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4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珊厚的天空

[复制链接]

55

主题

55

帖子

165

积分

VIP驴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6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6-5 15:16:16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黄山知名导游 于 2017-6-27 13:59 编辑

如果站在村头“少年林”边拐向梧村去的石板路上,向南放眼远望,小源村东南边的大山缓缓向南倾斜而去,透过轻烟薄霭,山腰之下那条弯曲悠长小路就似一条筋脉附在大山肌体上,忽隐忽现,渐生飘渺,随着山势直伸向大源山的尽头,南去珊厚的山路落满了岁月风尘,千百年来大源山几经繁盛,几度凋零,数不清的山火焚烧,禁不了的刀砍斧斫。可蜿蜿蜒蜒的山道就似小源伸出的绸带,历练了世间种种磨难,熬受了时光无情的浸泡,依然紧紧牵着南山背后的小妹在天地间行走,义无反顾而又一往情深。


珊厚的村名典雅而有深意,古语云:珊珊之声,发于厚玉;又,君子比德于玉,像璞玉一般的村落,藏于深山超尘脱俗。又诗云:南山之后多幽兰,未及春深已溢芳;似一位芳华绝妙的佳人,居于南山之后,栖于云霞之边,遗世绝立,引人遐思。


由小源去珊厚从村末水口过“圈围桥”,走“上水鱼”,经“桌壁背”“扑翼行”,过胡山分岔路穿“石案亭”径直走,十余里的山道上风景绝佳。左侧大源山山体高耸宽厚,浓密的植被间有或成片的油茶林穿缀其中,孤立而不相连的杉树、松树,杂树林疏疏落落的长在山峦上。右侧是小源或邻近几个乡村的梯田,在山道下方层层铺叠下去一直到溪边。由水口流来的小河七弯八拐在几处高岩边撞得飞花溅玉,“万山不许一溪奔,拦得溪声回夜喧”的诗境实实在在的呈现眼边。而在“石案亭”往前去的开阔处,眺望溪边的土堆尖,向北微倾的峰尖恰似一面挺拔的旗顶,连绵而去的峰峦弯曲回荡,竟如一副西风烈烈中摆动不止的旗帜。回首小源村落,淡烟濛濛,屋影忽忽,山花数点,几如梦境。


儿时去上坦舅公家拜年,后来是到岳母家走动,我无数次来往小源经珊厚到井坞的山路之间,这条路给我留下了深刻缠绵的记忆。经过珊厚村平坦的水口路,转过田埂,穿过几个凹谷就是牛栏春亭了,小憩之后走过一段平坦山道转陡,笔直的山岭贴着山边的松树急陡而下,令胆小者心慌脚软。幼时和父亲从这里走过,父亲说少年时由这里去晓起读中学,路上还要砍担柴火送进学堂去,过去求学的不易,生活的艰辛可想而知。我也纳闷过,我那三寸金莲脚的祖母到上坦省亲时坐的小轿是如何从这陡峭山道上行走的,后来问母亲,她说那急陡的路上是倒过来抬的,坐轿人背靠轿围当然没问题,听之释然。

珊厚交通阻塞,出入不易,如到乡政府办事就要奔二十多里路,一日奔跑下来辛苦异常,往南走井坞岭,或是翻姚家岭到下呈,路都是不好走,可就是这样难行之地,倔强的村人在这僻静悠远的村落生活了千百年,艰辛苦难练就了村人大山般的性格和岩石样的毅力。多年前我见过珊厚一个高个男人,挑着一副油篓从苦株山担柴油回家,那副沉沉的油篓在他肩上就似轻飘飘的。还有一回看到一个矮矮瘦瘦的汉子,用两根箩索挑起两袋碳铵轻松松的行去,两百斤呵,竟这样轻快得让人咋舌。而旁边一背肥料的女人却说他力气大着呢,几年前年轻时扛过四、五百斤呢,听得人直心惊。


大山的阻隔练就了人的韧性、勇敢,但也造成了许多不幸和遗憾,信息的闭塞,物质的凋敝,生活的不便一直困扰着小源隔近的几个村落。我至今记得儿时看到的一幕——珊厚村一年轻的男人在山里劳作时被毒蛇咬伤了脚,那男人抽出砍刀在伤口附近削去一刀,不想削着了脚踝处的静脉而造成大出血,十几个人抬他到小源大路边歇气时,那个可怜的人面如白纸,竹床里垫着的油纸尽是一洼一洼的血,结果可想而知,跑去中村还有十余里,可怜那个人血竭而亡,假如在现时就不会有如此悲剧了。


