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75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进士故里古韵悠

[复制链接]

43

主题

43

帖子

129

积分

VIP驴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2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7-10 23:22:43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条青石驿道环绕村庄四周,一条清溪小河蜿蜒山村中轴;几座木质楼房点缀粉墙黛瓦,几座单拱古桥守望游子思乡;数棵千年古樟见证村庄历史,数棵百年红枫印记故乡美丽……这里,就是婺源县段莘乡东石村委会东山村,始建于明初,村名古称“鳌溪”,后乡人引《诗·豳风》篇名“东山”改为今名。

  乡愁之地,承载乡贤情怀

  “这里是江峰青的故乡,在东山他曾留下很多诗篇。”10月26日,笔者慕名来到东山村,家住该村的东石村支书江金水说:“仅《婺源对联大观》就收录了江峰青对联384幅”。据史书记载:江峰青,字湘岚,号襄楠,婺源东山人。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进士(婺源历史上最后一名进士),终江西审判厅丞。硕学通儒,授一品封典。能诗善画,擅长制联,为婺源对联大家。

  “江峰青对后人影响极大,他的耕读之风影响着村人。”江金水说,民国初江峰青奉母命还乡,被公举为安徽省议会议员。光绪十一年,任婺源县紫阳学社社长兼商、农、教育会会长等职。在家乡,江峰青曾捐建“虹东书院”于徽国文公故宅;倡设“存古学社”于婺源县城保安山,并捐助膏奖;又输田二百亩,捐建“东山学社”于东山村;还为纂修婺源县志捐银洋一千元,并亲任《婺源县志》(民国庚申)总纂。

  “峨峨鄣海,鳌载东来,山泽此钟灵,讵无奇杰挺生,乐就党庠培国器。莽莽神州,鹰瞵四射,风潮增恶感,所望春华努力,勉为邦彦济时艰。”(东山学社对联)江峰青不仅为官有政声,也很有诗名,他为官较开明,且善行义举。民国以后,江峰青仍抱忧国忧民之心,曾呈《甲寅寄国务卿条议》二十条,言辞慷慨,有理有据,列出“今兵灾之后,民益贫困”之实,极力反对“增税”。

  继一代才子后,1912年生,东山村也走出了一代才女江芷。江芷,字沅子,为江峰青孙女。江芷父亲江家珩,民国初任省参议会议员。江芷八叔父江家瑂是个热心办学人士,后任宝山、上海县长……由于家庭原因,江芷从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毕业于国立浙江大学化学系,受聘于杭州省立女子中学任教,抗日战争期间回乡,在婺源县立中学倡办战时高中班(婺源中学前身)。1948年,江芷随父迁去台湾,历任台湾师范大学教授,台湾私立华冈中学校长。江芷诗词造诣高,出版《春云秋梦诗词合集》著作,且工画兰竹、花鸟,喜昆曲、皮黄。逝于美国普林斯顿城。

  斯人已去,乡愁犹存。如今,位于东山村的进士第在风雨冲刷中愈发深沉厚重,引人追思先贤。而江芷病中作的七首《寻梦谣》,回忆了其一生中的不凡旅程,读之乡愁愈浓。

  “这里就叫‘桃谷’,江峰青曾遍植桃树,建造亭阁,条题桃谷,有比‘桃花源’之意,他晚年常携孙辈终日逗留其中。”在村头一山谷前驻足,江金水向笔者介绍着说,“江峰青写的《鳌溪桃谷记》对其记之甚详。”

  生态之园,放眼漫山美景

  东山村西北是海拔894.5米的鄣母山,面朝似屏风遮挡着村庄的玉屏山,山上林木葱郁,四季碧绿。一条源出海拔717米高双峰尖的小溪,由东北至西南方向流穿村中而过,小溪宽约六米,溪流清澈见底,群鱼嬉戏。

  车行段浙线,在距离东山村两公里处的“笔架尖”停驻,俯视村庄,但见层层梯田如条条丝带,梯田里绿油油的油菜在阳光照射下闪耀点点光亮。同行的段莘乡人大主席方向明告诉笔者,东山村拥有梯田500多亩,海拔落差500多米。每当春光明媚时节,东山村油菜花开,景致绝不亚于“中国四大花海”之一的江岭风光。“以前,这里没有段浙公路,这些美景‘养在深闺人不识’。现在,有了这条公路,必会将美景带给每一位行人,东山必将成为婺源最美春色之一。”方向明充满信心地说。

