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7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婺源篁岭:民俗文化延续原始村落经典

[复制链接]

54

主题

54

帖子

162

积分

VIP驴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6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6-8 11:42:29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黄山知名导游 于 2017-7-3 23:27 编辑


“中国最美乡村”婺源,以其油菜花梯田和粉墙黛瓦所形成的山水画般的田园意境,吸引了五湖四海慕名而来的游客。目前,婺源旅游正在探索转型升级之路,品质的提升成为促创新、求发展的一个突破口。乡村旅游要充分挖掘本地深厚的文化内涵,着重在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上下工夫,才能有持久生命力。


“地无三尺平”的独特地貌,造就了篁岭村数百年世外桃源般的田园隐居生活,村民敬仰天地,并形成天人合一、和谐自然的民俗文化。千棵珍奇古树环绕、万亩梯田簇拥的美景,使得“梯云村落晒秋人家”成为都市人的向往之地。村民祖辈起就有用竹晒匾晾晒农作物的民俗,每当日出山头,数百栋徽派古民居在百米落差的坡面错落排布,整个山间村落饱经沧桑的徽式民居土砖外墙与晒架上五彩缤纷丰收成果组合,绘就出一幅闲适、恬静的传世“篁岭晒秋图”。

按照设想,篁岭将被打造成为婺源第二代旅游产品,集休闲度假与旅游观光于一身,合理保护生态环境与民俗习惯,将生态与人文进行最完美的结合,塑造婺源乡村旅游新风向标。为突破以往婺源赏油菜花的季节限制,篁岭将尝试两个月为周期更换千亩梯田花卉主题,营造大地艺术。将千古传承的“篁岭晒秋”从表现形式到蕴藏内涵上进行大幅度提升,“晒秋”则被打造成既可观赏又可参与体验的民俗文化产品,游客在“可赏、可拍、可悟”的氛围里体验着“朝晒暮收”、晒台“话桑麻”的农家生活乐趣。
环顾500米“天街九巷”,两旁徽建前店后坊,茶坊、酒肆、书场、砚庄、篾铺,古趣盎然,我们期盼着“安曼模式”的新型旅游精品度假酒店,登陆篁岭那一刻,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对话和品质化生活。

生态博物馆保护“原真性”
行走在篁岭正在修复的老宅里,婺源“三雕”手工艺人聚精会神地在木头上雕刻,他们的作品将构成民俗文化村的“文化基因”。篁岭古村落117幢民居中有80%可以修复,项目设计师汪万斌表示,古村开发与保护已成鲜明的矛盾,篁岭有条件并有意继续在保护古村落风貌节理,保持古建筑和古村文化的原真性方面做应有贡献。借助婺源成为“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机遇,篁岭已被县政府定为“古民居异地搬迁保护试验区”。

一年多以来,公司在村落民居保护方面已投资上亿元,对篁岭古村进行村民搬迁、古建维修改造、民俗文化挖掘提升等大手笔运作。通过科学整合文化及多种资源,将乡村文化元素融进各项创意和打造项目,力求活现古民居活态博物馆的原型,演绎和展示婺源传统乡村文化和农耕文化的精髓。吴向阳、吴通明和他们的投资经营团队是要借助500年历史古村落特殊平台,实现旅游经济由自然资源型向文化产业型重要转变,并实现文化产业打造与保护并举,使该项目力求成为“徽州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支柱性项目,最终将篁岭村打造成婺源最具民俗特色的文化艺术影视村落。
投资人有着浓郁的本土情节,他们强烈意识到要保护和发扬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篁岭将集结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者,在街里巷间制作传授工艺绝活,以“晒秋”为最大的亮点,最大程度上整合像傩舞、龙灯、黄梅戏、徽剧、踩高跷、划旱船、抬阁这类散落的“民间风情故事片断”,形成完整的“婺源民俗文化大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6-16 03:47 , Processed in 0.946683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