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64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如果你想品味一盏好茶,真得去深山里!

[复制链接]

30

主题

30

帖子

110

积分

VIP驴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2-9 14:25:38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没到黄山猴坑时就曾听说,那儿路难行,需要跋山涉水,然而,我们乘车驶过太平湖,不到一小时就到了猴坑村茶文化广场。广场居中是一尊巨型猴子雕像,那猴子正在茶树上兴高采烈地手舞足蹈,似在欢迎我们。

刚过了谷雨,小雨刷洗过宁静的林野山泽,草木荫翳,春光迷人,用手机随意拍几张照片,到处都是彩色的,从空中绚烂到山谷。眼前的高山,跼天蹐地云雾缭 绕,山脚的湖面上弥漫着薄薄的水雾,几只小船划过,在温柔的缓慢里荡出无数光泽迷人的涟漪。这儿就是闻名遐迩太平猴魁的主产地,一个远离市声繁喧与嚣杂的 地方。太平猴魁在这儿无所不在,山下停满远方来的车辆,全国各地的茶商汇聚于此,更有许多客商坐等预订的茶叶,催着提货。话必言茶,茗必猴魁,太平猴魁在 这里似乎变成了形而上的东西,颠覆了一切。奔赴这里,似乎都是完成一个约定。
新华社前社长穆青所说的“山醉人,水醉人,茶也醉人”,说的就是太平猴魁的产地。“山醉人”指的是黄山。据了解,黄山雄踞在风景秀丽的安徽南部,南北 长约40公里,东西宽约30公里,面积约1200平方公里。黄山72峰,气势磅礴,峻峭挺拔,错落有致,最高峰为莲花峰,为华东地区第三高峰。黄山集名山 之长:泰山的雄伟、华山的险峻、衡山的烟云、庐山的飞瀑……徐霞客游黄山后赞叹不绝:“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又叹曰:“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 看岳。”


有道是“未见黄山面,十里闻茶香。”黄山地处北亚热带,属于湿润性季风气候,温和多雨,其特殊的生态环境使生长在黄山中的百年茶树也不容易老,因而形 成了黄山特有的茶园景象。黄山周边地区的中低山地,大部分为黄棕壤,土层较厚,石砾含量高,质地疏松,透水透气性能好,肥力充足,十分适宜名茶生长;而丘 陵地带为红壤土和紫色土,质地黏重酸性,光热条件好,同时含有丰富有机质和磷钾肥,也适宜成垄成片的茶叶生长。黄山地区植被丰富,自然形成了一层厚厚的地 表覆盖层,土壤肥沃,保水力强,具备了茶树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各种养分条件。黄山空气湿度大,日照时间短,正所谓“晴时早晚遍地雾,阴雨成天满山云”。可以 说,高山的绝好条件孕育着猴魁这一绿色精灵。
黄山地区产茶历史悠久,传世的文字记载就有一千多年。《中国名茶志》引《徽州府志》载:“黄山产茶始于宋之嘉祐,兴于明之隆庆。”明代徐霞客在其游记 中,就记载他第一次游黄山狮子林时,曾受主僧霞光设茶招待。清代江澄云在《素壶便录》中更明确记述:黄山有云雾茶,产自高山绝顶,烟云荡漾。雾露滋培,其 柯有历百年者,气息恬雅,芳香扑鼻,绝无俗味,当为茶中第一。另有《黄山志》载:“莲花庵旁就石隙养茶,多轻香,冷韵袭人断腭,谓之黄山云雾茶。”清潘来 在《皮篷雪庄禅师》诗中写道:“梦里披画图,汲涧煮茗茶。”诸如此类的记载很多。
我们换乘猴坑村民的面包车上山,前往猴村自然村。村民自治组织共有12辆面包车往来于村部与猴村的村民组。猴村是猴坑行政村下属的自然村,也是太平猴 魁的核心产地之一。春茶采摘期间,村民自发地组织人力昼夜值勤,严防外来人员将不属于本村的干茶带上山,再冒充猴魁出售,从源头上杜绝假猴魁扰乱市场。与 “村规民约”配套的措施之一,就是禁止外来车辆进入核心产区。实际上,这段芳草披靡的山道虽不长,仅仅是从海拔130多米。


