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5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徽杭古道两故事

[复制链接]

103

主题

102

帖子

306

积分

VIP驴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0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5-11 14:59:28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徽杭古道,西起绩溪境内伏岭镇,东至浙江临安马啸乡,是绩溪过去通往浙江的主要通道,也是徽商和浙商的贸易通道。
徽杭古道,至今保存最完整的路段,是绩溪境内的一段盘山古道。这段古道,盘山越岭,穿行于层峦迭嶂,悬岩峭壁之上,险峻陡峭,大气磅礴。古道沿途,山花烂漫,鸟语花香,凉风习习。古道下侧是逍遥河,河水穿行山谷,时而湍急雷鸣,时而缓缓流淌,时而跌落深潭,聚成碧玉。古道山景,秀丽中有雄奇,幽静中有惊险,令人浮想联翩,流连忘返。
徽杭古道,是绩溪先人在艰苦的环境中,为走出大山,经过历代人努力,开辟出来的一条山道。现存的盘山古道,是南宋时期扬溪大石门人胡旦义士,随山势而开凿,并用条石铺砌而成。年复一年,古道不知走出了多少农商仕贾,文人墨客!古道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流传着许多美丽的传说,动人的故事。


逍遥河的传说

徽杭古道,穿越清凉峰山腰的蓝天凹,西行至浙江境内。清凉峰海拨1787.4米,是绩溪县境内大鄣山脉和浙江省境内天目山的主峰,清凉峰山脉东行为天目山,北行诸峰和转西行的山脉,形成了绩溪境内东北部、中部和东南部的崇山峻岭,河谷盆地。
清凉峰山脉南行为大鄣山脉,大鄣山,古称三天子鄣山,又称三王山,玉山。据《寰宇记》和《祥符经》载,黄帝与容成子、浮丘公曾来此采药炼丹。春秋时期,吴越于此分界。秦立鄣郡,取名于此。


逍遥河发源于清凉峰北麓的长坪尖,是绩溪境内最长河流登源河的源头。南行大鄣山脉西侧有大鄣河,其源头在清凉峰北坡山麓,伴随大鄣山脉南流,沿途有天子墓、百丈岩等峡谷胜景,相传老子曾在此炼丹采药。老子,名李耳,字伯阳,号老子,老聃,生卒于春秋时期,约公元前580年至500年。老子著有《道经》、《德经》,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被奉为道教创始人,太上老君。据说老子当年骑青牛出函谷关,隐居终南山,修行得道成仙后,追寻黄帝足迹,来大鄣山练丹采药。今大鄣河谷里尚存丹井、丹炉遗址。

老子在大鄣山采药炼丹,沿大鄣河谷,逆流而上,翻山越岭,来到清凉峰山北长坪尖山腰小溪畔。见溪畔悬岩下有一茅舍,茅舍由两木相交成叉,一木横架其上搭成,横木前端架在叉上,后端置于崖壁石缝中,横木两边披盖茅草,以避风雨。此种茅舍,俗称“观音合掌”是从前种山人的临时居所。老子近前观看,只见舍内铺垫干草,可供人歇宿,舍前有石凳、石桌、石缶,旁有垒石灶台,还有野炊烟火痕迹,此时天色已晚,老子便将采集的一种树叶放在石缶中,坐在石凳上等候。
一会儿,一位白须老者从山上采药归来,老子忙起身相迎,说明来意,二人一见如故,相谈甚欢。白须老者取出袋中野果,分享充饥。然后,老子将缶中树叶捣烂成糊状,加入泉水成丹苗,可惜无点丹之物,四处寻找,只见石灶里有一堆草木灰和未燃尽的碎炭,灰、炭是经五行之火炼过之物,可供点丹用,于是便将草木灰炭,加入捣烂的树叶糊状中。


次日清晨,只见缶中之物,已结成墨绿色的块状,倒入溪水中,碎炭杂物漂浮而走,余下的,鱼虾争食。于是二人便去溪畔山上采集此种树叶,捣烂后加泉水,捞去叶渣,再加入干净的草木灰。凝固后,其色翠如绿玉,食之爽口,清凉嫩滑,回味微甜,清香四溢,二人食后,心清气爽。老子炼丹而成的这种食物,便是我们今天的纯天然绿色食品——柴叶豆腐。
庄子,名周,字子休,生卒于春秋战国时期,约公元前369年至286年,庄子著有《逍遥游》、《齐物论》等著作,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与老子齐名,史上将老、庄二人的学术合称老庄思想。庄子推崇老子思想,继承并发展了这一学术思想。庄子博学多才,秉性洒脱,不愿为官,追求自由,喜周游各地,庄子追寻老子足迹,来到大鄣山,沿河溯源,到达清凉峰山北长坪尖山腰的小溪畔,只见悬岩下茅舍已塌,石凳、石桌、石缶尚在。此时,夜幕将至,庄子登山疲乏,便在茅舍旧址倚岩而息。睡梦中,见老子骑青牛而至,告知此处可逍遥,并留下食物柴叶豆腐于石缶中。
次日庄子醒来,回想梦中之事,知是老子点化自己,吃了缶中柴叶豆腐后,精神倍增,登山健步如飞,两腋生风,如鹏鸟展翅,片刻便登上了山顶。举目四望,湛蓝的天空下,山峰如浮动在云海中的小岛,俯视则云雾迷漫,山岩河谷,时隐时现,变幻莫测,置身其中,如入仙境,达到了“天人合一”境界,正如老子梦中所说,可谓逍遥一游。于是,回到溪边悬崖下,结庐而居,静心修道,作《逍遥游》,写出了“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己矣”的绝句。从此,便有了逍遥河、逍遥谷的地名。
附:庄子《逍遥游》“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己矣”一段译文:天空是那么湛蓝湛蓝的,难道这就是它真正的颜色吗?抑或是高旷辽远没法看到它的尽头呢?鹏鸟在高空往下看,不过也就像这个样子罢了。



