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3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老家在秋口】田园岭溪

[复制链接]

118

主题

118

帖子

354

积分

VIP驴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6-2 09:47:03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黄山知名导游于2017-6-2212:46编辑




宋绍兴年间(公元1131-1162年),赋春岩前戴姓迁居在潋溪北侧山腰,因宅基地形似莲花,故称为“莲溪”。后因长子戴万一奉父亲戴允忠之命改迁岭下溪边,又更改为“涟溪”。

若要追溯岭溪的久远历史,还得从盛唐时期说起。但在唐僖宗乾符至中和年间,黄巢起义席卷大唐半壁江山,所到之处生灵涂炭,导致唐末国力大衰。黄巢起义被镇压后,全国各地草寇蜂起,民不聊生。在这国力维艰的乱世,歙县篁墩的戴护发动乡里青壮,组成地方武装,保卫家乡,声威大振。

淮南节度使杨行密坐镇扬州后,任命陶雅为歙州刺史,又指派押衙内指挥使汪武来婺源镇守。陶雅久闻戴护大名,举荐戴护出任先锋突将都押衙兵马使。徽州土寇余公美起义作乱,陶雅派遣指挥使张、洪等共同进讨,又命戴护予以辅佐,多方合击。因擒拿余公美有功,朝廷论功封赏,戴护晋升为“厢虞侯”。

没过多久,又有汪彖、余知礼等地方草寇先后啸聚,势力壮大,严重威胁到婺源的安全。当时镇守婺源的汪武申报杨行密。杨行密指派戴护带兵赶来增援。戴护智勇双全,协同汪武一举剿灭乱匪,终使一乡安堵。朝廷再次论功封赏,将戴护升为都统兵马使。他也因此举家迁居婺源凤亭里,成为婺源戴氏始祖。

戴护去世后,陶雅保举戴护之子戴寿为先锋虞侯,继续统领父亲属下军队,保卫婺源乡井。戴寿去世后,徐知训复保戴寿之子戴安为右军卫前总管,充饶州左豹捷指挥第一都虞侯,领兵守饶,甚有威惠。戴安之孙、五世祖戴卢则自游山凤亭里迁居桂岩,成为桂岩的戴氏始祖。

100多年后,婺源戴氏十八世戴允忠,又于宋理宗绍定年间,由桂岩迁居婺东涟溪,即今日的岭溪。

岭溪村是一个背靠青山,三面环水的自然村,村中房屋几乎都建在一个大土丘上,中间高四边低,形成高低不一、错落有致的立体形屋群,一层接一层,一级压一级,煞有城堡的感觉。潋溪河缓缓流淌,波光粼粼,宛若玉带从村前绕过,远远看去,山环水绕的岭溪村就是一幅美丽的画卷,被称作“小布达拉宫”。

岭溪原有一座戴氏宗祠,位于村中心地段。村里长辈回忆说,我们岭溪的祠堂可大呢!占地足有一亩,分前堂、享堂、寝室三部分,每年正月都要在祠堂拜年、吃酒、担饼、分肉,热闹得很;除了“尚义堂”大匾额外,正堂两边还挂有“钦敕兵马使”、“钦敕都虞侯”“钦点翰林”等,那些都是戴氏先祖的荣耀!文革期间,祠堂拆毁后,先是被建成大队的供销社,后又改作为小学。校园标准化建设工程将岭溪小学,建在了原公社食堂的旧址上,也是在村巷边,粉墙黛瓦,典型的徽派建筑风格,宽敞,明亮。虽然只有十几个学生,但依然散发着蓬勃的朝气,或许他们将承载着岭溪村未来的希望吧!


过去,岭溪靠一条名叫“长子岭”的青石板古驿道与外界相连,“岭背亭”就矗立在山岭上,默默凝视着这里的过往变迁。1978年,一条通村公路彻底改变了岭溪人肩挑背扛的历史。如今,“岭背亭”早已不见了踪影,但那段古驿道却成了“背包族”户外徒步,追古忆昔的好去处,秀丽的岭溪自然也受到摄影爱好者的追捧。

3

资料袋

上坞:上坞村座落在潋溪东岸山坞口,北宋天佑、嘉佑(1023-1063)邑内俞家俞文献建村,原称元坞。上坞村清代曾出过有名的茶商,在广东、屯溪、南昌有多家店铺。后因整个村向上移迁,故称上坞。上坞与岭溪相邻,远离城市的喧哗,空气没有污染,只有田园般的乡村气息;流水潺潺的小溪清澈见底;粉墙黛瓦的民居,耸立在青山绿水间。村落的四周树木苍翠,阡陌纵横,新农村建设为古村增添了现代色彩。上坞村依托自然风光,走出了一条“旅游兴村”的新路子。

汪村:北宋宣和己亥年(1119年),县内大畈汪姓始居汪村,后有李姓迁入。

河村:南宋绍兴元年(1131年),县内西坑俞姓建村在潋溪东岸,因名河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5-15 16:30 , Processed in 0.800752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