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3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胡适走哪条道去上海?

[复制链接]

34

主题

34

帖子

112

积分

VIP驴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5-8 16:35: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1904年,胡适虚岁十四,面临人生选择。有一次母亲冯顺弟回娘家,碰到了在泾县恒升泰药店当管事的兄弟冯诚厚,冯诚厚看了看胡适,说:“这孩子也不小了,下半年店里忙,不如叫他到县里去帮帮忙,学做生意。”冯顺弟问儿子:“跟舅舅到城里去学手艺,你去不去?”胡适连连说:“去!去!”

一月,本家叔叔胡祥鉴问冯顺弟:“你什么时候给儿子说媳妇呀?”胡祥鉴在旌德县城开馆,想把江村人江冬秀介绍给胡适。冯顺弟说:“嗣穈才十四岁,现在说媳妇,是不是早了一点?”“也不小了,看中合适的,不如先定下亲事,等大了再办事。”

订婚之后,冯顺弟心事重重地对儿子说:“嗣穈,你三哥去上海医肺病,我想要你跟三哥一起去上海读书,你愿意?”

“愿意。”胡适兴奋地答应。这时候他名下十四岁,实际上只有十二岁挂零。

于是胡适跟三哥一起,去了上海。自此,开始了自己闯荡天涯之路。

胡适是什么时间离开上庄去上海的?时间很好推测。胡适在《十七年的回顾》一文的开头,以及《四十自述》一书第一节《九年的家乡教育》最后一段,都有过准确的说法:“其实只有十二岁零两三个月”就离开母亲到上海了。胡适是12月17日出生的,如此推断,应该是1904年的春天去上海的。过完春节出门,符合徽州人的习惯,也符合当时的情况。

那么,胡适又是走哪条道离开上庄去上海的呢?

从家乡上庄去上海,一般来说,有三条道:一是经徽杭古道,先从上庄翻越大翠岭,从伏岭开始,登逍遥崖、江南第一关、栈岭等,走约三天三夜,可以到达余杭县,再由余杭乘火车去上海。二是水路。在新安江沿岸上船,经浙江淳安、建德、桐庐到杭州,这一条水路,是徽州人最普遍的出行路线。从上庄出发,要走五六十里山路,可在绩溪临溪,或者歙县渔梁上船,一直航行到杭州。三是向北走,从附近的旌德到泾县,从旌德的三溪或者泾县上船,先到芜湖,再从芜湖换大船到上海。从上庄到旌德,大约五十华里,到泾县,大约一百华里。

先说第一条路线。大陆出版的易竹贤《胡适传》对于胡适去上海之行,有一段带有文学性的描述:1904年春天,胡适告别了母亲和家乡,跟随他的三哥,到上海去求学。他身穿蓝呢平袍,外罩绛色大袖马褂,脑后一条小辫子,用红头绳扎着,跷跷的拖在后面,完全是一副地道的乡里土少爷打扮。当年由绩溪上庄出门,只能步行。他们经逍遥崖、江南第一关、栈岭,沿新安江、富春江而下,至余杭乘小船,走了七天七夜才到杭州,然后乘火车,来到十里洋场的大上海……

易竹贤断定胡适从绩溪“徽杭古道”去上海,说法来源,引用台湾胡钟吾所作《胡适博士上世源流及生年事迹考》一文:1953年2月10日,胡适在台北铁路饭店绩溪同乡会欢迎会中,“详述少年时在家,送亲友出门,携带雨伞干粮(用面粉做的菜饼),由绩溪步行经逍遥崖、江南第一关、栈岭,到余杭,乘小船至杭州,坐火车至上海的故事。”不过细细推敲,胡适并不是说他自己,而是说很多亲友。至于自己从哪一条道去上海的,并没有清晰表明。值得一提的是,胡适对于“徽杭古道”感情犹其深,不仅前文中说过,在跟苏雪林的谈话,以及很多场合都曾提及。既然很多乡里乡亲都走这一条路,胡适走这一条路的可能性也是很大的。

