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76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安医学:新安郑氏喉科学术著作学术特色

[复制链接]

52

主题

52

帖子

156

积分

VIP驴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5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5-28 14:02: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新安郑氏喉科,指《中医大辞典》收载的郑梅涧、郑枢扶等8位新安郑氏医家为代表的家族医学人才链,在近500年的医学实践中不断积累临床各科经验而形成的家传医学。其一支一脉相承的时间跨度之长、被《中医大辞典》收载的临床医家人数之多,医学专科著作数量及保存完好程度,在中国医学史上是罕见的。兹介绍新安郑氏喉科学术著作学术特色,以裨益于新安医学理论与临床的研究和发展。

  一、新安郑氏喉科概况

  (一)医学起源

  新安郑氏世居新安歙县郑村。明清时期,歙县为徽州府治所在地,郑村位于歙县城西,又名贞白里、双桥乡,家先辈以医服务于乡里。新安郑氏医学起源,可上溯于明代嘉靖初年(约1521年),首代医家为郑赤山。据郑枢扶《重楼玉钥续编·自叙》称:“先高祖赤山公,瀚七代祖也,性好堪舆,精研岐黄,渊源已久,代不乏人”。此序说明郑氏家传医学源于郑赤山,且传至郑枢扶代有传人。又据《明处士郑赤山君克深墓志铭》载:“君姓郑,讳思穆,字克深……,性无系吝,好周人急……,君生弘治癸亥年八月二十六日巳时”。此墓志铭示郑赤山公生于明代弘治癸亥年(1503年),结合郑枢扶之序,其“精研岐黄”、青囊济世的年代,约为明代嘉靖初年。

  (二)喉科师承

  据《重楼玉钥续编·自序》及家藏资料考证,清康熙五十年(1711年),郑于丰与弟于蕃同时在江西南丰受业于黄明生先生。黄精于医,尤擅喉科,轻以药石,重以针灸,罔不随手取效,兄弟二人尽得其传。康熙六十年兄弟分居,郑于丰颜所居室曰“南园”,郑于蕃颜所居室曰“西园”,遂以“南园喉科”、“西园喉科”名世。


  (三)医学薪传

  新安郑氏家传医学源于郑赤山,经历代反复实践,博采众家之长,不断充实完善,终于在学术上自成体系,迄今行医已近500年,历传15世(南园世系为14世),代有传人。兹按世系业医者为序,表述于下(下划线者为《中国医学大辞典》收载医家)。

  郑赤山→郑德孚→郑国器→郑士寰→郑以相→(以下分别接南园世系和西园世系):南园世系:郑于丰→郑宏纲(梅涧)→郑承瀚(枢扶)、郑承洛(既均)→郑祝三、郑鲁峰→郑应和→郑雨仁→郑墨西、郑次仲、郑石川→郑景岐→郑日新。西园世系:郑于蕃→郑宏绩、郑宏宪及继妻许氏女医生→郑承湘、郑承海→郑世麒、郑世麈→郑永柏、郑永杓→郑靖→郑维熊、郑维 、郑维虞、郑维骊→郑克状→郑铎→郑公望、郑葶、郑元。

  (四)业医学科

  郑氏家传医学在近500年的医学实践中,涉及医学学科主要为喉科(病种含咽喉口齿唇舌疾病)、大方脉(内科)、小方脉(儿科),旁及外科、妇科疾病。

  分析郑枢扶《重楼玉钥续编·自叙》可知:郑于丰以前五世“精研岐黄”,以大方脉(内科杂病)服务于乡里,历约200年时间。喉科源自郑于丰、郑于蕃。分析现存家先辈历代医著医案、常用秘方验方,医藉涉及基础理论、诊断、咽喉、内、儿科;医案病种涉及咽喉口齿、内、儿、妇、外科。从家先辈处方笺笺尾印章题“世传南园喉科兼理大小方脉”、“世传西园喉科兼理大小方脉”亦可证业医学科,如全国名老中医郑景岐主任医师从二十世纪40年代起,继承家传医学衣钵,一直操喉科兼理大小方脉。


  二、新安郑氏喉科医学著作

  新安郑氏家传医学在近500年的医疗实践中,撰写了较为丰富的医学著述。根据《全国中医图书联合目录》、《新安医籍考》、《歙县志》(民国版)及家藏文献资料统计,医学著述凡25种,医案7种,内容涉及基础理论、本草、方剂、咽喉口齿唇舌病、内科、儿科疾病,其著作名称及版本详列于次。

  以下为南园世系著作:

