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61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徽青古道,毅行之旅

[复制链接]

2038

主题

2046

帖子

7509

积分

VIP驴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50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9-30 16:38: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徽青古道-古道名。由徽州府城至青阳县。出歙县北门,西北行,过万年桥,经富惕至许村;由许村北上,经五猖庙、茅舍、茶但至箬岭关;过箬岭,入太平县境,至上岭脚,经谭家桥、感样里、迄溪、马兰地、三口至仙源;西行至甘棠,转向西北,经秧溪河至广阳,广阳北上直通青阳县城。此路多为石板道,石面光滑,路宽3至6尺……摘自《徽州的古道》

  这是古人对于徽青古道的描述,可现在的真实情况是?

  去歙县乘坐的是N418次列车,在我的驴行生涯中,这班车近几年是利用率最高的火车班次。我一直相信以前的N518次,和N418是同一班车,不同的只是班次,班次只是一个符号,可以任意调整修改的。一踏进硬座车厢,熟悉的感觉扑面而来,拥挤的客流,嘈杂的人声,一切的一切恍如昨日。车过马鞍山站后,无座的乘客可以找位坐下;到了芜湖站之后,有坐的旅客可以就近躺下,直到终点屯溪,都不太会有人来打扰你的清梦。这班车乘多了,不经意间发现一切的一切的似乎都已成了规律。

  车到歙县站还是晚点了。下了火车,第一件事就是找找歙县的站牌在哪里,好拍照留念。在站牌前留个影,已经成为每次驴行的必修课之一了。这次的下车地点很不巧离站牌很远,走过去打个来回,太耗费时间。让小吴拿着她的数码相机来段现场直播,也算弥补一下遗憾。小吴的相机DV拍摄功能强大,在没有摄像机可用的情况下,拿她的相机来临时充当一下摄像机,未尝不可。正拍的高兴时,听见不远处出口那边火车站的工作人员在朝我们喊着什么,拍完剪票出站时,才搞明白,原来那些工作人员让我们动作快点再快点,因为他们要关门下班了!

  此次的徒步毅行,算上我共有六人参与。三男三女,搭配合理,自虐不累。去之前和程大哥联系了一次,让他想办法在当地给我们搞了面的从火车站送我们到许村。程大哥有车,不过他只有普桑,坐四人还行。上六人的话,恐怕只有一位坐车顶,另一位躺后备箱了。程大哥说面的事会给我们安排妥当,周六有空还会亲自过来。今日果然如约而至,不过开车的不是他,他来露个脸,只是接站外带引见司机,仅此而已,很让人感动。

  认识程开宇程大哥是上一次去黄山时,当时包了他的车在南屏情人谷玩了一天,大家相处得非常融洽。这次虽不是他亲自开车接送,但他介绍来的司机,想必也差不到哪去。司机姓杨,杨大哥。车开往许村途中,先去歙县县城转一转,不是为了看旧城新貌,而是要解决早上的个人温饱问题。开行一段时间之后,车停一条不知名的小马路上。杨大哥指指指前面那家饮食店“就这家”,路边的小店,卫生条件不要过于挑剔。吃早饭的当地人有两三个,老板娘忙进忙出,还不忘和我们打起招呼,很是热情。面条,馄饨,稀饭都有,价格很平民化,吃完一结帐,六个人只不过消费了区区15元,就已经吃得很饱了。

  徒步毅行,每顿尽量都要吃饱,因为你永远不可能知道下一顿饭何时能够吃上?计划只是计划,远没有变化来得快。吃完上车继续赶路,10点25分车到许村,售票处那位当地村民眼巴巴地望着我们,我知道,在他们眼里,我们永远只是那只兔子。当然我们不会是那只兔子,不会没事把头往树上撞。许村的门票28元,如果让程大哥去买,20元可以搞定。这个门票价格,说贵也不贵。不过去过宏村西递之类的,也没很大的必要一定要进许村看看。徽派村落,看多了也就那样。下车结帐找零时,杨大哥还不忘说上几句,大意是他们家也可以提供住宿之类的。真是个精明的生意人,留了他的联系电话,不为别的,就冲他最后一句话“在山上如果有用车的需要随时可以和他联系”。户外活动有太多的不可预测性,为自己和同行的驴友留根救命的稻草,总不会错的。

