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4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婺源有把全国出名的伞,曾经折服了康熙帝!

[复制链接]

54

主题

54

帖子

162

积分

VIP驴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6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7-31 00:15:01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伞是我国首创,诞生在春秋战国时期,最初是鲁班用木材制成的。当时,在制作和携带上较为不便, 鲁班的妻子云氏进行了改造。造纸术发明以后,油纸伞随之产生。由于轻巧耐用,便于携带,于是,油纸伞很快便传开了。——

❈  正所谓“景德镇的瓷器、婺源甲路的伞、杭州的丝绸不用拣”,甲路伞的地位可与景德镇瓷器、杭州丝绸相媲美。


从南宋流传至今

技艺精湛风格别致





  宋代,咸淳五年(公元1269年),丞相马廷鸾(甲路张氏女婿)逸居甲路时,从京城带来了一把纸伞,甲路人在此基础上不断改进工艺,其纸伞在技艺上更胜一筹,具有独特的风格。从此,甲路人世代相传制伞手艺。





 清代,康熙甲戌年(公元1694年)就已列入《婺源县志》“货属篇”,成为当地流传数百年的名牌产品。关于甲路纸伞,还有一个流传甚广的传说:康熙年间,婺源徽戏盛行。有一次,康熙皇帝微服私访江南,正赶上露天戏台上表演徽戏,不巧天下起雨,前排有人撑伞挡住了后排人的视线,性急的顽童就用石子击打。石子击中了雨伞,但是并没有将其打破,而是反弹出来,打破了旁边的一把雨伞。康熙皇帝觉得奇怪,即刻叫人打听,发现完好无损的纸伞为甲路所产。从此,“甲路伞甲天下”便传开了。一时间,甲路伞便随着徽商的足迹走遍了长江流域,后来,甚至漂洋过海,成了历史名伞。





  民国时期,甲路纸伞产量极大,制伞店铺多达36家。民国三十二年(公元1943年),产伞25.2万多把,畅销长江流域、全国各地及海外,其中外销达17.6万余把。




三十道工序

“变”出精美纸伞


  一把小小的甲路伞古朴、轻巧,看似简单,但要制作一把上好的甲路伞,是件不容易的事,需近30道工序,如削伞骨、锯葫芦、组合伞架、煮晒伞架、装伞键、裱皮纸、伞面题画、修卷伞页、漆桐油、穿饰线、套柄锤和结伞顶等。


  首先要选好材料——竹子、皮纸、桐油、丝绸……最关键的是竹子,伞的骨架是用竹子削成的。竹子质地坚硬极富有弹性,不易折断;直接来源于大自然,淡雅,环保。这正是甲路伞所采用竹制伞架的特色优点。唯一的缺点是易遭虫蛀,霉变。所以,手工削好的伞架必须进行严格的高温蒸煮,太阳暴晒及烘烤。




安装伞骨



晾晒伞骨


  在晒好的伞架上,工人先绕3~4圈边线,再用胶裱上五颜六色的棉纸或丝绸,做好伞面。伞面还需涂上桐油,桐油可在伞表面形成一种保护膜,具有防水、防腐的效果。








裱伞面、上桐油


  制伞作坊中还有专业画师在伞面上绘画,为甲路纸伞进行最后的“美容”。在专业画师的笔下,清幽高洁的菊花、灵动活跃的山鸟、姿态优雅的仕女,一幅幅意境优美的国画跃然伞面之上,一把把精美的甲路纸伞由此诞生。






绘伞画


  最终制成的甲路纸伞,美观轻便、古朴别致,在尼龙伞大行其道之前,是寻常百姓家晴雨相宜、经久耐用的生活用品,同时也是极具欣赏价值的工艺美术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5-3 07:11 , Processed in 0.575080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