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4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亦善亦美紫云岭

[复制链接]

148

主题

148

帖子

444

积分

VIP驴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4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6-2 09:38:55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黄山知名导游于2017-6-2212:58编辑

紫云亭:紫云亭座落于秋口、思口、浙源沱口交界处古驿道的山腰上。这里方圆十多里杳无人烟,秋口洙西方塘有“九里岚培十三湾”,浙源沱口有“九岭十八折”之称。


去紫云亭的古驿道全是青石板筑成,有1米多宽。路中亭为青石砌成,旁边原有一处茶亭,有专人烧水供路人解渴,现已倒塌,眼见许多破残砖块丢弃一边,却丝毫也掩饰不了昔日的繁华景象。亭子两边石门上方都镶嵌着一块长方形石匾,上写“紫云亭”三个正楷大字。相传此地常有紫云停留,故名“紫云亭”。左边落款小字为“善信同立”,右边写有“同治己巳年”(即1869年),善信:善男信女,慈善:好的行为、品质。据说是思口漳村商人捐资而建。紫云亭现在仍然是路人休憩的地方,亭外靠浙源方向门前的一块石碑约有1人多高,部分字体由于风雨剥蚀,已辨认不清,但“光绪十七年”字迹依然显目。石亭内还有一碑刻,因有“茶亭”二字,估计记载文字与石亭旁边倒塌的茶亭有关。
我们从秋口洙西方向过来,途中见一古墓,旁边立有一块较大的石碑,最顶端“乐翰芳名”清晰可见,落款年代是“道光十六年建造”。



扦竹寺:扦竹寺离紫云亭较远些,从亭子旁边往上走,约有一、二里路。扦竹寺原来有好多出家的和尚,上面有一个大水缸,缺了半边。还有不少和尚坟,这些和尚死了就埋在寺旁边。最早来这里建寺的是清华的和尚,此人有半仙之称,用过的筷子插入土里能成活,长成了下方上圆的筷子竹,遍地都是,常有游人挖回家去栽种。关于半仙和尚这里还有段故事呢!
传说该和尚靠募捐为百姓做了许多好事、善事,包括在清华建了一座大桥和前文说到的紫云亭。他做的善事感动了观世音菩萨,就下到凡间来看个究竟,试他一试。为了亲身体验一下,变成了个美丽的村姑,在路边喊脚痛不能回家,和尚见了就过来帮她。因有“男女授受不亲”的缘故,和尚为女子揉搓是用一手帕盖住,轻轻揉搓。观音有些赞赏,但当和尚背起女子时,两只巧脚伸到了前面,露出了三寸金莲,和尚用手指量了一下她的美足。这下恼怒了观音,前面突然出现了一片乌云,刹时电闪雷鸣,背上的村姑不见了,只听空中有人在喊叫:“以为你是个痴和尚,没想到你是个骚和尚”。因而这和尚虽修行得道,但就一直没有成仙,只能算个半仙。
书院遗址:据附近村民介绍,紫云亭、扦竹寺之上的山岭上曾经建有一座书院。透过枝繁叶茂的树丛,现仍然可看到书院的遗址,只是完全荒芜了。书院大约建于清同治年间,浙源、思口、秋口的学子曾在此求学。相当于现在的中等学校,民间称经馆,授业经、史、子、集。经:指的是经典的著作,比如《论语》《道德经》。史:指的是历史故事、历史典故,如《史记》等各种题材的史学著作。子:指的是孔子、孟子、老子、庄子的代表著作。集:则指的是唐诗宋词等耳熟能详的古代优秀诗文作品。学成可直接参加科举考试。秋口镇梓槎村就有在书院就读的三人考中了举人、贡生、秀才。举人名叫程兆卿,村中程家祠堂大门口立有举人的旗杆墩石,就是他的。传说他考中举人后,书院主持送了幅名画给他,据说此画能避邪防火。一次邻居房屋失火,挨到他家就没烧过去。那画至今还在,只因多年未保管好,已潮湿霉变。清光绪二十七年废止书院,改称“学堂”,这个书院还延续了一段时间,后来就荒废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5-15 20:03 , Processed in 0.498801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