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4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徽杭古道孕育几多芳华

[复制链接]

62

主题

63

帖子

189

积分

VIP驴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8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2-11 17:20:53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洪锋/文图

上文中,我们熟悉了徽州东起点昱岭关至入徽第二关老竹岭这一段徽杭古道开辟及其中所经历的历史故事。
徽州东大门,这里不仅有鳞次栉比的奇峰,还有络绎绵延的古村,更是名人辈出、文化积淀深厚。


清凉峰主景之一白石岩
关出南北 奇峰合抱
昱岭关建在两省交界的崇山峻岭之中,其南北山麓各自向西绵延,对徽杭古道及沿线古村落形成合抱之势。
由关南山顶沿群峰山塉可达六甲岭上之福泉山和搁船尖,其海拔1480米,其中有景“十门九不锁”,为高山喀斯地貌群,经历五亿多年的孕育发展,形成了石林、石峰、石笋、石柱、石佛等千奇百怪的石门层叠现象,为国内罕见。
民国《歙县志》中这样描述福泉山的美景:
石壁层垒,如城如堵,石门交错,引人入胜,旁耸一峰,如从空飞掷。南巅有石,峻削平正,容数百人。飞泉潺潺,如珠帘远挂,真异境也。山有古岩,曰福泉岩,有庵曰福泉庵。俗传有女道士修炼于此。
由关北登向山麓可达石耳尖,其海拔1172米,上有成片的百年巨型杜鹃花;再沿群峰山塉西走可达海拔1787米的清凉峰,这是华东第二高峰,仅次于黄山莲花峰,现已被列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其境内层峦叠嶂,群峰争奇,沟谷纵横,树林茂密,人迹罕至,生态完整。
清凉峰之标志性山峰白石岩,屹立在白石源头,突出天界,硕大无朋,海拔1380米,一展自然造化之神秀。民国《歙县志》这样描述白石岩的雄壮景观:“山在白石源中,白石碐磳,飞泉喷雪,古松怪柏,蟠曲如龙……山巅石眼长数丈,内有石若观音状”。


徽杭古道
古村绵延 名人辈出
徽州东大门,东起皖浙交界之昱岭关,西沿徽杭古道次第之古村落有老竹岭下之筠麓村(今名老竹岭脚)、老竹铺、叶村、中村、梅溪村(今三阳坑),过了杉树岭后便到了杞梓里镇。如果以水系分,由昱岭关、古门坑和清凉峰等支流合成的昌源河,河之南除了以上提到的老竹岭脚、老竹铺、叶村外,还有老竹源的三个小村、三阳乡的高山村和现在称为金川乡的六甲岭上;河之北有清凉峰下的小岫、白石源等村,白石源既是流入昌源河的又一支流,也是这一河流两岸一些村落的统称;还有滋坑、中村、三阳坑等古村。
这些村或因临水、或因靠山得名,不熟悉当地地理环境的人,可能都会觉得陌生。不过,这些古村所出的名人和当地一些特有的徽州风俗,可能早就为大家熟知。
香港生产力促进局主席、港事顾问、中华海外联宜会理事方铿先生,父亲少时离开徽州家乡,记得登上了一座名为老竹岭的地方,其家是一个称为有“老竹”的村子,希望儿子能够找到。方先生通过有关部门找到了老竹岭下老竹源村,一个方姓的古村,虽然父亲已经去世,但他陪着老母,圆了回家的梦,并还出资修复了老家祖祠和进村道路。
样板戏《沙家浜》曾经家喻户晓,阿庆嫂的唱腔更是耳熟能详。而立于徽杭古道边的三阳坑古村,正是阿庆嫂的扮演者、著名京剧艺术表演家洪雪飞的故里。当代著名哲学家,维也纳学派唯一的中国成员洪谦祖籍也在这里。


古道古村交相辉映
与之相邻的叶村,为清末状元洪钧之祖籍地,其祠中有因他考上状元而竖的“状元及第”匾。当然,说起叶村可能更为大家津津乐道的是,该村的民俗文化——叠罗汉。这项民俗活动起源于500多年前,每年正月演出。叶村叠罗汉由两三人到十几人不等表演,通过骑坐在下层人肩上的方式实现叠高,并变换不同的程式,动作变化多样、惊现刺激,并配合相关活动,以起到祈福辟邪的美好希望,也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过叶村、三阳坑出杉树岭,便是清末理财家王茂荫故乡——杞梓里。王茂荫曾在咸丰元年(1851)上《条议钞法折》,提出发行可兑现银钞,以解决财政危机。咸丰四年任户部右侍郎兼管钱法堂事务,又连上三折,反对铸当百、当五百、当千大钱,指出"官能定钱之值,而不能限物之值",铸大钱必然使得物价上涨。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其货币思想给予赞赏,也成了唯一一个被《资本论》提到的中国人。


昱岭关遗存的兵道
关桥,位于三阳乡叶村东二里昌源河,是明清徽商从昌徽古道出入江浙必经之地。清道光三年(1823)夏,“洪水冲圮,中废十余年”。道光十七年秋,歙南七贤人胡祖禋出资,由王应矩(即王茂荫父亲)董工兴建……桥东头有路亭,亭内有清道光进士、歙人许球撰《重修关桥碑记》和王应矩撰《重修横山路记》碑刻。可惜,1999年,亭及碑刻均毁于火灾。
杞梓里边的水竹坑古村,则是被毛泽东称为“柯老”柯庆施的故乡,他曾任华东局第一书记、上海市市长、中央政治局委员和国务院副总理。


皖浙交界处的凉亭
峰奇岭俊 众口交称
峰奇岭俊、商贾熙攘。徽杭古道自古至今不缺赞誉。
南宋名臣、文学家、诗人范成大曾写《昱岭》诗,形容这里的险峻:竹舆摇兀走婆娑,石滑泥融侧足过。昱岭不高人已困,晚登新岭奈君何?又有诗言:山灵设险含峥嵘,行客何须向此行。羸马不前人雨汗,此身安得讳劳生。
民国诗人曹靖陶也曾作《昱岭关》诗一首:昱岭新屯戌,旌笳壮此关。连年多战伐,一望渺云山。浙皖天分险,田园景有闲。征途来往数,乡思若为删。
1934年郁达夫、林语堂等人,乘车从新修的徽杭公路过昱岭关进入徽州,一路被徽杭古道及古村美景所折服。
郁达夫在《出昱岭关记》中如此描绘他所见之徽杭古道:
在这一条盘旋的公路对面,还有一个绝景,就是那一条在公路未开以前的皖浙间交通的官道。公路是开在溪谷北面的山腰,而这一条旧时的大道,是铺在溪谷南面的山麓的。从公路上的车窗里望过去,一条同银线似的长蛇小道,在对岸时而上山,时而落谷,时而过一条小桥,时而入一亭子,隐而复见,断而再连;还有成群的驴马,肩驮着农产商品,在代替着沙漠里的骆驼,尽在这一条线路上走;路离得远了,铃声自然是听不见,就是捏着鞭子,在驴前驴后,跟着行走的商人,看过去也像是画上的行人,要令人想起小时候见过的钟馗送妹图或长江行旅图来。


三阳古镇,电影菊豆曾在此取景
他认为这里是优佳的避暑胜地,想以后“挈妻儿来这一区桃花源里,住它几日,不看报,不与外界相往来,饥则食小山之薇蕨与村里的牛羊,渴则饮清溪的淡水”。还以为三阳坑之美,瑞士之山村也不过如此。郁文发表后,三阳坑便有了“东方小瑞士”之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5-21 11:36 , Processed in 0.555309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