  按照杨大哥所说,前行过桥后左转,直行看到牌子“进入林区”时右转,这条沙石路就是所谓的许村到茅舍的大路。也许称之为大路是若干个月之后的事,那时这样的称呼才更为恰当。不时有卡车开进开出,当地的村民正在大干特干忙着修整路面。后来在路边的小村落里看到很多相同的告示,说是6月18号开始要进行路面铺设工作,这才明白,我们赶上了好时光。从许村到茅舍步行将近有10公里左右,前半段将近4公里的道路,已不见了当年古道的踪影,全部都是沙石路,用不了多久,就会成为通行极为方便的水泥路;后半段大多是泥路,泥路上依稀可见当年青石板台阶,时隐时现。年久失修,能够分辨出非常不易,往日的风采已不复存在。

  来之前在携程上查过今明两天的天气预报,全部都是中雨,没那么倒霉吧,再发消息给程大哥,让他帮忙看看当地的预报,回消息说还是中雨,无语,车票都买好了,只能到时看运气了。运气还真不错,下了火车,一看天气,晴到多云,徒步的好天气。不过踏上10公里路程的起点,走了半小时之后,才发现这晴好的天气只是表象,蜻蜓低飞,气压低,很是闷热。一旁的老何走着走着,突然冒出一句很是经典的话语“再这样走下去,人都快成抹布了”,哈哈。他今天没戴帽子,也不知从哪找来类似于荷叶的叶子顶在头上,不时走在队伍最前面,远远望去,很是前卫。

  11点45分进行第一次休整,地为床,天为被,周围也没有什么民居树荫之类的可以遮阳,就近找个背阴的地方,一屁股坐下,真是舒服。同行的驴友早已东倒西歪或躺或坐,忙不迭得补起了水。想起包里还有两个烧卖,那是昨晚夜宵剩下的,赶紧翻出来,还算好,没坏,三口二口下肚,补充些体力。小吴那边啃起了肉粽,这么热的天,捂在包里的粽子这么长时间没有变质,真是奇迹。一刻钟之后起身继续赶路,12点30分沙石路走到了尽头,不知哪位喊了一嗓子“我靠,怎么搞的,前面没路了?”,说话的这位什么眼神,只看到了拦路的小货车,愣是没看到小货车后面的泥路。

  以周围景物作背景,顺手给这辆拦路小货车来了个留影。不经意地按下快门,倒留下一张很有意思的照片,回来以后很多朋友看到这张照片说第一印象感觉是拍摄自柬埔寨之类的国家。泥路比起前半段咯脚的沙石路好走不少,但下午的天气比之上午更加闷热,让人感觉很是不爽。1点20分,不远处视野范围之内总算看到了传说中的杂货店,估计这时候每个人的眼睛为之一亮,精神为之一振,甚至有个别队员的速度都接近了小跑。之前路过一个不知名的小村落时,就曾以为会有杂货店的存在,可以买到冷饮吃吃,爽心又爽口,可是前去探路的老何和小高带回来的消息,只是令人失望。现如今梦想成真,哇塞,太棒了!

  农村的生活我很是向往,永远都是那么宁静,那么安逸。杂货店所在村落名叫五昌庙村,是个地图上都没有标识的小村落。看见我们的到来,杂货店的老板热情地和我们每个人打起了招呼。“老板,这里有什么冷饮?”,不知是谁冒出这么一句,说出了大家的心声。店里有没有冷饮出售这种问题纯属多余,门口一个大大的冰柜足以说明。有雪糕,有棒冰,乍一听,花色品种还算丰富。可是,再仔细一打听,雪糕只有绿豆的,棒冰只有菠萝口味的,无语。在城里,这样的小卖部还是趁早关门打烊为好;在这里,想想好歹有冷饮可以吃吃,知足了。先吃了一根绿豆雪糕,爽。看看冰柜,再拿一根菠萝棒冰,这下彻底舒坦了。现在已是下午一点多了,很奇怪,为什么没有人觉得饿呢?

