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63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商山“还金亭”的故事

[复制链接]

14

主题

14

帖子

44

积分

VIP驴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2-9 22:49:50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徽州自古崇文重教,以古建筑、造亭、立碑等形式传播徽文化,彰显中华传统美德,休宁县商山镇境内的还金亭就是一处难得的道德文化遗存。
在商山镇新村村头水口,休婺古驿道上,风景秀丽的率水河畔,有一座造型古雅、保存完好的跨路亭,该亭依山傍路,处山水间,与溪洲隔河相望,四周青山环绕,流水淙淙,鸟语花香,如诗如画,它还有一个特别的名字:“还金亭”。


该亭是为了纪念商山人吴清拾金不昧,归还原主而建。吴清(字夷甫,号夷轩)为明初举人,仕途顺达,但他力辞不就,恬居故里。明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夏日,吴清沿山坞路到深坑口(今商山镇境内)垂钓。江西婺源两名韩姓客商沿休婺古驿道前往徽州府,途经深坑口时,“日炎甚午,两人河浴”后连忙赶路,遗金而不知。吴公见遗金而不拾,秉矩坐待三日夜还之。后终见韩姓两人急返寻找,而吴公悉数归还,韩姓两人分半酬谢,吴公婉言拒之,分文不取。从此,徽州商山吴清公在“还金亭”拾金不昧事被传为美谈。
还金亭始建于明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重建于民国十七年(1928年),至今已近四百年历史。亭由八根红砂石柱支撑,长4.2米,宽4.1米,高4.2米。亭内竖有青石碑3块。主碑高1.5米,宽0.75米,碑首刻有“道升公原建还金亭碑文”十个篆字,碑文中记述明洪武十一年商山人吴清拾金不昧,归还原主之事迹始末。另两块石碑各高1.1米,宽0.6米,一为“重建还金亭记”,记载着“夷轩公之裔道升公勒碑于还金之处距公还金之时已将三百年”,“亭屡修葺迄今又历三百春秋”。碑记字迹间有“泯灭莫辨者,亭栋折衰”以及重建还金亭的来由;另一碑为“重建还金亭收支总碑”。


传说,还有一座古庙宇与还金亭相依,今已荡然无存。亭子附近还有能治百病的仙人盏泉水,现亦无踪影。
亭前方率水河边有块大巨石,这就是钓鱼台,为当年还金公垂钓处。今不见当年挂过钱物的柳树,亦不见河边垂钓的还金公身影,坐在还金亭中休憩,详读碑文,还金公之高尚美德无不为人所称道,后人所敬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6-17 01:43 , Processed in 0.735389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