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5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马头墙:山水之间奔腾的诗意

[复制链接]

140

主题

140

帖子

420

积分

VIP驴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2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2-22 16:23:14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徽州,高低起伏的马头墙,谱写一曲曲连续、渐变、交错和起伏的黑白诗篇。
当人们走近徽州村落时,山林间若隐若现的线条之美,构成一幅幅诗意的画卷,散发着淡淡的“泥土芳香”。
马头墙,代表徽州一方水土的审美符号,在公路边、在溪水旁、在山林间已经跳跃了数百年。
尽管,这一建筑符号并非徽州独有,“但做成那么普遍的马头墙组合并衬以青山绿水,已成为徽派建筑独有的艺术风格”。


A、现实之用

一如天井的建造,徽州很多审美符号,最初都有其现实的功用。
马头墙最初的功能是防火,也称“封火墙”。
在歙县的新安碑园,留有一方明代正德年间留下的“德政碑”,碑文记述了当时徽郡太守何歆劝民修建“封火墙”的经历。
山里修建房子,主结构多因地取材于木料。徽州城里,地域狭小而居民众多,所建房屋鳞次栉比,聚集一起,屋舍之间没有尺寸间隙,城外与各处乡镇也都是这样。因此,最令人担心的就是发生火灾。
火灾有时一年发生一起,有时一年发生几起。火灾发生时,有时延烧几十家甚至上百家,令百姓苦不堪言。
一天,城中突发大火,何歆急速赶往扑救。当时风大火烈,人不能近。正当大家束手无策的时候,风向突然转了。何歆急忙找来粗大的绳索,众人合力拽倒着火的房子,这才避免了火灾的蔓延。
次日,何歆召集百姓开会,提出,“降灾在天,防患在人,治墙,其上策也。”他认为,建筑封火墙,不让大火蔓延,才是防范造成大祸的办法。他提出,五户人家组成一伍,用砖砌起高墙,防止火烧连营。
有人提出疑虑:家境富裕人家当然会很好地谋划这件事,但是遇到贫穷的人家相互推诿,那好事就没法继续办下去了。
何歆于是下令,五户人家组成一伍,第五户将地基收缩一尺六,作为封火墙的墙基,不出地基的人家出钱财买砖石、出劳力,违者将被判罪。
不满一个月,徽州城里城外所建封火墙就多大2000多道。其余乡镇也不低于1000多道。

尽管,在建封火墙的过程中,还有百姓为了一些小利而争吵不已,但当看到再起火灾时,延烧不过五户,救火也因此从容了很多,少了被人趁火打劫之苦时,大家方才真正理解封火墙的意义所在。
《徽州府志.名宦》载:何歆,字子敬,广东博罗人,弘治进士,由御史出守(徽州),为人精明强干,有吏能……歆至思所以御之(火灾),乃下令:郡中率五家为墙……自后六七十年无火灾,灾辄易灭,墙岿然。
随着对封火墙功用认可,人们慢慢不满足五户一伍的建造办法,而逐渐变成了每家每户都建造独立的封火墙。墙采砖石结构,以砖为主,建筑在房屋四周,将栏榭梁檐这些木质结构包在里面。
徽州古民居多为坡顶造型,封火墙也随坡顶高低起伏。根据民居的建制,山墙有三封、五封、七封造型,因其垛头多为马头造型,故又名马头墙。



B、审美之功

在晨曦、晚霞、雨雾、月影中,由那些迷人线条所勾勒出来的“万马奔腾”的视觉冲击,已让马头墙从单纯的防火功用转变成了建筑装饰的审美需求。
山区明净湛蓝的天空下,马头墙民居在大块粉墙的映衬下轮廓鲜明,简洁明朗,黑色线条感极强。与众多蝴蝶青瓦交相辉映,在一片屋宇中错落参差,有序叠加,显示出徽派建筑特有的韵律节奏。
高大封闭的外墙,因为翘首马头的审美突破而犹显动感之美,山墙的激昂跌宕,打破了墙壁单调的审美视觉。一些大型天井院落,由数十间套屋组成,随着房屋地势高低不一,房间进深深浅不同,马头墙在高低曲张中引发审美亢奋,如大海波涛起伏,雄姿壮美。

现今,即便是赚了很多钱回家盖起钢筋混凝土三层小洋楼的年轻人,也会在房子墙面的处理上用一番特别的心思。昂首长啸的马头墙,其状也会视房主的爱好、身份、财富和地位而异。
作为大众审美的主要载体,马头墙在主人眼中,是心情的释放,是诗意的寄托;在匠人眼中,是主人的召唤,是心中的美术。线条之美散发的清灵秀气,飞檐走兽渲染的艺术豪情。
座头翘角,形成优美的弧线,在空间舒展云开,犹如昂首振鬃的骏马,骧腾于屋脊之上,跃向广阔天宇,形成了直线与曲线的统一,静态与动态的平衡。
王国维先生评境界,所谓“无我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故一优美,一宏壮也。”徽派民居山墙之静,乃无我之境,而马头墙的出现,顿挫之美立现,动静之间,集优美、雄壮于一身,堪称大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5-9 06:15 , Processed in 0.738961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