  但我的确有些饿的感觉,之前吃过的两个烧卖,现在都不知跑到肚子的哪个角落里去了。打开背包,找出压缩饼干啃啃,真好吃。同行的老何坐在老板家的躺椅上,看看电视,不知不觉打起了瞌睡,是不是昨晚没有睡好,还是生来就有午睡的习惯?看他享受的样子,如果当时有别的驴子从这里经过,肯定会不明就里,以为我们今天在这里住上一晚,休整之后明天一早继续赶路。唉,真是这样,那该有多好。毅行休整时间不能过长,很有道理。特别是今天天气非常闷热,休整时间一长更是会磨掉斗志。推醒老何,我们继续赶路。

  走之前,问过老板,说是从他店里出发到茅舍还有将近5公路的路要走。5公里的山路,不是一点点的远。可实际根本就没有这么长的路要走,以至于我们在下午2点50分,步行了1小时之后到达茅舍村时,还以为又经过了一个不知名的小村落呢。人在茅舍还问到茅舍有多远,难怪被问的当地村民脸上有些诧异。杂货店的老板对于行走的实际公里数估计得实在有些不靠谱。早上10点25分从许村出发,下午2点50分到达茅舍村,4个多小时的时间才走了10公里的路程,我们的行进速度是不是过于缓慢了?早知如此,应该以车代步,好为后面从茅舍到住处东黄山国际青年旅舍15公里的行走节约宝贵的时间以及必要的体力。

  不过今天有钱在这里也坐不到车,修路的缘故,这一点在五昌庙村杂货店老板那里得到了进一步的证实。老天很是眷顾我们,知道我们来此的主要目的就是毅行,那就索性让我们一徒到底,徒个痛快。到了茅舍村口时,短暂的休整是不可少的,当然,看看各自还有些人样,拍照留念也是必要的。“那条笔直向上的土路是不是我们要走的路啊?”,唉,如果这条真是必经之路,估计到了山顶所有人都累得趴下了。好在正确的道路是进村以后走青石板路前行即可。从茅舍村开始,当年的古道保存得还算完好。严格意思上来说,我们今天的徽青古道之行才刚刚开始。

  徽青古道不同于徽杭,来这里的背包客也是少之又少。我们的到来,引来了大部分村民好奇的目光。民风纯朴的村落,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可以很轻松地拉得很近很近。过了茅舍,看地图下一个地标点是茶坦村,距离茅舍2.5公里。部分路段有了竹林的掩映,很阴凉,感觉脚下的路也好走不少,至少不会象前一段10公里那样,一直无遮无拦暴晒在太阳底下,随时担心会有脱水的可能。快到茶坦时,有段路非常难走,脚踩碎石,手扶茅竹,很有几分徒步穿越的感觉。不过事后才知道,这段路,和后面林场那一段相比,根本不值一提。

  脚踏实地之后,不知从哪里冒出一个当地的女孩,很热情地邀请我们去“村展他家”坐坐,村展他家?饭店起这样的名字,太有个性了。如果真是饭店,现在是下午是四点左右,难不成去那里喝下午茶不成?呵呵。正胡思乱想着,见大部分队员已随女孩绝尘而去。不管了,进了茶坦之后再见机行事吧。

  古时的茶坦,当年古道繁华时,家家都是客栈酒楼。现如今的茶坦村,和茅舍相比,还要来得宁静。4点25分进入茶坦之后,偶尔遇到的村民从我们身边经过时,根本无视我们的存在。一些觉得有些好奇的当地人也只是远远地注视着我们,仅此而已。渐渐地和大部队拉开了距离,一次次被茶坦村的点滴细节所感动,一次次按下快门,刹那间,有种冲动,就在这里做名隐士吧,远离城市的喧哗和繁噪,远离红尘的恩恩怨怨,那该有多好。沿途问了几个村民,最终找到了其他队员,也找到了所谓的“村展他家”,那一刻,恍然大悟,什么村展他家,是村长他家,那个女孩说的安徽普通话真不咱的。

