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5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红色】陶行知:文人风骨 雁过留声

[复制链接]

107

主题

107

帖子

321

积分

VIP驴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2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2-4 09:57:35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有这样一个人,他的一生不仅致力于教育,还被周恩来总理评价为"无保留追随党的党外布尔什维克,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位亲密战友,是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他就是土生土长的安徽歙县人——陶行知。




胡颖:我背后呢就是1984年建立的歙县陶行知纪念馆,在这里不但有陶行知一生的经历事迹,更有他当年留下来的宝贵的历史遗物。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纪念馆,通过一件件带有时代烙印的文物,一起去触摸那段当年的历史。





陶行知纪念馆坐落在歙县中和街,与许国石坊和崇一学堂相邻。整个纪念馆由瞻仰厅、放像厅、书画厅和5个大展厅组成,全部沿袭徽派青瓦粉墙、高脊飞檐样式的设计风格,纪念馆大门上方挂着宋庆龄题写的“万世师表”牌匾,概括了陶行知先生一生的时光剪影。





安徽省陶行知纪念馆馆长 左和平:陶行知纪念馆是为了纪念陶行知而修建,最早应该是1984年,作为陶行知是安徽的一位名人,所以省委省政府就是首先把这个省馆建立在他的家乡歙县崇一学堂的边上。





作为一名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无疑是成功的,早年在南京汇文书院读书,后留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受中西方不同思想文化的影响,形成了他独特而又与时俱进的教育理论。


安徽省陶行知纪念馆馆长 左和平 :从美国留学回国以后,面对中国的状况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那么他那个时候呢一种朴素的思想就是教育立国、科学兴国。





陶行知崇尚平民教育,希望能把教育普及到普罗大众。 “九•一八”爆发,国难当头,陶行知大声疾呼救国教育和国难教育。全面抗战爆发后,他又提出了战时教育,并且创办了培养抗战和建国人才的育才学校。抗战胜利后,他又提出了民主教育,创办了社会大学。纵观陶行知一生所推崇的教育理念,一直都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对陶行知而言,教育,可谓国之命脉,牵一发而动全身,系百年而导国运。


陶行知为中国所做的贡献不仅仅在教育,在中国革命的发展史上,他还是一名无产阶级的民主斗士。“九•一八事变”后,他看出了蒋介石国民政府消极抗战,只有共产党领导下的东北抗联在浴血奋战。





安徽省陶行知纪念馆馆长 左和平  :(陶行知)通过历史看清了这个共产党的主张,而且是积极追随共产党,尽管他是一个民盟的领袖,但是他的想法是和中共应该讲是不谋而合的。


1936—1938年,陶行知以国民推举的外交使者身份,出访了28个国家和地区,行程整整十万八千里,为中国的抗战寻求世界人民的支持鼓与呼。


安徽省陶行知纪念馆馆长 党史专家 左和平  :动员世界华人华侨或者说有正义感的人士,来帮助中国的抗战,来帮助中华民族的反法西斯斗争。




陶行知先生一生践行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人生箴言,为理想奋斗,为教育奋斗,为所有中国人的解放奋斗。然而正当新中国即将迎来曙光,1946年7月25日,55岁的他由于长期劳累过度、健康过损在上海突然逝世。上海延安各界举行陶行知追悼会,毛泽东送上“痛悼伟大的人民教育家”的挽词。


安徽省陶行知纪念馆馆长 党史专家 左和平:周恩来先生对他的评价有这么一句话“陶行知的去世是中国人民的一次重大损失”,“陶行知是10年来一直跟着毛泽东同志路线走的党外的布尔什维克。” 一晃眼,陶行知先生逝世已有数十年的光阴,斯人已逝,时光不可追,但先生留下的精神火炬必将被后人铭记追随。


          我是中国人,

          我爱中华国。

          中国现在不得了,

          将来一定了不得!


                               《中国人》——陶行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6-17 09:11 , Processed in 1.567860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