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2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美丽的五龙源

[复制链接]

107

主题

107

帖子

321

积分

VIP驴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2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6-4 21:11:57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黄山知名导游 于 2017-6-27 11:08 编辑

五龙源的溪水欢欣鸣唱,段莘乡的草木愈加葱茏,追随者的脚步蜂拥而至,天时地利人和,在被网友称为“中国第一极限漂流”的五龙源极限漂流景区,演绎一场“文景之致”的浪漫花事。



庆源+漂流+裔村

庆源,又名小桃源,婺源县段莘乡内一个美丽宁静的小山村。

一条连接江西和安徽的石板路穿村而过。我们的采风从脚下的古驿道开始。


千年的银杏,古老的村庄,蜿蜒的溪流。当一群穿花旗袍、撑油纸伞的女子,用高跟鞋叩响沉睡已久的古驿道时,当一群女作家,用独特的眼光和细腻的心灵,探寻古民居所包含的语言,感受徽州文化的精髓时,当众多摄像机照相机的镜头,把青山绿水、白墙黛瓦、小桥流水、砖刻木雕和这里的角角落落一一定格时,段莘美食就以它们无可抵挡的魅力,吸引了所有人的眼球。当梁衡、白烨、其其格老师亲手打过的麻籽果,孙惠芬、方方、叶广芩老师亲手揉捏出的灰汁果,终于端上桌子抢到嘴里时,庆源古村,便和着欢声笑语,永远鲜活地留在了每个人的记忆中。

五龙源极限漂流,这是我们期待已久的梦。午饭之后,阵雨初歇,我们的圆梦之旅开始了。


漂流——勇敢者的游戏!换好衣服,从五龙源景区驱车而上,来到漂流的起点。很快,其其格、梁衡老师的第一梯队已经顺流漂下,后续的队伍正在整装待发。当山泉倾泻成激流,当惊险凝聚成尖叫,最柔弱的美女,也成了最勇敢的斗士。我有缘和温柔可爱的慢慢美女同船共渡,共同经历漂流之旅。我们与浪头搏击,被扑面而来的浪花淹没,迸发出一声尖叫,继而冲出浪尖,来不及喘息,又投入下一个漂程;我们在平潭逍遥,划桨,泼水,用水枪射击,像两个天真的孩童。8.6公里的漂程,最大落差达28.8米,多个S型回旋弯道,这些,不再是一个个机械的数字,而是我们一次又一次真实体验:惊险、刺激,放松、惬意。

在这个大家都醉心漂流的下午,又传来了一个喜讯:祖居九江彭泽的方方(汪芳)老师,在段莘裔村认祖归宗。翻开汪氏族谱,上面明确记载,方方的祖先几百年前就是从婺源段莘的裔村漂出去的。

联欢晚会开始了,欣赏完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徽剧、傩舞,大家自由发挥,节目精彩纷呈,当点燃红蜡烛的生日蛋糕推到中心舞台,三清女子文学研究会的毛素珍会长,在五龙源度过了她的50岁生日。有缘相聚五龙源,所有的人都为之欢欣鼓舞。

阆山+古道+晓起

阆山,除了五六百亩高山平原和优美的自然风光,除了依凭天险成为战略重地留下的历史遗迹,更以“母系氏族”遗风让人好奇和神往。


阆山古道,一级一级的石阶,一直向上,向前,蜿蜒而上。前方,丛林深深;路旁,泉水淙淙。白烨老师最开始一马当先,渐渐地归到了断后的行列,把冠军礼让给了贺绍俊老师,还对本次采风活动留下了“乱并快乐着”的经典评价。其其格老师脚穿红拖鞋,轻松谈笑,步履轻盈,很有传说中阆山女人的风采。我先和《小说月报》的韩新枝老师相携了一程,后又与《光明日报》的付小悦老师一路相随。心里默默回味着,几百年来,在这条古道上,阆山女人围着头巾低着头,在一级又一级台阶上,默默地挥洒着汗水,成为支撑起家庭的顶梁柱;用一个竹背篓,背走了青春红颜,背来了幸福生活,背出了阆山女人永恒的风采。

临时导游方向明,段莘乡人大主席,对段莘历史文化相当熟悉。据他介绍,背孩子,背山货,背砖块,背水泥,这些不值一提,阆山女人还能把山下醉酒的丈夫背回家,更能把四个男人都望而却步的演出音响,独自背上阆山。自古以来,阆山女人,才是阆山最生动最鲜活的元素。而今天,放眼望去,雨中攀登的勇敢的女作家们,更是阆山最美丽的风景。

杀猪待客。阆山人用最隆重的礼节,欢迎作家们的到来。领略了高山平原的无限风光和阆山人的真挚热情,我们选择原路返回。环山公路20多里,古道只需四十多分钟。老师们有车下山,而健康开朗的小悦老师,自告奋勇要和我们一起再走一次古道,赢得了我们的一致欢呼。我和她手牵着手,一路相扶相携下山,不时交流关于文学创作的体会和感悟,让我受益多多。阆山古道,留下了我们真挚的友谊,回荡着我们畅快的笑声。

叶广芩老师,在这个下午,从阆山乘车直奔晓起,如愿地寻访到了八十多年前,父亲曾被白军关押过一个月的江家祠堂。站在祠堂里,已经60多岁的她,想象当年父亲作为北京大学的教授,被强迫跪在石板上给白军连长写“升官发财”的屈辱和艰辛,想象当年的好心老汉如何偷偷地给父亲送饭,不禁感慨万千,涕然泪下。

石佛+祭祖+乌饭

婺源的很多地名都充满了诗意和哲理,每年都要举行颇具影响力的传统祭祖活动的段莘乡石佛村,地名就很耐人寻味。

祭祖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而石佛祭祖活动却颇具特色,养一头祭祖用的特大肥猪,是石佛人祭祖的重中之重。


烟花、鞭炮齐鸣,这是乡村最隆重的礼节,还有街边门口一张张淳朴真诚的热情笑脸。我帮何向阳老师背了包打着伞,沿着一边临水一边临屋的半边街宛然前行。街边墙上残留下的半张安民告示,开头的两句诗,让许多作家观看感慨,石佛村人把诗意渗透到日常的生活中。祭祖活动在一个祠堂里举行,族人们按照流程,敲锣打鼓,在香烟缭绕中又唱又拜,表达着对祖先的敬意和感恩。祠堂两边,陈列着许多历史悠久的古物器具,一个设计巧妙、下面带齿石臼,上面悬一木墩的揉茶机,更是难得一见的宝物。祭祖开始前,这边,梁衡、其其格等老师,争相动手尝试,赢得一片掌声喝彩;那边,长凳上端坐着一位93岁高龄,仍皮肤光滑,还能砍柴种地的老奶奶,吸引了叶广芩、孙惠芬、何向阳等老师围坐在她身边问询拍照。据说村里90岁高龄的老人很多,依山傍水、景色秀美的石佛原来还是一个长寿村。祠堂门口,院子一角的木马扎上,搁了一截新砍下的木头,一个木匠师傅现场演示挖木勺,吸引了作家们参观拍照。

期待已久的乌饭终于端上了餐桌,被乌树叶汁染成黑褐色的米饭,散发着清新芬芳的气息。当年石佛孝子为了送给牢中父亲的饭食不至于被牢头吃掉,故意把米饭染成黑褐色,诚挚的孝行成就了当地的特色美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5-19 10:50 , Processed in 0.765844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