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1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屯溪水运拾零

[复制链接]

52

主题

52

帖子

156

积分

VIP驴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5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3-3 09:47: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屯溪位于安徽省南部,新安江上游。历来是皖南山区重镇。其西南率水(渐江)和西北横江(吉阳水)汇流于屯,“东浮新安江入浙”。率水、横江、新安江三条河道,以屯溪为中心形成辐射。于是,屯溪在陆运交通极不发达的古代,便作为沟通外地与内河各城镇的货物聚散枢纽而日益地兴旺起来。

    “徽郡商业,盐、茶、木、质铺四者为大宗[1]”。自然,徽歙、休、婺(今属江西)、黟诸县的木、茶、香菇、箬皮等土特产品均聚合于屯,以待水运而销往各地。屯溪作为皖南的主要转运口岸,辟其水路有三:屯上线,溯率水西行至休宁上溪口;屯渔线,溯横江北上至黟县渔亭;屯杭线,沿新安江顺流杭州。这三条航线,既贩运木竹,又可航行木船。尤其是屯杭线,为徽人外出的主要通途。四远商旅水路来屯,可谓“溪流一线,小舟如叶,鱼贯属衔,昼夜不息[2]”。水运之方便,对屯溪商业繁荣和运输业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早在唐宋时,“东南州郡,大都通水路,商运多用船舶[3]”。唐宣歙观察使卢坦曰:“宣歙土狭谷少,所仰四方之来者,若价贱,则商船不复来,民益困矣[4]”。可见,宣歙多山仍能以水路通商。屯溪水运历史悠久。其水路“从西门沿新安江至严州,可行200石舟,然后顺浙江直达杭州[5]。”

    南宋,临安(杭州)极土木之大兴,徽木运销浙西而获利数倍。屯溪居歙港上游,而休宁“山出美材”,于是木客“岁联为桴,下浙江,往者多取富[6]。”明宣德弘治年间,休宁人黄义刚(字养浩)“少商木筏于杭、浙、姑苏,……得生财之道[7]。”是其证。时流送木材至屯的主要水路有:一支沿休宁流口、上溪口及西南五城之水经高枧、黎阳到屯溪;另一支从黟县渔亭出口到横江,经海阳、隆阜至屯溪。元明,隆阜林塘木商范声远就靠本县水路跑遍了徽州各地经销木材。屯溪闵口“内通歙婺,外接衢饶。故四达之孔道也[8]。”为新安江上游的木材集散地。凡下泛而来的木材,均由此转运浙江。明嘉靖十五年(公元1536年),屯溪(镇海)桥建成后,每当春夏汛期,桥下常是杉排毕集,木客熙攘。不难看出,徽人利用内外水道,除运销茶、纸、墨、漆等山货于杭州外,其从事木商尤多。这样,既开辟了财源,又从外地输入米、盐等物质。如明代徽人程实,“少客江湖间,尝以木易粟至姑苏贷人[9]”。

     明徽商经营范围广,且类别多。特别是盐商、米谷商合为一体,颇为常见。徽郡“山多田少,粒米是急,日仰给东西二江[10]”,故乡民“纳钞输牙,舟负费重[11]”以解决内地之不足。更有商人射利,舍其本业,外出籴谷。每以民船载运土产山货顺江东下,船得倍利,回空船则携米、盐而归。明崇祯年,徽人需粮“日借外省济运,除江、广所贬,率繇长江,从镇江进口,达杭过壩,繇钱塘抵徽[12]。”显然,长途转运依靠水路,因而新安江上常年帆船不断,大有舳舻相衔,商舶长风之观。况“屯溪系一邑总市,商牙辏集,米船络绎相继[13]”,这是很自然的事。清康熙、乾隆间,屯溪已是人烟集中之地,嘉庆至道光时,随着“屯绿”销路的逐步打开,屯溪成为徽州茶叶外销的转运口岸。咸丰年,茶商汇于屯溪收购毛茶进行精制,水运浙江,以转沪外销。同治年间,徽茶总量增至十万担。清末,屯溪茶、木业尤盛。“徽、杭大贾视为利之渊薮[14]”而纷至沓来。清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皖南茶厘总局驻于屯溪,其茶商水运途中,“照纳税项,又复逐卡散收厘金[15]”。至于徽木运往浙江威坪(近歙县境内)转至江干,则“经过东关、闻堰两卡,准免照票[16]”,并凭验单放行。而待簰抵杭时,又经江干卡检查,凡“货票不符,及夹带各种货物,即行照章捐罚[17]”。总之,“郡处万山,百货皆仰于外”,“江、淮之货,日夜商贩而南;……新安之货,日夜商贩而北[18]。”其南、北贸易往来,全靠新安江这条黄金水道。

