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8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山环水绕的千年古村——古筑村

[复制链接]

248

主题

248

帖子

744

积分

VIP驴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4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4-9 16:50:29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黟县建于秦始皇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建县已经2230多年与歙县同为徽州二个最古老的县。本梓公(即五三公1161—1222年)于十二世纪末由月塘迁居古筑时,就自号“古筑居士”,可见古筑村是千年以上的古老村庄。

古筑村地处安徽省南部徽州地区(现改名黄山市)黟县西南隅,距县城7公里,距与祁门县分界的“西武岺头”5公里。黟县盆地西陲有一山峯,名“画工(公)尖”(属黄山支脉),山势蜿蜒向东南延伸,经背、黄村至古筑而止,形成古筑村东、西、北三面青山拱秀;新安江源头之一的武溪河自西向东横贯村南,整个村庄环绕在青山绿水之中,象一个巨人端坐在“太师椅”上,面对溪流和“丁”(顶云尖)792m“巽”(南屏尖)820m二峰,风景秀丽。登高眺望,村西北丘陵起伏,东南和西南与东北是田畴连片,沟渠交错,阡陌纵横,林木葱郁,小桥流水,(门)楼、祠(堂)、亭、阁的飞檐翘角,铃声叮当,这种自然与人文的景致互相辉映,美不胜收。

过去这里是黟县四都(宋时属“怀远乡”辖四都和五都),到现在仍有人习惯地称“四都古筑”。古筑是一村多姓共居,据嘉庆版《古筑孙氏家谱·村图》(以下简称《家谱》)云:“闻之故老云,同里多旧姓,及阅乌潭公(即20世祖光贯公1503—?)家谱古筑村图载,刘、李、周、金、胡、吴、谢、许诸姓今皆无可考。”民国前,村中有八姓(俗称“八关”)即孙、程、李、汪、黄、何、毕、耿。村人现仍知道的外姓祠堂和地名有程家祠堂、汪家祠堂、黄家祠堂、何家祠堂、毕家祠堂、耿家祠堂,还有一座“老孙祠堂”;程家门楼、李田、汪家门楼、汪家弄、黄家山、毕家弄、耿家田和耿家垅。村里仍住着程、黄、毕、耿四姓后裔。

古筑村在徽州是既著名又古老的村庄。古筑村是黟县的大村,孙氏是徽州的名门大族,族人占全村人口的绝大多数。徽州的老辈人都知道“黟县四都古筑村”,“在民国时期的中国大地图上,黟县除了县城只标记有古筑”(孙天健等《童年的古筑村》第2页)。

古筑村历来是黟县西南地区的商业中心,有一条长约1公里的大街,全部是用花岗岩石板横铺的路面,街道南北两边开设着布匹、百货、南杂、土仪、药材、烟丝、制伞、木、竹、石和金、银、铜、铁、锡的加工制作以及缝纫、理发、灯笼、纸紮、油漆、屠宰、豆腐、饭馆、糕点、小食品、鞝鞋、轿行、石灰行等店铺,还有邮政所共计60多爿,行业较为齐全。它的营销范围不仅仅是古筑村周围的几十个村庄,而且幅射到十二都时村以远,和祁门县东乡紧邻黟县的若干村庄,他们肩挑山货土产过山越岺来到古筑销售并购买商品。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古筑街是很繁华的。

自民国以来,古筑村一直是黟县西南地区的行政中心,因为它处于这个地区的中心位置,而且是一块只有一些小山冈,大部分都是平畴地段,古筑村周围的几十个村庄都相距较近,人口亦较为稠密,所以近百年来区公所、区、乡政府都设置在古筑村。在未通公路之前,古筑村是黟县通往祁门县及其以远的安庆、九江、景德镇等地的必经之途。道路是高质量的横着铺砌的石板路,不仅从黟城经古筑至关麓村是如此,而且从西武岺东侧岺脚(黟县管辖)到西侧岺脚(祁门管辖)长达十华里的山岺也是如此(这段路是由古筑村孙洪维独资于乾隆年间捐建,见后述),其阔度可使上岺与下岺的肩挑或马驮交会时无须让路。

古筑村现住人口约1千余人(人口上千的村庄在黟县为数不多),原来孙姓族人约占80%以上,因明清时期徽商的飞速发展,经商而外迁者为数众多;而自民国以来,因历次洪涝灾害由长江以北“逃荒”来此定居者也很多。因此古筑村的人口比例已经“倒挂”。我们于2007年作了一次不完全统计,当时住在古筑村的孙氏后裔约116户,共300余人(不含住在黟城和古筑村以外的村庄的孙氏族人),这是因外迁者太多而居住在原籍人口减少。

徽州的大姓皆聚族而居,因而古筑村也就祠堂多,庙宇多,牌坊多,园林和古民居则因徽商致富之后在故乡营造和更新,既可光宗耀祖,也利于晚年归家养老。徽州人历来很重视教育,明清以来族人办了不少教学场所,如著名的“古公书院”,家塾就更多,民国初年还创办了私立小学对学龄儿童实行现代教育,既为国家培养人才奠定基础,使人才辈出,也为继承徽商输送了大批具有初级知识的青少年从事商业,功不可没。黟县目前遗存的楹联中崇尚教育的联文确实不少,这是明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5-17 18:57 , Processed in 0.546944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