  村长不在家,接待我们的是村长的亲戚,姓叶,叶大哥。如果真是村长出面接待我们,那我们的面子大了去了,毕竟人家好歹也是一地方官员。叶大哥热情好客,拿出上等的黄山毛峰泡茶款待我们,让我们受宠若惊。坐下喘口气,4点45分,开始聚餐。原本打算在茶坦村用午饭,现在倒好,改下午茶了。老何包里吃的东西不少,连女孩子最喜欢的台尚果冻也在其中,哈哈,有点意思。老何和小吴是去三清山驴行时认识的,这两人是驴子,同样可以称其为驴子的是队伍中的小王,而且还是个不折不扣的强驴。至于另两人,小高和小沈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毅行活动,不过按照他们今天的表现来看,绝对有成为驴子的潜质。叶大哥建议我们过了大关洞之后坐车去青年旅舍,天黑走夜路,还是山路,很不安全。想想有一定的道理,摸黑走的不仅仅是山路,还要经过传说中很难走的林场,夜里穿越过那里,难上加难。驴行时把情况想得糟糕些,有时并不是坏事。叶大哥找来的司机开价50元一辆车,恩,这个价格还算合理,就这么着吧。

  5点20分,和叶大哥话别,知道过了大关洞有车来接我们去青年旅舍,按照老何所说“我们也算是有车一族了”,行走的步伐也变得轻快不少,速度自然也渐渐地慢了下来。半小时之后晚6点到达大关洞。大关洞是当地人对于箬岭关的称呼,就好比在当地问村民徽青古道如何行走,无人知道,可一说石板路,大家都明白,道理是一样的。大关洞附近有零星几个当地人在忙着搬树,问了问那条过大关洞之后去公路的捷径入口在哪里?和叶大哥说法一致,看到倒下的青石板时,走下去就行。这句说起来听上去都很轻松,但真正看到那块青石板时,往下张望了几分钟之后,心里不免犯起了嘀咕,估计这时每个人想法都差不多,这条路是通往公路的捷径?乱草从中,看似无路。就算有路,也是小路一条,当地人用脚踩出的那种。而且这条小路蜿蜒向下,坡度至少有60到70度左右。当时叶大哥说要送我们走捷径到公路,被我们婉言谢绝,现在看来很有必要,非常有必要。

  “这么陡的路让我往下走,我宁可被蚂蟥咬”,小高的话很有道理,的确,就算这条路是通往公路的捷径,就算我们能顺利通过这段斜坡,可接下来的路况是怎样的?有没有岔路?走到公路需要花多少时间?我们一无所知,天黑的情况下走这样一条情况不明的小路,太过于冒险。往前去林场的古道很不好走,自从过了大关洞之后,所谓的青石板路完全掩盖在乱草从中,古时这是交通要道,自然会有人常常过来修缮维护。现在,连当地人也见不到几个,偶尔遇到的也是为了搬运木头才走此路。杂草没有长到一人多高,我们已觉幸运。天黑走这样的山路,速度自然慢了下来,走在最前的老何时不时用刚砍下来的竹子当打蛇棒挥舞着,谁能保证这样的季节,这样的草丛中没有蛇出没呢?
走这样的道路去青年旅舍,林场是必须经过的。之前去过的驴友,提及林场时大多数会说,雨天时有蚂蟥出没需加以注意和防范。对于道路的情况,是否难走,要么只字未提,要么一两句带过,无关痛痒。没有办法搞清这段路的具体情况是如何,只能希望路好走些再好走些。可等我们踏进林场,一切幻想彻底破灭,所有人彻底傻眼,这哪是林场,简直就是特种兵野外训练场地。抛开松软的泥土地不说,80%以上的道路被砍下来树木所遮挡,而且有意思的这些树木或躺或竖,或是一根挡道,又或是两根一前一后高低错落摆放着,各式各样排列组合,不足而一。不背包行走都有点难度,背包不借助任何工具想要徒手翻越穿行,简直是挑战自我。

