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92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指南] 婺源江湾导游词

[复制链接]

389

主题

389

帖子

1167

积分

VIP驴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6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9-5 11:18: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江湾位于婺源东部,距县城28公里。自古以来,这里就是通往皖、 浙、赣的水陆交通要道。原江湾村头水口亭中有一幅对联,上写:"赴省出休,大路进源登五岭;通衢到浙,长河直上往三浯。意思是说,要去省城(婺源原属安徽)和休宁县,必须经过江湾进五头源,再登越五条岭;沿江湾河直上,翻过一条三浯岭,就到了浙江衝州地界。
婺源江湾据史料记载,唐朝初年,滕,叶、鲍等姓人在这条河的河湾处聚居,初步形成了一个较大规模的村庄,由于人口较多,炊烟如云,故名云湾。 到北宋神宗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萧江第八世祖江敌始迁江湾,子孙繁衍城巨族,改云湾为江湾。
各位游客,进入景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荷花池, 又称龙池。龙池还是江湾的风水穴位之一,它构成江湾"江"字形水系 最下面的一点。每当夏天的时候,池中荷花争开竞放。江湾十景诗中一首"龙池荷香"就是描写出荷花池的诗句。荷花池畔名气最大的,是西安门上的一副楹联。上联为"水贴荷钱,买得湖光千万倾",下联是 "山垂木笔,描成春色二三分"。此联出手不凡,对仗、意境、音韵、气势可说是无从挑剔,一看就知道是出自名家之手。不错,这是清乾隆年间江湾著名经学家、音韵学家江永先生的杰作,这幅对联从清代至今曾被十几种不同版本的名联著作刊载,被列为中国名联。
         说起此联,还有一段民间故事呢!
         话说清朝末年,有一位县太爷打轿从此门经过,看见了对联的上句:"水贴荷钱,买得湖光千万倾。"县太爷心想,"这地方的人口气真大,几个小钱也要买湖光千万倾,本老爷就不信对不出个下联来杀杀他们的威风。"他坐在轿中苦思冥想,一连走了五里也没想出个名堂。不得已吩咐轿夫折回,来到西安门前拜读下联,抬头一看,县太爷张口结舌,半天说不出话来。等回过神来一拍脑袋高声念道:"山垂木笔,描成春色二三分。"妙、妙,太妙了 (水对山,贴对垂,花对树,买得对描成,湖光对春色,千万对二三),真是太贴切了 。"县太爷佩服之余,说:"江湾人原来如此高深谦恭,佩服,佩服……。
我们前面看到的这个门因处在村子的西面,所以叫做西安门。过去江湾村子四面都有门,如西安门,东和门等,是“防御型”村落的遗迹。是为了保护村庄及村民安全的一处设施!
这里,我向大家简要介绍一下"萧江"这个姓氏的来历。婺源的江姓有两个氏族,一个称为"济阳江"一个称为"萧江"。"济阳江"的"江"姓,源出赢姓,为"五帝"之一颛顼(音专许)的裔孙伯益之后。伯益佐舜有功,他的第三个儿子无仲受封于江国,以后就称之为 "济阳江"。"萧江"最早的祖先姓姬,是黄帝的曾孙、"五帝"之一的帝喾(音kù)。帝喾儿子契(音qi),职司司徒,因教民有方,被舜封于商,赐姓子氏。春秋时,宋国子氏裔孙、宋国公微仲的后人名大心的,因平宋国内乱有功,被封于萧(今徐州萧县、子孙逐又改以封地为姓,即姓萧。汉相萧何、梁武帝萧衍,都是大心的裔孙,也是"萧江"的先祖。唐朝末年,唐僖宗宰相萧遘的次子萧祯,因平黄巢有功,封为柱国上将军江南节度使,赐府第于歙县篁墩。因奸臣陷害,萧遘被罢相,后被赐死。为了避祸,萧祯从北渡江而来,遂"指江易姓"隐居篁墩山中,改萧姓为江姓。因为是由萧姓改为江姓的,为区别于其他江姓,所以称之为"萧江"。萧祯改姓后为江祯,是"萧江"一世祖。江祯有三个儿子,长子江董由歙县篁墩迁居婺源皋径,为婺源萧江氏迁祖。萧江入世祖江敌,于公元1079年(宋神宗元丰二年)迁居江湾,成为江湾的迁祖。现在江湾村的江姓,都是萧江八世祖江敌的裔孙。
   在这里,我要告诉各位的是,江泽民总书记的"江"就是"萧江"。1994年12月,当时的省长吴官正来婺源说,江总书记告诉他,总书记的祖籍是婺源,并在参观博物后挥笔题词"文明的婺源,骄傲的人民"。 那时,还不知总书记是"济阳江"还是"萧江"。经过考证才知是"萧江"。 对此,总书记给予了确认,说他是"萧江"。这样,安徽省旌德县江村是总书记祖籍地的说法就彻底被否定了,因为旌德江村的江姓都属"济阳江"。
2001年5月30日,是江湾人民世代难忘的日子。这一天,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亲临江湾视察工作,看望乡亲。
