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60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景点] 祁门闪里之桃源地母庙

[复制链接]

417

主题

417

帖子

1251

积分

VIP驴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25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6-12 09:46:19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走进祁门西乡,常听说“五百年前西峰寺、五百年后九华山”的民谚,道出了近千年来佛教盛行于西乡的繁华。相传公元900年前,有五台僧人清素飞锡杖卓立其颠,邑人郑传为此建卓锡亭、西峰塔及寺院,规模甚大,有屋宇百余楹。然而随着岁月变迁,如今仅剩下破败的寺院残垣断壁和一些碑林、摩崖石刻等遗迹,尚昭示着它往昔的辉煌。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民众为祈盼丰衣足食、安居乐业,建庙堂、塑神像、祭祀诸神,以求赐福灭灾,给众生带来吉祥康泰。

     祁门西乡闪里镇桃源村就建有一座名不经传的地母小庙,供奉着地母娘娘。地母:是中国农耕民族在原始宗教中对土地的崇拜而所信仰的大地女神,是大地之母、万物的生灵,在人们心目中倍觉 亲切和崇高,被视为“万物之母,大地母亲”。 所以建地母庙,敬奉祈祀地母神,已成为历代民众极为虔诚的宗教信仰之盛举。
桃源地母庙,从外观看与村中其他保存着明清风貌的民居无异,青砖黛瓦、四水归堂,为两层砖木建筑。村子坐北朝南,状如“元宝”, 庙宇就建于“元宝”的右(村东头)翘角上。

     走进“地母庙”,以天井池为中心,庙内方正如九宫,前厅摆放着长桌凳,供香客休息,左壁是功德墙,右有一厢房。天井左右木制照壁后有木梯,可从两边上楼。天井池上方的二楼木栏四围,围栏主殿一侧高悬“母德功深”的楷书大扁,对面前厅一侧另悬有一块“补天浴日”的行书匾额。过天井池即后堂主殿,大红色帷帐下地母娘娘中居 “帅”位,右有观音端坐,左有一不知名的坐像(询问村民方继周得知是庇佑和掌管孩子疾病之神,读音:“梅毒娘”)。“士、象”格上,右边小殿三尊塑像,中奉如来佛,两边是大势至菩萨和地藏王菩萨;左边小殿供奉着王母娘娘。神像前长长的香案上红烛摇曳,当中拜案的香炉里篆烟袅袅,矗立神像前,顿生敬畏之心。 “心田似海行时慎思心中悟;世事如棋当问迷惑世人知” 殿柱上的警世联句,犹如磬钟之声,叩人心扉。抬头殿中天井,种一方青天,时有白云移过,让人豁然开朗。 庙前宽敞的场地连接着兔耳溪,隔岸人家小院内矗立着一棵主干中空,呈螺旋状成长的千年罗汉松,与潺潺的溪水和庙后桐山云雾笼罩的百年枫香林一道静静地聍听吟唱了百多年的地母心经。村人介绍说:据九华山高僧讲,专以地母入庙,全国唯桃源一处。真假无从考证,惊叹之余,翻阅《安徽省志》,才知桃源地母庙是安徽省境内惟一一座地母庙堂。

        在桃源有关 “地母庙”流传着一个凄美的传说:清末民初,江北逃荒来的姑娘   王来香,嫁给了桐山下的陈术良,所育一对儿女,不幸夭折,只好领养一子,可不久也夭折了。后术良因悲痛不已身患重病,来香痛苦不堪,终日以泪洗面,逐生出家之意,以求来生。一日于屋后花街啼哭,泪眼朦胧中见一对红灯笼自空中飘落,红光下一位慈祥的妇人叠腿盘坐在花街上,待来香细看又倏忽不见。来香思忖乃神灵救难,搬来几块青砖,搭个小庙,日日上香礼拜。数月后,在来香的祈祷下,术良的病居然逐渐好转,不治而愈。于是,夫妇俩将神灵请入家中,在楼上设案供奉。慢慢的村民及四乡礼拜者络绎不绝,随后众人献工献料,在村头建起了庙宇,以求灵气顺水而下,护佑全村平安。因当初神灵显身于大地,故将庙堂命名为“地母庙”。今庙内一人高的地母像,乃请苏州艺师雕刻,水运至外桃源而请入殿堂。
宗族鼎盛时期,小小的“地母庙”成了陈氏族人的保护神,求雨、求福、求平安,万能的地母神赐予了陈氏族人无穷的信念,蕴育出了如今一村九祠的幽静仙居和拥有古今百位才子的西乡古村落。时至今日,陈氏一门的老人们仍在虔诚的打理着这座“地母庙”,使其香火缭绕、禅音充宇,香客络绎不绝,就是专家学者们也常常前来考究其往日的神秘,追觅其久远的庙堂盛事。

    每有乡民及香客前来祭拜,在使人心静如水的《大悲咒》梵音中,陈氏族老则捧沙盘虔诚地在地母娘娘神像前扶乩画字,以地母心经之道,劝导尘世间为人处事应积极向上,积极倡导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等传统宗族文化;告诫乡民要常怀资助老幼病残之心,扶贫济困,承传乐善好施的精髓。族人及香客每每祈祷于神前,将解不开的心结道与娘娘,把良好的愿望呈与娘娘,祈求一份心安、祈盼一世事宁。其实扶乩是道教的一种占卜方法,又称扶箕、抬箕、扶鸾、挥鸾、降笔、请仙、卜紫姑、架乩等等。在扶乩中,需要有人扮演被神明附身的角色,这种人被为鸾生或乩身。神明会附身在鸾生身上,写出一些字迹,以传达神明的想法。信徒通过这种方式,与神灵沟通,以了解神灵的意思。而在民间,百姓为求平安康宁,已不细分佛家、道家,许多时候就将佛道两派的仪式揉合在了一起,形成了民间的祭祀活动。
自古以来,陈氏族人奉行着头上三尺有神明,始终心存敬畏,行有所束、言有所虑,诸事无愧于天地,让桃源成为了陈氏一族和谐、幸福的家园和拥有深厚文化底蕴的美好村庄。如今,地母庙在美好乡村建设和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中,经过修葺焕然一新。走进桃源,走进地母庙,它神奇的传说、古老的仪式、传统的神坛,引发一拨又一拨游客的兴致。人们在此识古通今、感恩社会,小小的“地母庙”既成了教化和慰藉族人的场所,又成了展示传统历史文化、纯洁世人灵魂的圣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6-3 06:57 , Processed in 0.081468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