  背上的大包差点没让我把小命留在这鲜为人知,荒无人烟的林场。刚进入林场时,就让我叫苦不迭,前面几位背着双肩运动背包的队员,爬上翻下动作有时都不太协调,更何况我这样背大包的。把大包扔掉,这样行走起来倒是方便了,不过这个想法太不切合实际。丢掉幻想,现在最实际的就是硬着头皮往前走,在天完全黑前走出这该死的林场。时不时让同行的人在前面拉上一把,后面的仁兄推上一下,第一次感觉自己好象一头笨拙的狗熊,不过要真成了狗熊,倒也好办了,那些拦路的木头,看着不顺眼,举起来往山底下扔扔不是和玩一样的。有时候,想什么来什么,真是这样。意外还是发生了,在进入林场之前,下过一场雨,阵雨,雨量不是很大,不过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松软的泥土地变得更加松软。打算跨过一根横在路中央挡路的树木时,不知怎么搞的左脚一软,跨出去的右脚被树一绊,顺势就往一旁的土坡滚了下去。事后小吴说,“怎么不想着去抓一下近在咫尺那棵树呀?”有些事情说起来容易,但是反应这东西的确是因人而异的。好在滚下土坡后还是做出了第二反应,看到一旁有根象树枝样的东西横在外面,赶紧伸手抓住,止住了向下翻滚的趋势。现在想想,当时最值得庆幸的是这坡是土坡而不是山坡,否则一路滚下去,磕磕碰碰,后果真的不敢想象。定一下神,目测了距离,向上爬回去直线距离大概有50米左右,慢慢地爬,回到山路并不是件难事,问题还是出在松软的泥土地,总有种脚踩不实,手吃不上力的感觉。要感谢关键时刻小沈下来帮我把身上的背包先扔了上去,让我自重减轻了不少;还有老何,在几处比较难以攀爬的地方伸出援手。更值得感谢的是,老何在伸出援手的同时,顺便帮我滚下土坡时不小心散落在外的头灯登山杖之类的工具捡了回来,走夜路,少了这些必要的工具,还真是件让人感觉非常头疼的事。

  上来之后活动一下筋骨,伸展自如,看来并无什么大碍。再略微检查一下全身,也无异物插在身上,裸露在外的皮肤看上去有些惨不忍睹,不过是沾上了些泥土和树叶,所谓的创伤也只是皮肉外伤,侥幸侥幸。再次上路,本还想走在最后,未果,被其他队员强制安排走在队伍中间,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户外活动玩多了,偶尔出点意外,也是正常。不过还是要感谢驴友们对我的关心。快要走出林场时,砍伐下来还没来得及搬走的树木把前行道路完全封死,走在最前的老何看了半天,“没辙了,大家想办法钻过去吧。”树与树之间的确有条缝,可供一个人硬钻过去。还好,这次同行的驴友都比较苗条,不过这好象是废话一句,喜欢户外运动的人好象没有哪位有将军肚的吧。你拽我推,费了大半天的功夫,所有队员总算全部顺利通过,靠,这活还真不是一般的人能干的!

  过了林场,前面虽说依旧是草丛一片,但好歹是一马平川,互相扫视对方,除了每个人身上或多或少的泥巴之外,这片纵向长不过500米左右的林场留给我们所有人最好的纪念品就是树上的木刺,摸打滚爬,木刺扎在手掌,手臂,大家都已经习以为常,挑刺,到了住的地方再说吧。天这时已经完全黑了下来,佛祖保佑,如果现在我们还在林场中上上下下折腾的话,真不敢想象所有人是不是都能毫发无伤地走出来。前行的速度还是不敢太快,这时每个人都下意识地拿着竹杖或者登山杖挥舞着草丛,就怕一不留神踩到蛇,那可不是件好玩的事。晚9点,在经过一片茶园后,我们的双脚实打实地站在了山间公路上。后来才知道,这片茶园加上前面的林场,就是所谓的黄山茶林场。之前偶尔出现的闪电,次数也变得愈发频繁起来,看样子,要下雷雨,而且这雨很快就要倒下来了。

