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3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韵流溢岩前村

[复制链接]

62

主题

62

帖子

186

积分

VIP驴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8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7-10 14:17:08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由婺西重镇赋春往北8公里,在翀山北麓、地近杭溪水源头处,有个戴姓聚居村落,名曰“岩前”。按《桂岩戴氏宗谱》记载:岩前村的始居者叫戴卢,他是南唐保大间(公元943—957年)银青光禄大夫、监察御史戴安的孙子,迁入建村时间为北宋乾德癸亥年(公元963年)。村名原称“桂岩”,系因聚落前有南山仙洞,洞侧山地丹桂遍生,故名。后乡人又以村落所处位置,俗称为“岩前”。村中人口,除分迁清华等地者外,繁衍至今有千余人。
  村落环境,早在岩前未建村之前,《桂岩戴氏宗谱·四世端公卜宅记》中对此有一段描述:予“前往江右省大人墓,路由岩前,见山溪小水环绕处,多有奇形怪石。徐步入源,见山多耸秀,星辰明朗,前临深涧,后靠石岩,平如铺毡,长无界水。以此拟之,亦可为基,迁于此后世当有闻达者出,因留意焉”。戴氏迁入建居后,经过其后裔们多年的营建,除造成“济川虹桥、西陂浸月、北沼荷花、文阁摩空”等景致外,还构筑了许多公共建筑、宗教建筑和礼制建筑。如祠堂有戴氏宗祠、四桂祠、永思祠、嘉乐祠、光裕祠;寺庙有宝灵庙、水口古庙、入胜庵、紫袍庵、桂云庵;牌坊有父子联第坊(旌表戴敏、戴吉)、兄弟联第坊(旌表戴铣、戴敏)、双凤鸣盛坊(旌表戴铣、戴炼)、司谏坊(旌表戴铣)、双贡联芳坊(旌表戴钦、戴金)、黄门坊(旌表戴铣)。但这些建筑,现均随着沧桑的变迁,已经所剩无几。目前,仅存于村内的只有半座牌坊,孤寂独立。牌坊为明代建筑,原为四柱三间五楼式,由于上部最雄伟部分在历史的风雨中消失,故昔日气势壮观的形体已显现不出。牌坊正面的石匾上,刻有“丙辰科戴铣”五个大字;额枋镌刻有精美的麒麟图形,其背面雕刻的“魁星点斗”图案,更为栩栩如生。原规模宏大的戴氏宗祠,现已拆毁改建成了小学校。宗祠大门前的沼池,即为岩前村原“北沼荷花”景观址,清代洪朝阳曾有诗赞:“微风簌簌过池塘,曲沼初开菡萏香。栋接五云舒玉叶,荷开并蒂艳珠光。早推皎洁同君子,不羡娇容比六郎。见说此花能解语,金莲会撤御屏旁。”如今,沼池已无往日的玉叶珠光,只剩下用石柱和长1.5米、宽0.5米的大石板卯榫成的护栏,无言地伫立在荷花池旁。过去,在婺源民间,有“坑头子弟岩前屋”的俗语。其“岩前屋”,就是说岩前村的民居住宅,质量在整个婺源县都算是一流的,现虽经沧桑巨变,但仍有不少明清建筑遗存。

  
历史上,岩前是一个尊崇文化的村落。《桂岩戴氏宗谱·桂岩书院记》中云:“婺源桂岩戴氏,唐宋以来诗书礼义之泽,有引无替。元季,草窃猬兴,讳彦亨者纠众讲武,为捍卫计,乡邦赖之。主将王克恭上其功,官以镇抚,乃弃官归休,创书院于桂岩之东,割良田,延师购书,以训子孙。”久而书院坏,其曾孙戴善美“辑材僦工,辟故址而新其屋,凡三十楹,始于成化辛卯(1471年)八月,成于是岁之冬。既勤垣墉,既涂丹雘,乃书‘桂岩书院’四字匾诸中,以示不忘”。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戴铣迁建书院于里之翁村,“为堂十有二楹,为门屋十有二楹,两旁各六楹,衡以丈计者四,纵倍之。……仍议割田供费,以亩计者三十”。除桂岩书院外,又有“岩东书屋”。岩东书屋,为弘治丙辰(1496年)进士戴敏(字逊之)“筑室数楹,尽取先世典籍而庀之,俾子弟藏修其中”之所,“逊之学于是,不数年,擢进士”。此外,村落内还有“水镜山房”,由戴氏合族建。目前,书院、书屋虽已不复存在,但它们过去曾经有过,这一点很有意义,因为它们代表着一种社会的需要。
  为倡文运,使学子仕途通达,岩前在明代还建有一座文昌阁。《桂岩戴氏宗谱·文昌阁序》记:“桂岩为婺西名区,水绕山环,蔚然深秀。水口有文昌阁,巍巍翼翼,高矗云端。明万历间(1573—1620)族人怀野居士,以兹地正居丁位,星应文明,因特建斯。”文昌阁还是古时岩前村所谓“文阁摩空”景观,清代洪丹采有诗曰:“杰阁凌空势袤然,冲峰对峙立崖前。千寻玉栋祥鸾集,万丈文光紫气联。高并斗牛扶日月,横冲霄汉弄云烟。客来倚槛轻风起,铁马声声奏管弦。”随着岁月流逝,当年巍峨的文昌阁,已毁得片瓦无存,现仅留下一棵粗大的古樟树,成为历史的见证“人”。古樟郁郁苍苍,浓荫蔽日,胸围有11.20米;因树干在一人高处分杈为五枝,故使其冠幅半径达到17米。
  
