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6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桃花源新考

[复制链接]

2038

主题

2046

帖子

7509

积分

VIP驴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50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9-21 13:09: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千多年以前,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写下了脍炙人口的《桃花源记》,描述出一个美丽而宁静的世外桃源,传诵千载。虽然那是陶公生活在战乱频仍,民生凋敝的年代,而着意寻求精神慰藉的虚构所在。但以祖国之大,后人总想望能寻觅到酷似这“世外桃源”的理想去处。于是,桃花源众说说纷纭,却又莫衷一是。

1993年,由黄山电视台拍摄的《桃花源新考》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后,引起许多专家学者的关注,该片曾在首届中国电视展播中荣获一等奖。这部专题片以大量翔实的史料,指出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就在黄山、白岳之间的黟县。

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老黟县,素有“桃花源里人家”之美誉。相传陶渊明后裔因避战乱逃至古黟,发现这里山水胜迹与陶公笔下的世外桃源极为相似,遂择黟地而居。纵观境内,现仍存有渔人问津的渔亭,壁立悬崖的桃源洞,李白尝钓的浔阳台等,大都与陶公笔下的桃花源意境天然吻合。陶公在《蜡日》诗中提到的“章山”、“漳水”都是黟县现今实有之地。而且,早在南宋歙人祝穆编撰的《方舆胜览》中,就有黟县樵贵谷的记载:“樵贵谷,在徽州黟县北。昔土人入山,行七日,至一穴,豁然,周三十里,中有十余家,云是秦人,入此避地。”旧时黟县还有武陵山、武陵岭、武陵村和桃源坊等。因此,笔者认为,陶渊明家乡九江和他当地县令的彭泽,两地皆与古黟相邻,陶公或有耳闻,甚或亲临黟地,从而把古黟作为《桃花源记》的创作蓝本,都是相当可信的。李白为寻访桃花源,而策杖入黟也是极有可能的。

近年来,黟县又相继发现了“桃花源”古碑,还有陶渊明为姑父洪绍写的墓志铭,以及记载有陶公黟地足迹的古太平乌石石碑,和清同治三年(1864)整理的《陶氏宗谱》手抄本等,为史学研究者提供了佐证。

据保存在西武乡赤岭村陶氏后裔手中的《陶氏宗谱》记载:五柳先生陶渊明为五世主,于晋哀帝三年,娶陈氏,生子三,名俨、俟、仿;又娶翟氏生子二,名佚、佟。黟县陶氏,系陶渊明次子陶俟这一脉相传。陶氏祖居江西,三十五世祖庚四公迁至黟县淋沥山下。此公迁居黟县后,生二子,名光礼、光义。光义公曾将自已居住的地方取名“靖节里”,并建造土地庙,称“五柳社”,供奉陶渊明为“社神”,还将亲生二子取名“社子”、“社孙”。社孙于元文宗元年(1328)举家迁居赤岭,始为今日赤岭陶氏之鼻祖。如今,黟县小桃源知名度巳逐步提高,为了“正本清源”,安徽师范大学已成立“中国桃花源考证”科研课题组,黄山电视台拍摄《桃花源再考》。黟县有关部门正按桃花源意境,抓紧旅游景点的规划和修复,新近开发的“桃花源长廊”旅游线,已迎来日益增多的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6-2 19:54 , Processed in 0.781950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