  按照攻略所说,过了公路之后应该继续找青石板路继续下行,可是老何拿着头灯四下一扫,一脸困惑,“没有向下的青石板路吗?”,不会吧,估计是草太密把石板路给遮掩住了,就如同大关洞到林杨的那段路。天黑,看不到草丛中的路很是正常。走公路吧,只能这样。左右两条路走哪条呢?大部份的人意见是往左走,理由是可以听到溪水声,应该离山下不远,这是户外活动的经验之谈。走了一段路之后,想想还是不太放心,看看手机尚有满格信号,打个电话给程开宇,听完我关于位置描述之后,他明确指出应该走右边的公路,那才是下册山去青年旅舍的正确道路。其实现在想想那天晚上大家脑子都有点不太清楚,当时人都已在公路上了,还能打电话给程大哥,那为什么不让他想办法搞辆车,又或者让茶坦叶大哥找来的司机江大哥上来接我们呢?真是糊涂,看来路走多了,也会让人走红眼的。

  今天注定要一徒到底了,折回走右边公路下山,没走多久,雨终于开始下了,比起过大关洞之后的那场阵雨,雨量要大,持续时间要长。之前没有找到青石板路,现在看来也不是件坏事。在这种大雨天气下,走可能是往下的石板路,太过于危险,宁可选择走这样的公路,可能会多走几公里,花费时间也可能会多一点,但是,安全毕竟是第一的。大雨中夹杂着闪电和响雷,雨停之后,有人冒出一句“每次闪电打雷过后,我都感觉又逃过一劫。”话音刚落,一旁的队员不知哪位,手机铃声同时响起,下着雷雨的山里,还有人开着手机行走,雷雨过后,大家竟然都平安无事,真的是劫后余生。看来我们所有的人都是大大的好人啊!

  向右的公路的确是下山的,感觉是一直在往下走,那就对了。走着走着,在队伍最前面开路的老何突然收了脚,紧随其后的队员不明就里,没收住脚,差点就撞到了老何身上。怎么回事?老何拿着头灯一照前方,“有蛇,还好没踩上”。这时候其他人纷纷围了上来,记得有几个女孩去之前还说过自己怕蛇的。要不怎么说,人一多,胆就大了呢。是条大青蛇,基本可以判断是无毒的,要知道一条蛇有没有毒,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看它有没有攻击性。要是见了人,一声不吭转身就爬的,十有八九是无毒。反之,要是见了人不跑,反而盘身吐信的,不用说,大多是剧毒的。没过一会,这条大青蛇就不见了踪影,虚惊一场。不过在确认了雨后公路上有蛇之后,前行的步伐再一次放慢下来,谁能保证下一条踩到的蛇是无毒呢?

  不知走了多久,总感觉一直在转啊转,把人的脑袋都快转晕了。正犯迷糊的时候,见到路边有了一排平房,正盘算着看看哪间屋子灯还亮着,好进去问问,到青年旅舍是走这条路吗,还要走多少时间?有点失望,没有一间屋子的灯是亮着的,好在看到前面不远处依稀有个人影,应该是住在附近,这么晚了,怎么还在外面瞎昨晃悠呢?凑近一瞧,是个女人,那就问问她吧,大家一起围了上去,却忘了手中头上的照明工具都还开着,所有的光源一下子全都聚集到了她的身上。这个女人乍一看到我们,没等我们开口说话,愣在原地竟然一动没动。想想也是,半夜三更,人不象人,鬼不象鬼,就站你面前,第一眼谁都会害怕。听完我们的询问,这个女人好半天才说了一句“没错,就是走这条路,到你们所说的青年旅舍,还有将近40分钟左右的时间。”

  谢过继续赶路,沿途见到“进入林区”的牌子,哈哈,我们要回身才能看到,说明已经走出深山老林,真是振奋人心啊。看看手表,走了已经将近40分钟了,旅舍的影子都没见到,不远处倒是看到一扇大大的铁门。后来才知道这是疗养院的大门,路是从疗养院穿过的,真是一门当关,万夫莫开。走近一瞧,大门紧闭,旁边留着一扇小门,刚想说,要不咱们走小门吧?不知哪位性急,看都没看,直接上去拿脚踹门,动静还真不小,不一会,就把值班的师傅给找来了,开大门的同时,还不忘问上一句“你们几位从哪里赶过来的?”,听说我们是一早从许村翻山越岭徒步走过来的,这位师傅脸上露出了惊讶的表情,本来我还想从他嘴里问问我们今天大概走了多少公路的路程,现在看看他的这副神态,我已经很清楚了,今天我们走过的路少不到哪里去。

