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67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祁门的端午习俗!这些古老的东西你知道多少

[复制链接]

52

主题

52

帖子

156

积分

VIP驴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5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28 23:13:21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除了在端午节要吃粽子之外,根据各地的风俗习惯不同,吃的也不尽相同。古风盎然。主要活动是送、五彩缕、香荷包、悬挂艾草,点雄黄酒,吃鸡蛋、粽子等。

  端午佳节,自古便是民间的一大盛事。


 在欧阳修眼中,端午是“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的清秀旖旎;
  陆游却更喜端午“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的安逸祥和;


  在苏轼笔下,端午是闺阁里“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的欢喜之景;


  卢肇带我们感受赛龙舟时“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的热闹非凡。


  每至此节,文人墨客纷纷缅怀屈原,舒頔曾写下“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的惆怅之语;


  一代帝王唐玄宗更是留下了“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的诗篇。




  这些流传千古的诗词记载了人们在端午节的风俗习惯,如今,或许端午节更添了一分现代化的色彩,但这些传统民俗作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却依旧广受民间喜爱!

端午节佩豆娘


◆端午风俗
  “江淮南北,五日钗头彩胜之制,备极奇巧。凡以缯绡剪制艾叶,或攒绣人物、禽鸟、虫鱼、百兽之形,八宝群花之属。”——《唐宋遗纪》


挂艾虎

◆◆端午风俗
  “钗头艾虎辟群邪,晓驾祥云七宝车。”——(宋)王沂公《端午帖子》

  中国古人视虎为神兽,俗以为可以镇祟辟邪、保佑安宁。艾虎或以艾编剪而成,或剪彩为虎,粘以艾叶,佩戴于发际身畔。



画额

◆◆端午风俗 


  “每至端阳,自初一日起,取雄黄合酒洒之,用涂小儿领及鼻耳间,以避毒物。”——(清)富察敦祟《燕京岁时记》

  相传,在端午节以雄黄涂抹小儿额头可驱避毒虫。民间最常见的方法是用雄黄酒在小儿额头画王字,一借雄黄以驱毒,二借猛虎以镇邪。



佩长命缕

◆◆端午风俗
  “五月五日,以五彩丝系臂者,辟兵及鬼,令人不病瘟。” ——(汉)应劭《风俗通》

  “长命缕”又名“续命缕”“避兵缯”“五色丝”“长命寿线”“长命锁”等,据说,五色丝象征五色龙,可以免除瘟病,使人健康长寿。


戴香包

◆◆端午风俗
  “扈江篱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战国)屈原《离骚》

  香包又叫香袋、香囊、荷包等,有用五色丝线缠成的,有用碎布缝成的,内装香料,佩在胸前,香气扑鼻,求吉祈福,驱恶避邪。


斗草

◆◆端午风俗
  “弄尘或斗草,尽日乐嬉嬉。”——(唐) 白居易《观儿戏》

  古代人们生活单调,暇余以斗虫、斗草、斗兽等为戏自娱,每年端午节群出郊外采药,插艾门上,以解溽暑毒疫,衍成定俗;收获之余,往往举行比赛,以对仗形式互报花名、草名,多者为赢,兼具植物知识、文学知识之妙趣;儿童则以叶柄相勾,捏住相拽,断者为输,再换一叶相斗。


挂艾草、菖蒲、榕枝

◆◆端午风俗
  “截蒲为剑,割蓬作鞭,副以桃梗蒜头,悬于床户,皆以却鬼”——(清)顾铁卿《清嘉录》

  古时,人们缺乏科学观念,误以为疾病皆由鬼邪作祟所至,于是,在端午节这天,人们以菖蒲作宝剑,以艾草作鞭子,以蒜头作锤子,是为“三种武器”,认为可以退蛇、虫、病菌,斩除妖魔。


赛龙舟

◆◆端午风俗
 “天子乘鸟舟、龙舟浮于大沼。”——先秦古书《穆天子传》

  划龙舟时,多有龙舟歌助兴。如湖北秭归划龙舟时,有完整的龙舟歌唱腔,词曲根据当地民歌与号子融汇而成,雄浑壮美,扣人心弦,颇有“举楫而相和之”之遗风。又如广东雄县的龙舟歌,从四月龙舟下水一直唱到端午时止,所表现的内容十分广泛。

  浓情端午时分,诗情画意之间,最宜阖家团聚,共享“五色新丝缠角粽,菖蒲酒美清尊共”之乐趣。

吃粽子

◆◆端午风俗

吃粽子是端午的传统习俗,相传屈原投江后,人们不让鱼吃掉屈原的尸体,就往江中扔粽子,所以就有包粽子仍粽子的习俗。粽子有咸有甜,南方人喜咸,北方人喜欢甜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5-21 11:39 , Processed in 0.074614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