  《精选喉科秘要良方》,郑宏纲(梅涧)撰,徽城乙照斋木刻本,撰年、刻年不详,今存。

  《重楼玉钥》,郑宏纲(梅涧)撰。①清道光十八年戊戌(1838年)苏城喜墨斋初刻本谦吉堂藏版。②清道光十九年己亥(1839年)喜墨斋刊本。③清咸丰五年乙卯(1855年)重刻道光二十五年本。④清光绪四年戊寅年(1878年)重鎸本。⑤清光绪五年己卯(1879年)刻本。⑥清光绪七年辛己(1881年)骆孝先刻本。⑦清光绪七年申报馆据谦吉堂板铅印本。⑧清光绪十三年丁亥(1887年)芋国重刻本。⑨清光绪二十六年重鎸本。⑩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杭州刻本。111916年老二酉堂藏版刊本。121917年大成书局石印本。131917年大东书局石印本。141917年章福记书局石印本。151930年中医书局石印本。161956~1992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影印本,第l~5次印刷。17手抄本。

  《箑余医语》,郑宏纲(梅涧)撰。①手稿本。②1956年《安徽卫生》刊载(郑景岐整理)。

  《痘疹正传》,郑宏纲(梅涧)撰。手稿本。

  《授医秘录·序》,郑宏纲(梅涧)撰。手稿本。

  《重楼玉钥续编》,郑承瀚(枢扶)、方成培合撰。①《三三医书》第三编第27种,裘吉生(庆元)辑,三三医社印行,1923年。②单行本。③三三医书整理委员会.三三医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8.1:681


  《咽喉辨证》,郑承瀚(枢扶)撰。①手稿本。②手写本。③《三三医书》第三编第27种《重楼玉钥续编》刊本。

  《喉证白腐要诀》,郑承瀚(枢扶)撰。①手稿本。②《三三医书》第三编第二十七种《重楼玉钥续编》刊本。

  《喉白阐微》,郑承瀚(枢扶)撰。①手稿本。②安徽人民出版社1956年铅印本。

  《痘科秘奥》,郑承瀚(枢扶)、郑承洛(既均)合撰。手稿本。

  《熟地黄论》,郑承洛(既均)撰。手稿本。

  《烂喉风》,郑承洛(既均)撰。手稿本。

  《医叹》,郑承洛(既均)撰。手稿本。

  《杏庵医案》,郑承洛(既均)撰。手写本。

  《燕窝考》,郑承洛(既均)撰。手稿本。

  《祝三医案》,郑祝三撰。手稿本。

  《运气略解》,郑雨仁(沛)撰。手稿本。

  《问山医案》,郑雨仁(沛)撰。手稿本。

  《墨西医案》,郑墨西撰。手稿本。

  《维皓医述》,郑石川撰。手稿本。

  《景岐医案》,郑景岐撰。手稿本。

 以下为西园世系著作:

  《喉科杂证》,郑承海(青岩)撰,1785年。手抄本。

  《敬题黄(河)明生先生遗象序》,郑承湘(雪渔)撰。手抄本。

  《愚虑医草》,郑承湘(雪渔)撰。

  《医学正义》,郑承湘(雪渔)撰。手抄本。

  《伤寒金匮经方简易歌括》,郑承湘(雪渔)撰。

  《医汇简切》,郑承湘(雪渔)撰。

  《痘治症名类参》,郑承湘(雪渔)撰。

  《喉菌发明》,郑承湘(雪渔)撰。

  《灵素汤液溯源》,郑世麟(应文)撰。

  《喉科秘钥》,郑世麈(玉辉)辑撰。①清同治八年(1869年)芳远堂刻本。②清光绪十年甲申(1884年)粹文堂刊本。③清光绪间刻本。④清光绪十六年庚寅(1890年)广百宋斋铅印本。⑤1917年刻本。⑥1920年上海进化书局印本。⑦手抄本。

  《渭占医案》,郑维熊(渭占)撰。手抄本。


  三、新安郑氏喉科学术特色

  (一)专科非小,深谙医理方脉

  郑氏喉科认为:中医临床学科无大小之分,中医专科非小科。作为专科医者,亦须谙熟中医基础理论,打下扎实的中医内科(大方脉)基础,才能发挥其专科的特长。家传医学自明季郑赤山以内科悬壶于乡里,经四世,到郑于丰专业喉科以后,仍然兼习内科不輟,衣钵相传,从无间断。其中不乏对妇、幼、针灸各科,亦均有精湛的技巧和较高的造诣,家藏医学经典著作中,先辈心得眉批比比皆是,可见精研基础理论,操喉科专业而兼事内科的治学与从医的持点,不仅充分体现了祖国医学的特色,而且在中医喉科的继承与发展上,产生了相辅相成的良好效果。

