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0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寻梦到徽州:环砂

[复制链接]

33

主题

33

帖子

99

积分

VIP驴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2-13 23:31: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前不久,曾去过的一个小山村,还没离开那村子时,心里就曾暗想过,回去后要为它写几个字。今天没事,天又下着雨,不正是写它的好时候吗?它的名字叫环砂。

    它是一个古老的村庄,古老得与鬼神戏捆在了一起,它是目连戏的发源地。它在万山之中,在国家自然保护区祁门牯牛降的山脚下。在新版的县级地图上,却没找到这个地名,我又到老版的地图上去试试,结果,不仅找到了,而且比我想像的,要好多了。因为我的老版地图是按海拔高程着色的,看地图就能知晓它的海拔高程。别看它处在一片高海拔的桔红、赭红之中,到那儿实地看到的,却是满眼的绿啊!它的森林覆盖率在百分之九十五以上。

    目连戏被国家确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因为《目连救母》一戏的主角傅目连,就是这个村子的人,所以,这环砂村就成了目连戏的发源地。在当地也确实有个顺口溜:“目连戏,出在环砂,编在清溪,打在栗木。”这三个村庄都在祁门县境内的,演目连又叫打目连,是因那《目连》虽是戏,却更象舞,至少是动作多于说唱的武戏啊,一个“打”字多好!那么编在清溪,又是怎样讲呢?是因为这部传遍数省的《目连救母》戏的编写者,明代大戏剧家郑之珍,就是清溪人啊!他的墓,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新发现了,还在清溪.可惜的是,这次我行色匆匆,没能前去一拜呵。

    这次到环砂来,虽没看到目连戏,但看到的另外几样东西,也是让我感动的,是不能不说出来的。环砂村的抱根思想,是非常突出的。何以见得呢?村口“简介”中,一再地向来人讲述:环砂的“砂”字是“石”旁,而不是“三点水”旁的“沙”,因为祖宗为村庄选址的时候,选定的是这块千古不易的风水宝地啊!

    环砂村,在皖南众多的古村落中并没有什么特别的,那每村都有的祠堂,在环砂倒是有些不一样。一般的都是一姓一祠,然而环砂却是两姓一祠。环砂住着两个姓的村民,一姓傅,一姓程。两姓同祠,确属罕见,至少对于我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它告诉世人,这个村庄的人,不仅尊祖,而且睦邻啊。也许正是于此,所以清朝的皇帝才亲题了御匾,现在还高悬在上呢!

    祠堂里还有几块碑,一块是“禁林封山碑”,一块是“禁渔放生碑”,还有一块是“禁止赌博碑”。禁止赌博,这是社会性约束,是和谐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那禁渔、禁伐却是为了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了。那禁渔放生碑中,规定了村庄上下游一点五公里之内,不容许任何人以任何方式捕渔的,并且在每年的春季还要进行鱼苗放生活动,来及时补充鱼种。那禁林封山碑,想来可不是“一纸空文”,而是刻之于石,要严格遵守的啊。要不然,今天村头的那个水口林,还有那样多、那样长寿的古树吗?环砂村的水口林,无疑是徽州保存最好的水口林之一。那里有一千多年的黄连木、红豆杉、豹皮槠、银杏和南檀等名贵古树,这个林子的平均树龄有五百年,也已被列为县级保护名木。坐此林下,心中一片凉爽。

    环砂村,与徽池公路仅一溪之隔,溪上架一石桥,只一大孔,桥姿轻盈优美;桥下即是村头水口,沿溪筑就一长长的水跳,村姑、村妇们就此洗衣涮碗,上有一棵数人合抱的古香樟,撑起巨大的浓荫,为上水跳的人们却风挡雨、送阴遮阳。当离开环砂的时候,我就想,这是多么的宜于人居呵,真是天时地利还有人和,一个和谐的小社会、大村庄啊。

    文章写到这里,外面的雨小了,小到几乎成线了,但还是绵绵的,仿佛是我游览环砂村时的感觉。我想我可能还会去环砂的,至少会去一些与环砂一样,让人感觉美好的小山村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5-31 01:33 , Processed in 0.074233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