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2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行走汪溪

[复制链接]

12

主题

12

帖子

36

积分

VIP驴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6-5 14:01:43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从段莘一级水电站人家随路斜斜而下,过座石桥沿河走一里许,就到了大河与一条小溪的交汇处。溪比河高,一帘湍流直泻下来,使人眼前一亮。一条深深的源,两屏高高的山,清流汇成的小溪从深处流到这里,越过一屏石壁斜面,形成奔腾直下的湍流。山口不大,这屏石壁从这边山横到那边山。石壁体态硕大,颜色呈出淡淡的黄,面上平整光滑,却一尘不染,在冬阳下发出暖暖的亮色。在这上边的溪旁边,两块巨大的石头分别在两岸对峙着,石头有棱有角,黑黝黝的,足有五米来高,上面爬满了青藤。小路从左边的石块底穿过,人到这里,觉得石头非常有气势。再往前走数步,回首看两块巨石,大小相似,位置相当,一左一右相互呼应。同行的小兵老板告诉我,这里是村庄的水口,两团巨石一狮一象把门。我审视着这块约蓝球场大的地方,长石枕水,巨石拱卫,山口狭窄,天设地造的好水口。可惜山嘴上没有古木,如果古木成林,浓荫掩盖,在全县的村庄水口中,也可以跻身前列,排得上名次。往上走,这个沟渐渐开阔,但石块不少,大大小小的分布在溪里和溪边上。稍少石块的地上,茶叶成园。从茶叶的叶片颜色上,就可窥到这里的人对茶叶的管理是尽心的。接着往上走,展现在眼前的是一些田块,与外地不同的是,这些田块内,都现露出碣石,有的田里一处,有的田里两、三处。转过一个弯,走进个山口,几根香樟树立在溪边上,汪溪就到了。

汪溪村就斜搁在山边上。村庄四十余户人家,屋宇相互挨着,村巷铺着淡黄色的石块,弯弯曲曲的,把村中的房屋串在一起。在村里许多人家的门口,都有堆放着废弃的石磨盘,这些磨盘是用整块石料凿打而成,与下片磨连在一起,上下片磨的纹路都有很清晰,整体打琢功夫到位。在过去漫长的岁月里,这些磨伴着农家磨粗、杂粮,打发着日子;也磨米粉、磨豆腐,装点着时节的欢乐。如今,现代文明的冲击,过去日常生活不能离开的生活用具,在新的省工省力的电动机具面前,黯然失色,它似乎走到了尽头。村小组长姓詹,四十多岁,他告诉我们,村里的年轻人大都在外面打工,混得好的,都把孩子、老人带出去了,村里常住的只百来人。他带我们往里走。这一截里,两面山比外截的更高更陡,层层梯田依次而上,宽宽窄窄地依附在山体上。在梯田的田塍或田角,耸立着一些禾杆乘,象立着的酒桶一般,腰粗两头细,足有一丈多高。露在外层的禾杆,都有褪成灰白色,显然是两、三年前的。不过有这些禾秆的存在,使那梯田景观丰富了许多。靠溪而上,田块都很小,不少田里仍然有裸露的碣石。溪边错落着几口流水鱼塘,鱼塘四周的砌磅都很高,主要是防御梅季的山洪。鱼塘的水很活,转动也很明显。草鱼、红鲤鱼就在这转动的水中游弋着。这段溪里,石头更多也更大,高抵矮拂,把河床挤得满满的。最大的那块,上面可以晒一床谷簟。现在城市都建公园绿地,这些巨石如果换在交通条件好的地方,不知要赚多少钱。



溪边零散的地上,种有一些茶叶,东一丛西一丛的,都长得出奇的好,叶片厚枝头长。看看地上的乌砂土,我就知道这里的茶叶好。问及小组长茶叶,他来劲了,告诉说,现在茶叶上一年每家就一千多块钱,比过去高些。过去这里柴火艰贵,买柴来制茶划不来。现在有外面的到这里收茶片,省了制茶的柴火与功夫,茶就也多起来了。在婺源,东北乡是历史高庄茶区,土质、光照都不及丘陵,可茶叶适宜这种环境,酿孕的香气、汤色硬是高出一筹。近年里茶叶值钱,到村里来访的人不断增多,茶价也高,有人又想着要制茶了。有钱谁还不赚!在计划经济年代,茶叶也是二类物资,管得很严,要保证出口换外汇、抵外债,即使是最差的茶叶,市面上也难买到。如今的日子好了,不必用热脸去看人家的冷眼,以“贱”的农副产品去换那点“进口”。国人手头的钱多了,对吃的就讲究起来,好的东西价格再贵也不嫌,掏起钞票大手大气的。山里的茶叶制得好的真是值钱。老詹还说,屋背的山顶上就是阆山村,过去也是穷地方。现在搞旅游,一年四季去的人真不少,村里产的东西都有值钱了,当地的土辣椒买成了猪肉价。





老詹带着我们随着梯田的小径来到山腰,这些田里栽上了茶花,半人高的花树上挂了蕾。他指着树说,这些是退耕还林项目,上面下拨些钱,村里人说我韧结,一年要检查三次,培土、施肥,干得不行的要返工。上级的钱也是钱,得了钱就要把事做好。原先,总以为退耕还林项目是用材林,没想到园林花卉树木也是项目内容之一。有了这些花,到花开时节这里会更美。