易竹贤这一段表述,还有两个问题:一、胡适的装扮。虽然晚清时男人也扎辫子,不过从来不会用红头绳。二、路线。作者判断胡适是从江南第一关,即逍遥崖、栈岭去余杭的,如果走这一条线,就不必再乘船沿新安江、富春江而下。

胡适后来到台湾,有一次在讲学中谈及汉朝的无为之治,说这个大帝国,没有军备,没有治安警察,也没有特务,租税很轻,附带提到自己小时候,曾从安徽南部经过浙江到上海,到了杭州,第一天才看到警察,以前走了七天七夜,并没有看到一个警察或士兵,路上一样太平。这一段话,暴露了一个信息:胡适当年还真的从绩溪走到过杭州,而且确切是“走”。这也意味着,胡适从“徽杭古道”离开绩溪去杭州上海的可能性很大。不过这一段话,没有说明时间——这一次七天七夜的行走,不知道是不是指1904年那次?

胡适去上海是不是走的第二条道路,也就是新安江水路呢?也不明确。不过这一条路,胡适三年之后,也就是1907年5月走过。当时胡适在上海发了脚气病,按照徽州人的习俗,得回老家医疗。胡适不得不先坐轿到达杭州,然后再乘船回徽州。后来胡适在《四十自述》中,对于这一趟回家,有明确的说法:丁未五月,我因脚气病又发了,遂回家养病(我们徽州人在上海得了脚气病,必须赶紧回家乡,行到钱塘江的上游,脚肿便渐渐退了)……这一段话,表明胡适这一趟回徽州,是走的新安江水路,钱塘江即新安江。胡适在上庄待了两个月后,仍从水路返回上海,即由新安江乘船,在浙江建德转向东北流,经过七里泷、桐庐、富阳到达杭州。胡适还写了一首诗:

富春江上烟树里,石磴嵯峨相对峙。西为西台东钓台,东篱严家西谢氏。子陵垂钓自优游,旷观天下如敝屣。皋羽登临曾恸哭,伤哉爱国情靡已。如今客自桐江来,不拜西台拜钓台。人心趋向乃如此,天下事尚可为哉!

胡适去上海,还有第三条路,也就是经北面的旌德,从泾县和芜湖转道上海。是不是这一条路,胡适同样没有说明。不过胡适父亲胡传当年离开上庄赴上海,一直习惯走这一条线。《四十自述》中,胡适引用了一段父亲胡传的日记,这样记录:

(光绪十五年(1889)二月)……五月初九日,起程赴沪,天雨,行五十五里,宿旌之新桥。“旌之新桥”,指的就是旌德县的新桥村。这个新桥,距旌德县城五里,正好在旌德至泾县的必经之路上,是一个倚山傍水的小村,只有几十户人家。既然胡适父亲经常走这一条路线,胡适选择这一条路也很正常。我在文章的开头也说了,胡适的舅舅正好在泾县开药店,如果胡适选择北上,从泾县歇一歇脚,是再好不过的选择了。这一条道,胡适晚年跟胡颂平的谈话录,也曾提及,他说“民国六年第一次回国时,到了芜湖,由芜湖再回绩溪还有五天的旱路,另有七十里的夜航船。”

需要强调的是,胡适1904年去上海,其实还有一个任务,就是陪三哥去上海治肺结核病。三哥到上海之后,不到半年,就去世了。从这一点看,病情是很严重的。一般来说,一个孩子,带一个病人出远门,家人不会选择最艰难的道路。由此看来,胡适走第二条第三条路线可能性较大。以胡适的家境情况,轿子费和船费是付得起的。胡适几年后在上海患脚气病,也是让人先用轿子抬上船,再乘船返回徽州的。

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胡适去上海读书,走哪一条路出山,都属正常。不管是走“徽杭古道”,走新安江水路,还是通过旌德泾县芜湖,终究是胡适到了上海,先是上了中国公学,后来又考取“庚子留学生”,漂洋过海到了美国。在此之后,徽州山村一小少年,成了现代史上最著名的学者。现在看来,很多同时代的名人,价值是越来越小,只有胡适,是越来越大。这一个了不起的人物生在徽州,对于彼此,都是一件造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6-2 10:53 , Processed in 0.409761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