  (二)辨证机抒,细考脏腑经络

  咽喉是经脉循行交会之处,又是呼吸饮食之门户。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对它都可相互产生影响。郑梅涧说:“脏腑充实,肺胃和平,则体安身泰。一有风热邪毒蕴积于内,传在经络,结于三焦,气凝血滞,故令咽喉诸症种种而发”。根据这一基本观点,郑氏喉科认为,喉科疾病虽仅是局部疾患,但与脏腑经络、营卫气血息息相关。诊治时须遵循脏腑经络学说,从整体出发,分脏辨证,按经选药,每使许多疑难重症顷见生机,在临床中取得显著的疗效。

  (三)病症各异,治分标本缓急

  咽喉为人体饮食呼吸之门户,一有急重病证,则凶险多变,所谓“走马看咽喉”,家传喉科在治疗咽喉口腔危急重症的治疗方面颇有研究,如急喉风(急性喉阻塞)、走马牙疳((坏死性龈口炎),喉痈(扁桃体周围脓肿)、骨槽风(颌骨骨髓炎)等病,采用散风豁痰、通利咽喉等方法,针药共施,内服外吹并用。均有特殊疗效。对于一些慢性复杂性疾病,如声带病变、慢性咽炎,复发性口疮等属于虚火者,汲取新安名医程国彭治疗火证的经验,采用达、滋、引之法以治其本。如郑青岩《喉科杂症》谓:“黄明生所传治法,于外因人火风火尽善尽美,于内因龙火雷火殆未细述……。遍考诸家,究其清、攻、温、下之法,制达、滋、引之秘,从治正治之轨”。


  (四)针药并用,施治尤重吹药

  家传医学治疗咽喉口腔疾病,轻以药石内服,佐以洗、敷、吹、噙诸法,重则刀、针、灸、熏并用。《重楼玉钥》详细记载了针药并用的经验。喉科吹药直达病所,药轻力宏,是最主要的外治法。吹药性能各异,品种繁多,依据家藏资料考证,历代自制和选自方书的吹药,用过280余方,从中筛选,去芜存精,而形成了独具一格的郑氏喉科吹药系统,家传吹药所用药料以及加工程序都严格要求,一丝不苟,以更大程度地发挥吹药疗效。

  四、新安郑氏喉科医事贡献

  “郑氏喉科”对医学上的贡献,首推郑梅涧创养阴清肺治法,其子郑枢扶总结制定养阴清肺汤治疗烈性传染病白喉。从白喉专病研究可知,白喉曾十几度在我国大流行。清代乾隆初年,中医对白喉尚无有效治疗方法。自养阴清肺汤发明后,中医界用其治疗白喉,活人无算,为中华民族的繁衍康健作出了贡献。

  郑氏喉科临床医疗“救危起死,求治者踵门” ,医学著作宏丰,如郑梅涧之《重楼玉钥》饮誉全国,版本流传多达十余种。谢利恒、任应秋先生均誉之曰:“喉科专家书之传者,无过于《重楼玉钥》” ,此外,尚有郑枢扶《重楼玉钥续编》和《喉白阐微》,亦均蜚声医林,在喉科著作中,一直为后世医家所推崇。

  家传医学在医疗道德上尤为值得称颂。先辈为人治病常“未尝受人丝粟之报”]。家中保存一枚世系相传的处方“起首”印章,最初为郑梅涧所用,印为椭园形,阴文篆书:“一腔浑是活人心”,意即医者应从病家为重,救死扶伤而不应乘危邀利。

 五、结束语

  “新安医学”在祖国医学发展史中有着重要的学术地位,新安地区的中医临床“十三科”俱全,“郑氏喉科”是新安医学的组成部份。系统研究新安郑氏家传医学,拟开展以下工作:

  (一)创新方法研究

  中医临床呼唤创新,从现存家藏文献分析研究治疗白喉治则“养阴清肺法”、方剂“养阴清肺汤”的创新发明背景、过程与方法,当对现今中医临床工作有所启发借鉴。

  (二)成功之路分析

  一个医家的成功,需要知识“量”的积累到“质”的突变。新安郑氏家传医学的成功与“人才链”现象密切相关,即与人才直链的“经验积累效应”、人才横链的“互补叠加效应”密不可分。

  由于世代相传,一支一脉相承,形成一条医学家族人才直链,它使新安郑氏喉科学术经验能够得以不断积累、继承和发扬,是谓“积累叠加效应”。明清时期的新安医学名医辈出,家先辈汲取同时代新安医家的临证精华,形成条条人才横链,为新安郑氏喉科学术经验的精益求精产生了“互补叠加效应”。

  (三)学术经验研究

  全面开展新安郑氏家传医学的继承整理,是一项带有抢救性质的工作。学术经验研究,拟在勾勒新安郑氏喉科医学的总体轮廓的基础上,将分多个专题进行系统整理研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4-29 12:11 , Processed in 0.956457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