在村民詹得保的引领下,我们开始爬汪村的西边山。西边山顶上有一簇石笋,在松杉和苗竹林中高出一截,很有吸引力。上山的石磴很不规整,宽窄高低,取势也陡仄,没走几步就令人气喘吁吁。老詹是本村人,64岁。他脚把好,放慢步子领着我们。他原先是村里的民师,教书六年。70年段莘做水库移民后,就地安置的有一百多户500多人,加上汪溪几个老生产队,一样称段莘大队。当时的公社干部三番五次到他家里做工作,要他在村大队当副书记,因为他是党员。就这样离开了民师队伍。老詹喜欢看书,在村里也算是个有学问的人。爬过一阵队伍拉开了,趁等候后边落下的人的空隙,转过身望对面东边的山,一个奇特的地形牵住了我:从阆山口的山急剧地倾泻而下,到山腰缓敞起来,在起缓的上方隆起一山包,山包的左右首各衍生出一个半弯形的小山包来,拱护着中间的山包。这三个山包组合在不大的范围内。这样小范围构成这样维妙的地形,我还是第一次看到。我指着向老詹打听,他说那处叫“凤形”,是庆源的一星“风水”。经老詹这样一点拨,越看越象一个下山的凤凰。庆源村离汪溪20里路,是全县风水“四大名家”之一。全县风水四个地方有名:大畈来龙,沱川水口,段莘阳基,庆源阴地。早在明朝,就有“千里来龙归大畈,一堂山水养沱川”之说;原来的段莘村,是婺源的东乡的“千烟”大村,东有杪柁,西有槐花,南有白玉带,北有七星墩。四方护卫,村里建房造屋,大门二十四向任意取。庆源早在唐代建村,上人对风水堪舆的热衷,也一直在村里传承下来。因此四乡八里的好风水,大都有是庆源的。著名的有圆镜山,上水鱼,七姐妹,梅花形,盘龙形,蛇形,猪形,等等。老詹告诉我,山里边还有一星好风水,叫“仙人抱鼓”,葬在鼓上的坟被“劫穴”,但山形还在。要不是路远,真想让老詹带去看看。山的结穴,完全是天设地造,能够看出来的人不多。俗话讲,寻龙容易点穴难。尤其是大山大境,没过硬的功夫火候不行。到过十三陵、中山陵、明孝陵、韶山的人很多,但能知晓来龙、向山、左膀、右臂,说出个子丑寅卯的,只是十之一、二。边走边说不知不觉到了那簇石笋的位置,穿过田塍路,绕到山背钻过一座松林,就到了石笋边。这一段非常陡峭,要不是这原因,不会留下这片林,因为林下边是田,林上边是田,大大小小的田块四面包围着。在石笋的上方,我们借助人梯爬了上去。好在石笋顶上的隙缝里长的两根碗口粗的松树,扯住松枝往下一望,一股寒气从胸背溢散全身,头也晕,脚也软,杉树梢只在兀立石笋腰间,挺立的苗竹此时也失去了以往秀拔的风采,倚在石笋边低着头摇晃着;一抬眼,拖拽陡急的山势,逼得你视线空抵山脚,人如悬在半天中一般,……。



离开石笋走出树林,翻过一座梯田缀满的山梁,就到了处在山坳里的小村。小村四户人家,鸡鸣狗吠颇具生气,端着碗吃午饭的农妇驱走狂吠的家犬,与我们的打招呼,一脸随和。房子新崭崭的,粉墙黛瓦,马头屋角,门边锄头、竹篮等杂物,透出股农耕文明的韵致。与她谈旅游、谈农家乐、谈前景、谈赚钱,她听着点点头:那就靠你们帮衬了。回答得平淡朴实。我们告别了这个农家妇女来到山下河边,河中的漂流水道有的已经砌好,有的正在砌,总体完成60%。老汪管这行的,问得认真;陆总是干这行的,答得仔细。在漂流水道安全方面,我是个外行。不过听听他们交谈的,也觉得有道理。水流急的地方,水道直些,多些安全;水流缓的地方,取些弯道,加些剌激。汪溪河中的那些潭,是缓口气的地方,也是容纳多人碰撞和取乐的地方,陆总设计中有料,说得老汪也直点头。看到那些干活的民工,就问及民工来自哪里?负责施工的李总说,粗工大都有是汪溪村的,也有阆山的,工资男的50,女的40。在当下,这个标准在县里算高的。不久景点运营,也同样在村里招一部分。我们对此十分赞许。




坐在汪溪水口边的一间小屋内,品着刚烧开的溪水沏出的汪溪茶,茶水清碧特别香。看上去,茶叶粗粗的,可喝在嘴里,回味的感觉真好。这几年,婺源的旅游使一些穷山村富起来了,汪溪漂流搞起来,能与这个乡的庆源古村落、裔村大屋、阆山山顶村庄连在起,山水结合,一定会引起人们的兴趣。婺源本来就是农村,不少山村还谈不上富裕,家庭收入就靠“打工经济”支撑着,汪溪也是如此。这里的旅游开发,给这方土地生活的农民带来了转机,农民的劳动对象、劳动方式都会有新变化,并能在这种变化中得到以往无法得到的实惠。我们这些上了年纪的人,内心都有种挥之不去的农民情结,就是希望沉寂的山村热闹起来,农民兄弟的腰包也鼓起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5-14 13:17 , Processed in 0.739217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