    在航运鼎盛之时,屯溪桥一带常是连帆遮天,码头水岸船筏成队。河道上“百舸重载,千帆货盈”,其“泛舟之役不绝”。查锡恒《屯浦归帆》(如图)“帆影高低带月收”的诗句,则生动描绘了屯溪古航运的昼夜繁忙景象。时屯溪以载茶的船运数计,最高年份则达万次。其上街的渔埠头和下街的盐埠头,停靠船只达百余艘。尤其是渔埠头,早在清嘉庆时就已是徽州的水运码头。而屯溪至渔亭(横江)航线,仅屯溪至(休宁)万安十余公里的河段,常行船有几十艘。大小船只均在此埠头停留。至于盐埠头,是外来盐船起岸堆栈之场所。明成化年间,徽商因经营盐业而骤然升腾于中国商界。如明末休宁人,“(陈)处士讳祖相,号熙阳。……历游江皖淮阳,操鹾筴,卒成大业[20]。”又“(汪)君讳福光,字世耀,西溪其别号也。……贾盐于江淮间,艘至千只,率子弟贸易往来[21]”,屯溪是休宁食盐引岸之一,往日上溪口有九家盐栈,全由屯溪转运浙盐。于是屯溪至上溪口航线,上水民船行而不息。以物尽其用,货畅其流,保障徽民之供给。

    民国二十二年(公元1933元),徽杭公路开通,屯溪水运业稍微有所影响。抗日战争时期,江、浙相继论陷,富春江以下航运中断,下水木船只能通至建德、威坪等地。尽管如此,屯溪水运业还是可观。二十余家船行,大都承办客货运输。民国三十一年(公元1942年),屯溪有木船三百余艘,大都用以载货,只有少数快船专营客运,如民办健飞水陆联运公司,就有快船25艘。当时,新安江线,从休宁上溪口,讫浙江威坪,通航木船、排筏145公里。水运所收费用,其“木船客运每人每公里:上水四元,下水四元。木船货运每六十公斤、每公里:上水三元,下水三元[22]。”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屯溪作为皖南政治、经济中心,起着连结江、浙沦陷区与重庆后方的纽带作用,其交通除陆运外,得厚于新安江航运便利,则是不容忽视的。抗战胜利后,新安江全线复航,人员纷纷东下,外购的布匹、食盐、百货等则陆续上运。屯溪水运业又相应地繁荣起来。





     过去,屯溪民船运输是非常艰辛的。其水路“东涉浙江,滩险三百六十,西通彭蠡,滩险八十有四[23]”。由于徽州河流源于高山地带,地势落差大,其水航道的深、宽、曲度囿于自然因素的制约,故新安江水逶延多变,起伏不平,滩险流急。绵绵数百里江途,民船远航露餐,“沐雨栉风,颠连困苦,难以名状。”船家稍有疏忽,木船就有触礁之险。尤其是逆水行舟,至为艰难。“一滩高一丈,徽州在天上[24]”,赵吉士曰:“溯流推挽,从急湍中负舟以上[25]”。当时,木船溯江而上全凭船民背纤而行。纤夫沿岸涉崖,喊着号子,匍匐而行,十分艰难。而每遇水涸季节,江水甚浅,船行缓慢,从杭州至屯溪往往要费时半月余。可一旦碰上顶风或洪水暴涨,民船又只得拢岸停歇。屯溪处于谷地,迭年水土流失,河床淤积增多,故船愈往上行,河道愈显浅窄。而有些地带,则因河水过浅而失去行舟之功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5-18 06:09 , Processed in 0.070738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