  值班的师傅告诉我们从这里出发,去青年旅舍还有将近40分钟左右的时间。晕啊,怎么还是40分钟?搞了半天,他们是以自己的脚力为依据估算时间的,无语。唉,不管它了,现在哪怕有两个40分钟的路程要走,再走不动还得走,到了这份上,没有退路可想了。没走多远,又差一点踩到蛇。这次是被眼尖的小王看到,很小的一条蛇,不过是金黄色。听见我们的声音,迅速盘起了身体,正如我前面所说,十有八九这条蛇是剧毒。事后小王身边的小吴告诉我,当时那条蛇吐信的声音都听得很是清楚。好在大部份蛇没事不会主动攻击人,赶紧小心翼翼地绕过闪人。自此心有余悸,本是老何一人走在最前,转而由小王和小吴与之并行,三个头灯一起照亮前方道路,行走更为安全。现在行走速度慢点不是很大问题,安全才是第一位的。

  路边开始不时出现平房,虽说这些房屋都没亮着灯光,不亮就不亮吧,也许有些房屋现在已没有人居住,也许屋主已经熄灯休息,这些都不是重点,关键是这些平房传递给我们所有人一个很重要的信号,那就是我们离有人烟的地方越来越近了。队伍中有人开起了玩笑“我们会不会走过头了,把明天剩下的4公里一起走完了。”哈哈,黑灯瞎火的,还真有这种可能性哦。不远处,总算见到一户人家灯火通亮,时不时不传来看家狗的咆哮声。老何说我再去问问路吧,去了没多久就回来了,带回了的是好消息,“离青年旅舍只有将近1公里的路要走了!”,1公里放在山路是直线距离,估计应该还有2公里左右的路要走,太棒了,胜利在望!行走没有多久,前方依稀可见有辆面包车停靠在路边,这下热闹了,大家你一句我一句讨论开了,话题自然是如何想办法把这辆车给开走,当时要真有顺手工具,指不定有人会付之行动。我们说话的喧哗声闹出的动静肯定不小,等我们走过这辆面包车时,车内竟亮起了灯光,随之传来了人声,“你们要去哪里啊?”,啊,真的有人,太好了,经过一番杀价,最终谈妥20元的价格送我们所有人到住处青年旅舍。

  车到目的地,才知道司机这20元的外快真是好赚,估计按照我们当时的体力慢悠悠地走,30到40分钟也应该可以走到了。所谓的外快,还真是没事外面跑一次,钱来得快。6月23号,晚11点45分,我会永远记得这个月这个时间段。早10点25分从许村出发,爬山涉水,翻山越岭,总算大家都活着到达住处,不容易,真的太不容易了!办好入住手续,进房找床坐下喘口气,缓过来的队员开始找出洗漱用品,好好搞搞个人卫生工作。之前记得老何说过“再这么走下去,人都快成抹布了。”现在,可以把快字给去掉了。“真的有蚂蟥”,不知是谁喊了一嗓子,这时才想起林场那段前行的驴友说过雨天会有蚂蟥出没,当时只顾着爬上爬下玩命折腾了,都忘了这茬了。所有人赶紧一顿搜索,驱蚂蟥的驱蚂蟥,止血的止血,鸡飞狗跳,好是热闹。总台的帅哥进来问我们是要点菜还是吃套餐,不用问,肯定点菜。之前办理入住手续时,让他们帮忙问问对面的酒店现在是否还有可能给我们搞点热的东西吃吃,在这里,这个时间段,要想吃上热菜热饭,喝口热汤,只能指望他们了。陆陆续续有队员洗漱好后回到房间,让他们赶紧去对面酒店点菜,你们不睡,别人还要休息呢。最后一位队员走时问我何时过去,我摇摇头“你们吃饱吃好吧”,从包里找些干粮啃啃,再倒些凉水喝喝。现在,我唯一想做的事就是躺下来睡觉,从没觉得躺下来好好睡上一觉,比任何事都来得重要!



