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3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醉美漳村—古建遗踪篇

[复制链接]

18

主题

18

帖子

54

积分

VIP驴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6-6 23:54:55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黄山知名导游 于 2017-6-27 21:51 编辑

漳村是一个多姓聚居、和衷共济的大村庄,最早为邵姓、张姓人始居,后渐衰落,元、明之际,单氏迁入;清康熙三年,又有三王两单的氏族迁入;明正德年间有滕姓迁来,以后陆续有滕、程、金、俞、詹、赵、吴、万、汪、齐、吕等姓人迁入。其中三支王姓人丁最旺,逐渐成为巨姓,建有“思训祠”、“敦伦祠”、“致敬祠”等祠堂,单姓建有“笃庆堂”,其他姓氏也建有江家衖、金家衖、程家坦、一家村、三家村、后山、乌老庄、龙船衖、亦政角、装茶埠、五家衖等标志性地名,另外还有众姓人合建的社祠、华佗庙、忠靖祠、玄帝庙等庙宇。



思训祠建于清雍正年间,漳溪王氏二十八世文漳公兄弟五人,为祀先父中宪大夫士锦公而建,为追思庭训,故名思训祠,包括附属建筑占地壹亩柒分左右。祠宇分四进,享堂至寝堂有廊相连,两旁置有巨大石缸,寝堂与后寝均有楼。楼后有厨房、后院,后墙立有封山、养生示禁石碑。



敦伦祠建于清雍正年间(1723——1735),双溪王氏三府君后裔郁斋公、冰心公兄弟,为祭祀漳村始迁祖承裕公而建,占地面积壹亩陆分壹厘。祠宇分三进,后进楼上为安放祖先神位的寝堂。祠前两旁原陈列有进士王友亮的旗杆石,门额为“王氏宗祠”,享堂匾额“敦伦祠”为当时知县、陕西陇县人吴之珽所题,堂名取义于康熙十九年安庆通府王国君题赠王承裕司马的“重义敦伦”。





笃庆堂为漳溪单氏八世祖单维迟为“厚本源、聚子姓”而创建,清乾隆十八年动工,历时一年多完工。祠宇分三进,祠前两旁分列八个旗杆石,门额为“单氏宗祠”,下有四字横额云“四世大夫”,可惜祠宇现已倒废。



过路岭是原漳村南面的一条宽阔的石板路,路上有两段不高的台阶,婺源方言称有石级的磴道为“岭”,故称为古路岭,后来传走了音叫过路岭。其中段原建有一砖砌的骑路亭供来往行人歇脚,两头门洞上有石额,北面刻有“万松亭”三个大字,南面刻有“引人入胜”四个大字。万松亭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公路时拆毀,遗迹已荡然无存。



装茶埠是漳溪沿河的一个溪埠—亦政角上首的一个小港湾。漳溪昔日是水运河道,沿河的溪埠不仅用来洗衣、挑水,更重要的是用来泊船,而亦政角上首的小港湾,更方便停靠,因此村中原有几个茶号的茶叶,如金振东的“得意主”、金晖吉的“吉生昌”、王炜襄的“吉祥隆”、王礼和的“和兴祥”等都在这里装船起运,因此这个溪埠就叫装茶埠。

装茶埠为清代至民国时期漳村茶号外运茶叶水上运输的起运码头,公路开通以前,大批量货物全靠水运,漳溪一带水埠成为婺北过往船只的停泊码头,亦政角装茶埠更一度成为货物聚散之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5-9 05:36 , Processed in 0.510956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