  除了梯田花海,东山村的一草一木都有故事,充满灵气。

  “这些山名叫‘黄牛不出栏’、‘猫坑’。”在东山村隔壁,这里有个万担源村。江金水向笔者讲起村庄、山头的故事。

  传说,万担源村古有一坵四方水田,秋季稻谷成熟,村民们将田中稻谷收割完毕,第二天发现田里又有一坵金黄稻谷。大家欣喜之余,将其收割完毕,第三天一看田里又有稻谷。如此循环反复,村民们在这坵田里割了一万担粮食。后来,有一位村民提议,大家分头行动,从稻田四个角往中间割稻,看看田中到底藏有什么神奇宝物。后来,人们发现田里盘着一条蛇,怕被蛇咬,遂将其打死。蛇死,田中不复无端长出稻谷。这是,人们将死蛇往山下一扔,没想到死蛇变成了一头黄牛,只是成天待在牛栏里,不外出耕田,人们就把这座山头称之为“黄牛不出栏”。黄牛死后,人们又将其往山下一扔,没想到死牛变成了一只猫,人们就把这座山头称之为“猫坑”。

  “故事是流传下来的,没什么考证,或许是在告诉后人,只有靠自己的勤劳双手才能收取万担稻谷吧。”江金水笑呵呵地说,“不过,这些故事有助于村庄发展旅游,能够引起游客的好奇心。”

  除了山名,东山村隔壁的千槎村也有村名来历故事。

  随行的方向明来了介绍兴趣。他说,千槎原名“迁差”,也就是迁错地方的意思。原来,千槎始祖一开始相中的是段莘呈头这个地方,后来在古驿道三岔路口走错了地方,来到千槎,看到这里草木如荫、泉水汩汩,就开垦田地定居了下来。后来,千槎村民就以“迁差”之音,将村庄取名“千槎”,留作一段记忆。

  来到这个古驿道三岔路口,笔者了解到,这里可以通达浙源、秋口。往浙源方向可去安徽,往秋口方向直赴县城,交通便捷。为了保护古驿道文物资源,江金水还带领村民投资投劳将其修复保护起来,成了游客徒步旅游好去处。

  和谐之家,延续文明乡风

  “今天,我们开个村民代表大会,就是全面推进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建设美丽家园……”日前,江金水在东石村委会石佛村召开会议修改完善村规民约,受到大家赞扬。“石佛制订村规民约的好做法,我们将在全乡推广,发动大家民主自治,有利于构建和谐家园。”段莘乡党委书记李得红如是说。在石佛村规民约上,笔者看到,不乱扔垃圾、不乱泼污水、不乱堆乱放,爱护绿化植物、垃圾分类处理、规范禽畜养殖等等,成了大家的共同准则。“我们将分步实施,使得东石村委会各个自然村都将进一步修改完善村规民约。”江金水说,“东山梯田、千槎古驿道、项山原始林等都是好风光,我们要让整洁美丽的环境,吸引游客前来观光休闲。”

  “你看,这个石碑是纪念江峰青的,立这个碑也能阻挡歪风邪气进入村中。”在东山村头,笔者碰到86岁的村民江十斤。在江十斤的指引下,笔者看到石碑上书“东山重兴社令大神”八个行楷大字。“古人立碑劝导乡风文明,今天大家制订村规民约,令人欣慰。”方向明高兴地说。

  行走东山村“九栗长桥”(村内古驿道名称),笔者看到石板路旁一棵棵树木似“美人靠”,行人累了,可以靠着树木休息一下。“这些树木生长几十年了,没有一个人私自砍伐。”江金水一脸自豪地说。石板路沿着河流延伸,河流边长满野生芋头,这些野生芋头晒干后蒸菜,美味可口,是东山村的特色美食。“这种好东西要是在其他地方早被人们抢光了,而在这里,大家从不纷争,有福同享。”

  近年来,东山村民还齐心协力、投工投劳,实施了自来水改造、古驿道修复、水利冬修等工程,还建设了老年人活动中心,成为段浙线上一颗祥和的明珠。

  采访中获悉,在段莘乡汪中公路建设过程中,江芷子女周立云、周季芸还捐助10万元支持家乡公益事业,这也是继江芷子女捐资20万元修建溪头乡爱心希望小学后的又一善举。前几年,江芷子女还特意赶往东山村看望亲人。“东山在外创业的村民很有家乡观念,家乡要搞什么公益事业,他们都大力支持。”江金水告诉笔者,东山村项目建设的缺口资金,有一部分是村里在外创业成功人士帮忙解决的。

  有了深厚文化、有了优美生态、有了便捷交通,如何让东山村民“东山再起”,过上更好的日子呢?在江金水的脑海里,有这样一个“如意算盘”:将东山打造成进士村、将石佛打造成八卦村、将项山打造成米酒村。同时,将笔架尖梯田花海宣传推介出去,发展乡村旅游业。在吸引游客到来的同时,将东石各个自然村的有机茶、猕猴桃、杨梅酒、油茶、冷水鱼、土鸡、土猪等特色种养业发展壮大起来,让游客在欣赏东石自然风光、人文古建的同时,品味农家有机农副产品,享受“东石一天游”。

  离开东山村,那青石悠悠的古巷道,那深邃高古的进士第,那蜿蜒曲折的小溪流,那层峦叠嶂的山梯田,那岁月沉淀的木质楼……在笔者脑海中挥之不去。

  东山百姓的淳朴、厚实、文明,也令人敬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5-5 22:00 , Processed in 0.602383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