后记:

  严格意义上来说,从住处到谭家桥青年旅舍招呼站,走完这最后4公里,这次的毅行之旅才算圆满告一段落。昨晚在住处,大家已经达成了共识,今天包车去屯溪,再也不走了。昨日这一天一夜的折腾,大部份人都元气大伤,今天再不好好休整,回上海周一恐怕就不用去单位上班了。昨晚那场大雷雨,搞得所有人的鞋或多或少都进了水。没带拖鞋的忙不迭去隔壁小超市采购。抽空去了附近的医院,说是医院,其实也就一卫生院的规模。昨日滚下土坡,不小心把左脚脚踝弄伤,涂抹了正骨水,今天还是疼痛难忍。医生一番检查“没事,只是扭伤加挫伤,静养两天就好”,山区里的医生对于跌打损伤之类的毛病,判断治疗经验丰富,我放心不少。去超市买拖鞋的队员回来时,顺便还捎回一当地人,就是昨晚茶坦村叶大哥给找的司机,世界真的很小,包他的车去屯溪,不过他提出要求,昨日那50元的车费到时一并要付给他,道理很简单,昨晚他从6点开始等我们,一直到9点之后开始下大雨,才开车走人。当地人比较纯朴,说瞎话不可能,征求同伴意见,这笔车钱还是付给他吧,人家做生意混口饭吃也不容易。在旅舍墙上写下只字片语,在门口留下珍贵合影。我们要离开回屯溪了,这只是短暂的离别,有机会我们还会再回来。

  屯溪汽车站搬了,在到老街的路上,顺便去了回上海的车票,可能是周日的原因,车票竟然卖完了,只能取道杭州再回上海,这只是小小的曲折,问题不大。去老街只是为了找美食人家好好FB一下。没想到这美食人家还摆起了谱,中饭供应到了下午2点就打烊休息了,要到晚上5点,才开始起灶供应晚餐。现在是下午2点05分,也就晚了5分左右吧。有生意都不做,你大爷的!中饭要吃,FB依旧,这家饭店那么牛,找别家喽。现在已过了用餐高峰时段,看不出哪家生意红火,天气炎热,也不高兴四处寻觅,就近在美食人家附近找一家看上去还算干净的饭馆,点菜吃饭。

  4点50分的汽车回杭州,吃吃喝喝随意聊聊天,时间过得很快。4点不到,结帐走人,出门三人一组叫上出租车直奔汽车站。屯溪的出租车收费好象有潜规则,我们这一组到汽车站,计价器显示是6.4元,收我们6元;前一组一问计价器显示是6.7元,同样也只收了6元。估计这段路车费就是6元,司机做生意还是比较有诚信的。

  汽车站是新建的,内部装潢也没有完全搞好,站内候车室内还搭着手脚架,上面的工人挥汗如雨,忙着粉刷墙壁。安检是花架子,没人会强制你必须把身上的背包放入其中检查一下,估计机器还没有完全调试好,想检都检不了。室内没有空调,连电风扇也没有,这回倒好了,陪着工人一起战高温了。不过好在候车室还有位子可坐,有洗手间可用,刚投入使用的汽车站,真的不能抱太高的期望。

  去杭州的汽车,车况不错。准点发车,高速直达。不象有些慢车,沿途见人招手就停。晚7点45分驶入杭州汽车西站,原计划是坐K179次公交车去杭州东站,坐火车回上海。没想到误打误撞上了K49路,直奔杭州城站。8点50分到达城站,一打听,已没有火车去上海,只得乘坐大巴回家。不用你费心去找黑车,自有拉客的人会找上门来。这个时间段回上海的人还真不少,其中竟然还有老外。没一会位子就全部坐满,9点发车,60元车费,2小时之后晚11点大巴到达上海火车站南广场。下车后大家互道珍重,各奔东西,相约有空再重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6-16 18:13 , Processed in 0.572893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