岩前自宋初建村,直到明朝中叶才发科第,先是戴铣、戴敏同科考取弘治丙辰(1496年)进士,随后有正德辛未(1511年)进士戴吉、嘉庆戊辰(1808年)进士戴扬辉、道光戊戌(1838年)进士戴鸾翔。明清两代,村人出任七品以上文武官员的有16人。名声颇著者首推戴铣,《婺源县志》记:“戴铣,字宝之。弘治九年登进士第,选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兵科给事中。时孝宗帝旨求直言,铣陈《保治纲目》。正德初,太监刘瑾专权,铣又上言直疏,廷杖除名。其治学明理,讲求实用,以古人忠孝大节自勉,甘于淡泊。卒后,世宗帝特赐祭葬,追赠光禄少卿。著作有《朱子实纪》、《翀峰奏议》、《翀峰文集》、《成是录》。”清代有戴鸾翔,“道光十八年中进士,由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特选为河南开封府知府。寻主治邺郡,捐资聘博学者主讲郡书院,月试亲自批奖,文教大兴。邺郡属安阳、汤阴交界,旧有汤河久失疏浚,汤民筑堤防灾,患及邻邑,由是械斗成讼,县令屡勘不决。鸾亲至勘界,命取河土增高,未几堤成,河亦浚深,水归故道,患息而民悦。……后保道员,加盐运使衔”。村里还有一些文士,其中著书立说者有17人,传世著作37部。著述较丰的是乾隆丙午(1786年)举人戴大昌,计有《驳毛西河四书改错》21卷、《四书问答》24卷、《琴音标准》4卷、《补余堂诗钞》6卷、《补余堂文集》24卷、《读经》8卷和《斗源随记》、《金陵杂咏》等。另有戴国恩,“少聪颖,观书辄了悟。比长,六经诸史靡不彻其要领,兼通象数家言。以屡蹶棘闱,益攻制艺,丁酉领乡荐。性好吟,著有《隐绣闲吟》12卷。平生读书所自得迄遗言轶事,分类记之,自比于卖菜求益之意,故有《益菜录》10卷”。还有一位戴瑞,《婺源县志》说他“自幼嗜学,性好临池,旦夕不辍。多购晋唐以来名人法帖,小楷仿文衡山,尤喜擘窠,远近乞书者接踵。所在祠、塾、庙、坊题额,多其遗迹”。
  岩前村在中秋之夜游舞的人物香灯,在婺源非常有名。香灯以木架、芭蕉、南瓜、莲梗等构成人物框架,然后根据人物造型需要在芭蕉、南瓜等处,分单、双、撮插上特制的长香,每个人物插香数少则几百支,多达上千支,多塑造《三国演义》、《水浒》、《杨家将》、《白蛇传》等历史传说故事中的人物。如:诸葛亮手摇羽扇,神态自如;鲁肃玉带缠腰,帽翘颤抖;青蛇手持龙泉,怒对法海;许仙与白娘子情意绵绵,难舍难分;还有关公送皇嫂等等,造型逼真,惟妙惟肖。晚饭过后,锣鸣三响,村民出动点燃香灯。游舞时,前有“普天同庆”虎头牌开路,一座座人物香灯衔尾跟随,后有十番锣鼓相伴,沿着村道缓步游行舞动,令观者目不暇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4-29 03:52 , Processed in 0.395340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