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0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漫步绩溪】守望“东岭古处”

[复制链接]

52

主题

52

帖子

156

积分

VIP驴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5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5-4 15:13:07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东青岭,这是绩溪东部一个很神秘的地方。五百年前,绩溪城南方十五世定之公率子在莲花塔峰下开辟“大塘”而建村,至清初已成为岭南颇有名气的地方。因为编修村志的缘故,五百年来的面纱被一层层剥开。
从磡头岭远望,东青岭村半遮半掩,羞态中露出一部分粉墙、屋檐、树梢,在一览无余的梅涧田园中,这种“采菊东篱下”的审美让人的心情格外舒畅。

踏入东青岭,只见两涧夹辅,左右形如高车,仙境之气由地而生。村头未见水口大树。眼前所见石磅、石坎、古屋、小巷,甚至灰墙上素净的墙画,门楣上“汲古斋”残字,沟圳中厚厚的苔草,分明积淀得太多太久的明清痕迹,显得沧桑而陈老。走在进村的石板路上,迎面扑来的阵阵古风,夹带着醉人的书香,脚步犹如在翻阅一部厚厚的线装古书。
水口只闻水声。横路下坎,坡度较大,一排古屋齐整,那有八十岁方苍生老人的旧宅。进门院中几盆花草,二株松树盆景,很有精气神。中堂,是老人自画的山水画,配上自写的对联,条桌上摆着“东瓶西镜”。左边有一幅“霞水潴明”的字,老人自豪地告诉我,这四个摩描的字,是他先祖白山先生题写在霞水村回龙庙西墙上的楣额。活到八十多岁的白山先生,中年隐居东青岭吟诗会友,在清康熙乾隆年间,可是绩溪文坛的泰斗式人物,留下《抱山诗集》等多部著作。苍生老人显然遗传了先祖的书香之风。

沿横路进入村中央,来到土名门口塘的地方。这曾是古时村里最热闹的地方。塘的面积不大,可谓“半亩方塘”,水源来自较远的大塘,这是方程两姓平时生活用水,也可作防火之用。我记得,村里程权玉老人告诉我,过去门口塘管理极严,小孩丢石子进塘可要罚三升米。
门口塘是谁开挖没有记载,也没有口传。最早来此定居的方姓,在门口塘边占据了最好的方位,老屋“爰居堂”、“孔怀堂”坐北朝南。后来的程姓始祖国祥公,生七子,老屋“瑞居堂”也紧靠塘边,规模宏大,民间流传:“上堂下堂,三十六眼房,中间一个大明堂。”如今,门檐虽在,结构已倒塌多年。

塘边小东门路口,一座风格简洁的古亭尤显突出。亭子不大,没有翘檐飞角,东西方向相通,南北向里外各设一块坐板,正门楣额有“东岭古处”四字,为村人方一可先生书写。字体苍劲有力,不愧为民间书法大家。亭内挂有一块木制的告示牌,内容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东青岭村《关于加强竹园管理、严禁乱挖春笋的通告》。平时,村人多在此驮饭碗聊天,两姓相睦,其乐融融。据程庸中老人说,东青岭建村时,先贤们建有东南西北四村门,入夜四门紧闭,如城堡,如融一室。“东岭古处”是东门旧址,是村人上山下田出入最主要的通道,即使现在,人气仍不减当年!

历史上的东青岭久负盛名,因为方姓家庭族中出过不少文人绅士。最初是方定之与明朝工部尚书胡松的交往,其后是方白山与本家清九江知府方体的交情。胡松在《梅涧草堂记》中,把“大梅涧”中的东青岭描写得如世外桃园,东青岭“介万山之中,山尾衔无间断,厥塗所经或逆坂如缘絙,或垂岩如一发,或仄径悬出于不测之蹊上,皆石芒峭发,戒然后可置步。”而清方体的《硕宽堂记》,则叙述了白山先生“筑小轩以十世祖文涧先生‘汲古斋’额之,藏书数千卷”,且足不涉城市者三十余年,建“汲古斋”、“硕宽堂”,吸引了县内外大批文人骚客慕名前来游学讲学,白山祖孙四代与其把酒对诗,把东青岭在绩溪文坛的影响力推上了高峰。

我也属绩溪城南方,与东青岭方姓在九世时分支,是城南方二十九世孙。我的先祖克光公在离东青岭十多里的鱼龙山定居创业,形成了宗族呼应之势。站在“青岭古处”亭前,想象着当年文人骚客在桂花树下或青梅树下品酒论诗的胜景,不襟让人感怀不已。梅涧草堂已残,汲古斋藏书楼已朽,但古人的智慧,古人创造的东青岭文明,令人敬畏。沿着水圳,白山先生当年在硕宽堂边所栽的三根古桂花树只剩下了一株,但枝叶仍然繁茂,腰身越过墙头,一直在聆听着墙外山涧鸣泉的歌声。

过芭蓠外,东青岭最大的老屋“方家大屋”,已多年没人居住,有些风雨飘摇,三间两厢,数代同堂,可以想象,当年方姓大家族的那种盛况。上首建于清末的“崇德堂”,二个门亭,大门亭上,砖刻“云蒸霞蔚”四个五寸见方的大字,南向的边门亭上则刻有“三峰拱秀”。开门即见甑峰,起步即踏田园,让我顿然领悟了古人即景生诗之感。

你听,村尾方家岱上,堨圳中的水来自数十里之外的荆磡岭河,经过五百年前方姓始祖定之公在莲花峰下修筑的大塘,一路曲折不挠,从明清流到民国,至今仍然川流不息。她是东青岭人的命脉,更是东青岭村史的见证。她一直用轻言细语告诉人们,“东岭古处”需要子孙守望,需要乡愁滋润,需要一代一代传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6-1 19:33 , Processed in 0.763139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