当年我本家有位老兄长是民师,在溪迸一带小村子里教小学,珊厚小学里教了十几年书。每至周末回家都是扛着一大担柴火,一头缚着换洗衣裳,一头绑着搪瓷菜罐,腰上系着的柴刀在刀鞘里随着腰身一荡一荡地晃着,嘀嗒嘀嗒之声一路上响去。老兄长为人敦厚纳实,知识修养都在一般人之上,更难得的是他还写得一手形神俊逸的柳体字,如今小源几处老屋里还有其留存的墨迹。可叹的是老兄长民师执教三十余载,转为公办教师仅仅两三年就罹患不治之症,缠绵病榻数月之后竟殁于工作任上,尔今想起令人唏嘘不已。


珊厚村多匠作,出才俊。以前家里种田所用的谷箩、竹簟、笊篱、出自珊厚竹匠之手,儿时家里请竹匠师傅上工,他带来两个徒弟,除好大件头之外,修修补补一类零活更是做得不少,好些年过去了,那些竹匠师傅不知还做不做匠活。

汉斌是珊厚出来的老师,三十多年前曾在小源中学读书,后来考入师范从事教育已好些年了,和他亦师亦友相知多年。在中村时常一起喝酒,温和醇厚的性格,简单随便的酒菜,在那些单调漫长的夜里,看古文版《聊斋》,翻金庸梁羽生的武侠小说,那些平静单纯的日子里,我们能有多少美丽的梦想呵。


珊厚一位胡师傅与父亲是小学同学,两人相交甚契,几十年来两家交往不断。十几年前的一个冬日,胡师傅家送来一大盆橡子豆腐,一块一块韧如饴糖,亮似水晶的豆腐养在水盆里,一晃一晃的惹人喜爱。橡子,婺源人又称枥子,每年深秋子熟自落,从山间树底拾回熟枥子,摘蒂去壳取其仁,放入水中浸泡,漂尽其苦涩之汁,晒干碾成粉,装在细纱袋里随水不断揉搓,水粉在缸中几经沉淀才成。枥子豆腐亦是乡人之间馈赠的稀物,做一桌豆腐要经历众多繁杂的手脚,费尽功夫为张嘴,一般人家是不会去动此念头的,只有勤练心细手巧的才能做出一份山珍呢。


枥子豆腐可烧可炖可煮,翻滚的火锅汤里放入晶亮亮的豆腐片,红红的辣椒,嫩绿蒜苗,搛一片入口,清香、筋韧、滑爽,食之难忘。枥子豆腐富含营养,口感鲜美,经久耐放,只是现在的山乡里做此豆腐的实在太难得了。


珊厚和相邻的乡村相较是有些不同的,婺源乡间多麻雀,而这村里却少见此伶俐机敏的精灵,好些外村人不相信,我问过那些年常到家里来的珊厚人,她说是如此。据上辈人传说,村尾那口水碓建成之后,村落间就不停麻雀了,可能是风水之说,抑或是山水之异,亦可算是婺源乡村的一奇异之事。

还有小源和珊厚数百年来是不结亲的,(两村迁居外地的可能不算),据说是历史上某个时期两村两姓之间打官司,结果搞得两败俱伤,当时便立下重誓,两村之间不结姻亲。近数十年来情形已有改变,小源有几家女儿嫁到珊厚去,也有小源人家娶了珊厚老婆的,历史的烟云飘飘散散,世俗的生活起伏激荡,在岁月的长河里我们该有多少无奈。


年前听说珊厚村开通了由井坞上山的公路,借高铁建设的契机,聪明勤奋的村人抓住这千载难逢的机会劈山造路,为小村的历史掀开了新的篇章。数百年来珊厚的天空幽静深远纯净,如波纹不兴静水深流的山间平湖。时光在天地间从珊厚村上空沙沙而过,带走了无数的人世忧喜欢乐,又送来了无尽的生机希望和美丽。高远明亮的天空下,珊厚人的理想,追求美满生活的向往和那锲而不舍的大山般的韧劲,一如高空那飘逸的云霞,生动多彩而又永不停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5-14 22:24 , Processed in 0.829809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