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5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鲍诚一 一文钱做生意

[复制链接]

29

主题

29

帖子

87

积分

VIP驴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8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5-29 23:27:14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黄山知名导游 于 2017-6-25 16:48 编辑

今天给鲍氏老祖宗给大家讲一个鲍家屌丝逆袭高富帅的故事
名曰《鲍诚一一文钱做生意》的故事话说鲍诚一出生在清乾隆八年,是明尚书鲍象贤的后代,家住在棠樾尚书第宣忠堂。在目前的严格教养下,他认真读书识字,从小机敏过人。由于家道中落,不得不出外谋生。据说他第一次离家时,母亲特从邻居家借来一畚米,除了磨米做餜给儿子带上路吃以外,还剩满满的一斗。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这是母亲为了让儿子开心才故意这样做的:把斗桶倒过来底朝上,然后又把做餜剩下的一碗米堆在斗桶底板上做样子。鲍诚一出门没有一文钱,母亲认为不吉利,便把他襁褓时戴的虎头帽上那枚康熙通宝取下来,让他带着,说可以护身辟邪!鲍诚一匆匆上路,心急着赶到渔梁去搭船,冷不防在路上跌了一跤,爬起来,忽瞅见地上一个闪闪亮的东西,捡起来一看,原来是个烟筒杯。心想:“铜的,不值钱,扔掉算了!”但又一想,母亲常说“只有废人,没有废物”。便顺手把它塞在衣袋里,继续赶路。
渔梁码头,桅杆林立,嘈杂声一片,贩运山货的商客熙熙攘攘。鲍诚一心慌意乱,不知能上哪家船,哪个好心人肯帮他?想着,想着,不觉岸边拢来一只大篷船,船老大撩起袖管,正打算擦甲板。机灵的鲍诚一马上迎上前去,彬彬有礼地向船公打听水路,一听船要开兰溪,他高兴极了!便向船公诉说浙江的来历和打算,老船公被感动,答应鲍诚一搭他的便船。
鲍诚一上了船,即刻不停地帮船家做事,一会儿擦地板,一会儿为商客送饭端水,喜得老船公心里乐滋滋的。

饭后,船老大和他的伙计忙乎起来,有的撑篙、有的掌舵,有的挂风帆。。。。。船顺流而下,眨眼间,越过了急流险滩。新安江平波如镜,两岸的山光水色吸引着众多船客,这时有一位老员外拿着长烟筒走出舱来,坐在舷板上,一面吸烟,一面在舷边上磕烟灰,磕着,磕着,扑通一声,烟筒杯掉进江里面去了!这可急坏了老员外,区区烟筒杯不值几个钱,急的是慢悠悠的行船,日长夜长,不能抽烟怎么行!正在着急时,鲍诚一眼镜一亮,从衣兜里摸出那个捡来的烟筒杯,双手递了过去,老员外一看,喜出望外,马上接过使劲往杆上一套,真巧,不大不小,同原来的一个样!他高兴地连说:“巧合,巧合!”拍着鲍诚一的肩头,问这问那。当他知道鲍诚一是尚书公的后代,越觉得小伙子可爱,便拉着鲍诚一的手,招呼同行出来相见,并向大家说:“徽州人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乡会为俺们排忧解难;同仁仗义助人为乐。外路人要给饭吃,家乡人要顾脸面,不教人家可怜相!”听了老员外这番话,众人异口同声地说:“诚一小弟尽可放心,当学徒这事我们包了,我们一准送您到金华!”


到了金华,鲍诚一得到老员外的帮助,顺顺当当地当上了徽商老店的学徒。真的,出门千百里,他一文钱没有花!因为,他身上只剩一文钱——一枚“康熙通宝”,他就这样怀揣着一文钱做生意,你说绝不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6-16 19:16 , Processed in 0.771753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