二程庙的故事

从逍遥河囗的古桥、古亭出发,攀登徽杭古道上著名的1400余级石阶,便到达山腰的“江南第一关”。古道雄关,地势险要,关隘上为悬岩通顶,下临绝壁深渊,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关隘是在峭壁上人工开凿而成,上架条石,以避风雨,东西两向进出口上方的条石上有“江南第一关”和“徽杭锁钥”石刻,出关西行不远便是“二程庙”。
二程庙,是为纪念在这条古道上遇难的两位“出门客”而建的。过去,绩溪人外出经商打工统称出门客,经商称“做生意”,当老板有了身份称“朝奉”;当学徒称“学小倌”,三年期满称“伙计”,回家探亲称出门客回来了。古道遇难的二位程姓出门客,北村人,祖籍本县仁里村,与古新安“程朱理学”的创始人程颢、程颐同宗。北村二程名程灶起、程瑞湖系本家叔侄关系。幼年曾在家读私塾,按古徽州传统,“十三、四岁,往外一丢”学小倌。叔侄二人先后到杭州学做生意。后来,族叔程灶起在杭州开一店铺,经营本县出产的大鄣绿茶和干笋等土产,程瑞湖在杭州绩溪人开设的“五味和”食品店学小倌,学做徽式糕点。


程灶起经营的土产杂货店,虽然规模不大,但讲诚信,货真价实,生意越做越大,还请了伙计做业务。店内自行开伙,设有客铺,过往的绩溪同乡,一宿三餐,免费提供,是杭州绩溪同乡会的体面人物。程瑞湖在五味和食品店学做糕点,虚心学习,认真钻研,特别是在“云片糕”制作中,苦练切糕刀功,很快成为店中的好刀手。程瑞湖还和制糕师傅一起,改进云片糕的制作工艺,调整配方,用家乡贮藏食品的方法,将糕粉存放一年,去其燥性,再行制糕,使糕品的外观整条不散,食用时能片片分离,粘而不沾,软而不碎,入口清凉酥化,香甜兼备,糕品从外形到口感,很适合杭州人品茶尝糕点的口味,成为杭州茶客喜爱的茶点。
二程古道遇难事件发生在1930年6月(民国十九年),当时,程瑞湖学小倌三年期满,老板准假回乡探亲,叔侄二人结伴同行回家。当年正值农历闰六月,浙江、福建一带有六月六回娘家节的习俗,岳父、岳母须请女儿女婿回娘家避灾祸,喝清茶、吃甜点。
农历六月六,民间有多种过节习俗,如洗晒节、洗象日、晾经节、虫王节、赏荷节、回娘家节、天贶节、禾苗节、半年节等,其中回娘家节源于春秋时期,晋卿孤偃将女儿女婿接回家中团聚,民间出嫁姑娘偕同女婿回娘家歇夏。天贶节源于北宋,皇帝授天书,民间有吃糕宵(一种面粉和糖、油制成的食品)习俗。南宋时期迁都临安,北节南移,回娘家节和天贶节合并,过节习俗演变成品清茶、尝糕点为主要内容。
闰六月,有两个六月六,须过两次回娘家节。杭州城里,茶叶、糕点生意兴隆,货源紧俏,程灶起便回家采购茶叶。叔侄二人刚回家不久,程灶起接到了一客户催货的来信。程瑞湖学小倌的“五味和”食品店,当年生产糕点,全手工制作,因人手紧缺,云片糕脱销,老板托人捎口信,与程瑞湖商量,希望能提前回店赶制云片糕,退后补假。叔侄二人接信后,虽然在家团聚时间较短,但还是冒着六月的盛夏酷署,又结伴同行,起程返杭。谁知天有不测风云,古道途中遭遇狂风暴雨,在江南第一关避雨后,匆匆赶路,行至不远,便遇路上巨石滑落,埋于岩下,二程不幸遇难。
二程自幼在家读书,深受“程朱理学”影响,为人讲诚信,守信用;经商重义轻利,薄利多销,在家乡和杭州同乡会里,口碑很好。二程遇难后,乡人哀其不幸,感其诚信,敬其品德,视为徽商楷模,奉为古道路神。行人至此,焚香祭祀,鞠躬礼拜,以示悼念,祈求平安和财气。现存的二程庙,为徽商巨贾、乐施好善的绩溪胡家村人胡桂森所建,此庙在徽杭古道上,为徽州商人树立了一块诚信德行的历史丰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6-3 14:37 , Processed in 0.778786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