上升到 600多米,但确实路险难行。上车时,我们被安排坐在面包车的左侧座位。车一开,才知这是很人性的规定。上山时,左边是杂花生树的悬崖,右边是蹈虚凌空的 深谷,担心乘客恐惧或晕车,才细心地提出这种要求。我们行驶在陌路,类似悬空的担忧仿佛都转为等待某种飘香,但只有风声在耳,山道弯弯,路窄难行,如遇对 面来车,必须停车或后退找个稍宽之处才能会车。
地处海拔600多米的山峦之中的猴坑,如同黄山山脉的苍翠林海里的一个折痕,是个仅20多户人家的小山村。探访猴坑,适逢村里举办隆重的采茶仪式,在 茶王树前烧香礼拜,期望年过200岁的老茶王能给茶事带来好运。那茶王树既不是铁干拔地,也不是铜枝横空,但却坚贞而不俗媚,古雅而不陈腐,历经200年 的兴衰枯荣,仍然植根在猴坑的山高林深处,在四周浓稠的绿色茶树环绕中,虽老,却老而弥坚,以美丽的生命原力成就了猴坑人一种共同的渊薮。据了解,相传 1000多年前,生活在猴坑、猴岗、颜家一带的人们被陡峭山崖上难以攀登的天然茶园所吸引,又无法采摘到这些稀有的茶叶,索性驯服常见的猴子上山采茶,这 个传说故事中的茶叶被人们称为“猴茶”,也就是现在的太平猴魁。
走罢猴坑,回到城区。我们来到太平猴魁文化楼,楼内内陈列的史料档案记载,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当地人称王老二的王奎成 (1861-1909),在猴岗凤凰尖茶园内,一芽三四叶采,取一芽二叶制,成茶品质居尖茶之魁,称为“王老二魁尖”。1910年,受南京叶长春茶叶店的 建议,猴坑人方南山、方先櫃、王文志(王奎成之子,年19岁)及老伙计张富荣四人,共同努力、精心制作,特别加工了4斤“魁尖”,陈列在南洋劝业会和农工 商部,受好评并首获优奖,为不使此“魁尖”与一般魁尖混淆,才特以猴坑产地为名,定名为“猴魁”。1915年,“猴魁”茶送往巴拿马万国赛会展览前,太平 县商会再将“猴魁”更名为“太平猴魁”。“王老二魁尖”是太平猴魁茶的前身和雏形,而方南山、方先櫃、王文志、张富荣共同完成了从“魁尖”升格为“猴魁” 的关键性突破。
文化楼的主人就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太平猴魁制作技艺传承人方继凡,更是当年在芜湖开设南山茶号主人方南山的第五代传人。如今,方南山在芜湖开设 的南山茶号早已因为各种原因不复存在,但是当年茶号内部分使用过的杆秤、茶叶容器和方南山为太平猴魁所做出的贡献,却被他的后人方继凡用各种历史档案真实 再现的方式保留了下来。

方南山对太平猴魁所做的贡献除了创制猴魁、撰写《猴茶真经》、获得巴拿马金奖外,还将茶叶送至伟大的中国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品尝,并得到了孙先生的 高度认可!我们看到了1912年孙中山考察长江中下游时的一幅关于猴魁的真迹,内容为“饮杯猴茶,如得知己,可以无憾”。名茶名人,相知相识,相互交融, 中山先生的题词已成中华茶文化的瑰宝,更见证了方南山先生光大猴魁茶的巨大贡献。
巍巍黄山,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孕育着太平猴魁。“春风走几步,茶香飘万里。”在茶的乡园,几乎村村有茶,处处飘香,那些翠绿的云雾环绕山间,大美无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5-24 08:57 , Processed in 0.079973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