04:28 , Processed in 0.876460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