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3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清太仆寺少卿王友亮故里—漳村

[复制链接]

24

主题

24

帖子

72

积分

VIP驴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6-6 23:16:57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黄山知名导游 于 2017-6-27 20:18 编辑


漳村,古称漳溪,为清太仆寺少卿王友亮故里。这个建村年代较早的古村,原为邵、张等人家始居。南宋末年,县内浙源王寿洒迁入。清初,又有仅隔数里的山头村王姓迁人。此后,王姓人丁渐旺,成为巨姓。有史料可据的曾有进士2人,仕官30余人及有著作传世的文士10多人。王友亮(1742-1794)字景南、号葑亭,十岁能诗,清乾隆三十年(1765)中举人,乾隆四十六年(1781)中进士。累官内阁中书、军机京章、刑部主事、通政司参议、太仆寺少卿,通政司副使。政绩卓著,工文章尤有诗名。从政之余勤奋著述,著作有10余种,其中有《双佩斋文集》、《骄体文》、《双佩斋诗集》等共13卷收入《四库全书》,近人江朝栋编的《信江诗选》也录有他的诗作。其他仕官、文士的著作约有30余种,还出了两位女诗人。


漳村的古建原有王姓的“敬伦堂”、“致敬堂”、“思训堂”、单姓的“笃庆堂”等祠堂。以及“华佗庙”、“玄帝庙”、“五显庙”等庙宇。解放后,敦伦祠曾一度改作粮站(上世纪七十年代,粮站始迁思口)。致敬祠也作茶站多年。中心小学一直设在思训祠,直至2000年景范小学建成才迁走。原礼堂通往后面的过道旁仍放有两个大石缸,这是县内罕见之物。石缸为整块巨石凿成,据说它来自南京。村中像这样的大石缸原有八个,现仍有六个。除此处两个外,其余四个分别在原“王观察第”和“中宪大夫王士鉴”遗下的老宅中,亦为一大奇观。漳村到思口的下过路岭石道两旁原有一片松树,称“万松林”,中间建有一座亭,北面石刻门额为“万松亭”,南面门额为“引人入胜”。诸多古建因多种原因被湮没或消失,敦伦祠、致敬祠也濒于倾圯,但仍可见其规模、型制,让人可想象当年的兴旺景象。


漳村人厉来乐善好施,如王亦政(支房堂名)祖上在南京经商赚了大钱(一说是有人做过九江王),就曾出巨资在婺北经休宁到南京的旱路沿途修建石亭72座,并捐银设茶水以济行人,此事一直被民间传为美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5-9 04:12 , Processed in 0.701933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