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4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文房四宝】徽笔

[复制链接]

48

主题

48

帖子

144

积分

VIP驴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4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2-3 14:12:33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徽笔,又名“汪伯立笔”、“新安笔”,是徽州文房四宝之一,因产于徽州(今黄山市)而得名。

徽笔始创于北宋年间,据《新安志》记载:北宋年间,汪伯立在歙州府治创办“四宝堂”,四宝俱产,尤以毛笔著称于世。至南宋理宗时,谢暨知徽州,又曾以汪伯立笔与澄心堂纸、李廷珪墨和婺源枣心砚一同入贡。至此,徽笔多以上供,历代产量极少,虽然曾有多种套笔,但均深藏于宫廷内府,鲜为人知,流传至今的实物甚少。

徽州著名的制笔名手除汪伯立外,还有北宋年间的吕道人、吕大渊和张遇等。他们都早于汪伯立。张遇是北宋熙宁、元丰间著名制墨家,以制“贡御墨”闻名于世,制笔之名为制墨所掩,制笔技术也著称于世,影响很大。制笔只是文房用具业务之一,这也充分说明早在宋代,徽州文房工具已经不是单项经营的手工艺了,而是具有一定规模的系列产品。


明李日华《六研斋笔记》中说黄庭坚曾有过评价:“黟州吕大渊悟韦仲将(曹魏名将韦诞)作笔法,为余作大小笔二十余支,无不可人意。见余家有割余狨毛,则以作丁香笔,周施可人。”由于朝代更替频繁,沿革混乱,所谓黟州当为文人的笔误,从历史上看,南唐以后黟州始终是歙州的一个县,吕道人、吕大渊很有可能是一个人,或同一个家族制笔传人。

由于徽州文房四宝的整体优势,源于秦代蒙恬的宣州制笔中心早已转移到了徽州,所以历史上经典制笔不在宣州而在新安。

徽笔的选料十分考究,大至分两个方面,一个是笔头材料的选择,一个是笔杆材料的选择。笔头的选料有“千毛选一毫”之说,主要有羊毛、兔毛、马毛、鹿毛、獾毛、狸毛、鼠毛、黄鼠狼尾毛、鸡毛、猪毛、猴子毛、虎毛、狐毛、牛耳毛、胎发等,其中所选取的山羊毛、黄鼠狼毛、猪鬃等制笔材料多产自于徽州本地,所需材料均存放三年以上,才能使用。笔杆的选择材料则有水竹、斑竹、紫擅、檀香木、漆器、螺钿、玉、瓷、象牙、红木、香妃竹、沉香木凳高端材料为主等等。


徽笔的加工程序十分繁琐,制作技艺非常讲究,大至可分为水做和干做两个部分。笔头的制作工艺,多在水中进行,即为水做,传统的制作工序有72道,主要的有选毛料、叠毛、去油脂、去皮脂和绒毛、齐毛锋、配毛料、梳整毛片、卷制笔柱、披笔被毛、扎笔根等。干做,则是指笔头之外的制作工序,主要有、选笔杆、安装笔头、沾合笔头杆、修笔头、定笔型、刻字。最后,在笔杆上还要有一些修饰,可以是绘制一些地方特色的图(如黄山松、地方标志)或者字,更具特色的是,可以根据顾客的要求刻上一些个性的画和字,使此笔具有唯一性。

徽笔以“尖、齐、圆、健”四德著称于世,尖指笔尖要锋利,笔锋愈深长佳,所谓锋笔毕露,尖锐无比;齐是指整体的笔毫,必要均匀整齐,将笔头之前锋压平,其锋顶毫端,应齐整均匀,合时乃尖如一点;圆是指笔头的造形,要端正饱满,如春笋一般;健是指毛的品质,要能刚柔适度,笔锋、笔腰、笔腹、力点要均匀始能运笔自如,有弹性。徽笔具有含墨量多,易开合,控制墨液,宜书宜画,并能充分体现墨色的焦、浓、重、淡、清的效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5-19 11:10 , Processed in 0.809260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