大家抬头请看宗祠大门立柱上的这副对联,上联是:“一龙临江千秋盘胜地”,下联为:“双马回首万代降英才”。这副对联是对风水宝地江湾的地貌概括。上联是指江湾村后面盘旋着蜿蜒的后龙山山脉,前面濒临着曲折的梨园河这样一块风水宝地,而下联是出自宋朝名将岳飞之口,南宋抗金名将岳飞率兵下江南路过此地,走进水口庙处,放眼江湾,云封雾锁。什么也看不清楚,当他刚走开五里路,说也怪,这个时侯云开雾散。岳飞回头一望,脱口称赞:“好地方,此乃双马回头之龙脉,日后必出天子。”我们今天看来岳飞的预言已经得到了验证。
萧江宗祠为中轴歇山式建筑,三进结构,第一进称仪门,第二进称享堂,第三进为寝堂。下面请随我一同进祠堂去看看。
现在请大家把头抬起来往上看,门头上的四根圆柱是做什么用的?叫什么?
      这四根圆柱叫门当,俗称来头,过去人们的封建等级思想十分严重。为表明宗族地位,往往在宗祠门上方安置表明宗族地位的标志,这就是门当的由来。门当有二柱的、四柱的和六柱的,柱头越多,宗族越显贵。四根门当,不用说,这是一座望族宗祠。以前,人们谈婚论嫁都要讲门当户对,男女双方门第相当,才能婚配成亲。而"来头"与"门当"虽叫法不同,代表的意思都是相同的,有人常说"你这人来头不小"指的就是身份和地位。
       进祠堂前,我想问问各位游客,眼前这对"抱鼓石"是做什么用的? 很显然,"抱鼓石"安在祠堂大门的两旁,或许是祭祖时起护栏作用的, 也不排除是起装饰作用的,其实,它还有一个颇有意思却又鲜为人知的作用。徽州是理学之邦,朱子之礼尤其盛行,进出宗祠,小辈遇见长辈往往都要行大礼,可有时也难免发生胡子一把辈份数小和年纪轻轻辈份老大的巧遇。如若相遇,为避免尴尬,情急之下"避面"石后,虽说有点屈尊,可总算能保全一点面子。因此,有人戏称为"避面石"。
现在我们到了仪门后厅,请大家转过身去,回望一下门外对面的那座古戏台。说起古戏台,徽州历史上戏剧兴盛,曾建有大量精美的古戏台。这些古戏台,一般都设在祠堂里,从外观看和祠堂共为一体,五凤楼既是祠堂门楼,又是一座戏台,戏台与宗祠相望,意为与祖宗同乐。明万历六年,右都御史兼户部侍郎江一麟修建萧江宗祠时,立下祠规,规定祠宇为先灵所依,不得在祠中纵人演戏,此后,历代严守无犯,禁绝演戏。就算是江谦、江知源第二次重修祠堂也都照规忌犯,不搭戏台。后来,为了满足广大村民看戏的要求,于是在宗祠对面建起了一座古戏台,这样,既满足了村民看戏的嗜好,又不违背祖训,戏台对享堂,还能与祖宗同乐。现在我们站在大厅向里看,这是天井,两边是廊庑,对面是祠堂的中心部分--享堂。放眼望去,祠柱高桅林立,雕梁纵横连接,给人恢宏、壮观、凝重、萧静的感觉。萧江宗祠占地2230平方米,建筑面积达2600平方米,有各类梁柱880根,横梁340根,其中落地柱就有148根,祠中所有木制构件,引进马来西亚贝壳杉材料建造。屋面均采用苏州御窑瓦盖顶。左边廊庑的展板上是萧江大宗支系图,清楚地记载了萧江族源远流长的宗族脉络;右边廊庑的展板上是萧江氏世系浅述,详细介绍了萧江族发展衍变的全过程。
如果说五凤楼前枋的雕刻追求的是一种宏伟、壮观的气势和吉祥美好的内涵的话,那么后枋卓力表现的则是国泰民安,宗族兴旺的新气象。《万象更新》寓意天下太平,万物更新繁荣;《骏马图》表现腾飞、奋进、向上,意指太平盛世宗族兴旺;两边廊庑雕花垫木上,一边是渔樵耕读,一边是琴棋书画,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描写与刻划表现出安居乐业,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享堂雕刻整体突出的是宗族与功名思想,雕花垫木与檐柱月梁上就是功成名就、光宗耀祖的具体体现;《打马游街》表现新科状元功成名就,打马游街,荣耀乡里。
现在我们一起到享堂去看看。享堂是宗祠祭祖,族人集会的场所,也是宗族的执法公庭,是族人心中的圣殿,也是最能体现宗祠威严神圣的地方。硕柱高梁构建出大堂雄浑的气势,中堂上黑底镀金的堂匾和祖宗容像营造出多么庄重萧穆的氛围。享堂外轩上六对鳌鱼托举穹顶,尉为壮观,尽显富丽堂煌;"永思堂"意为永思祖德,是江湾萧江族的象征;梁脐上雕刻的"瓜迭延绵",果实累累意为宗族繁茂延绵不断;最具艺术魅力和深刻蕴义的还是两边享堂夹室隔门裙板上雕刻的12幅荷花图,这12幅荷花图以写实的手法,采用浅浮雕的表现形式创造出疏朗而谨严、静谧而流动的艺术风格,不愧为徽州木雕艺术的代表作,其深刻的蕴义意味深长,"荷花图"不仅单纯地表现荷花的妩媚千姿,更重要的是蕴含着一个宗族团结的愿望, 荷与和同音,通过表现荷花提示族人要和气、和睦、宗族团结。
   江湾祠堂是江湾的"萧江"族人祭祀祖先的场所。这个祠堂的正厅挂了一块堂匾,上写"永思堂"。注:〈"祠",是族人祭祀祖先的房屋;祠名用以区别不同的宗族或姓氏。"堂"指的是"祠"的正厅,堂名很讲究,寓意深刻,有对族人的告诫、警示或激励作用;同一宗族姓氏的不同分支所建的祠堂,祠名可以相同,但堂名一般不同。以上内容无人问起,一般可不作介绍。〉
江湾祠堂的堂名是"永思堂",所以江湾祠堂又称为永思堂。"永思"二字含义深刻,它提醒和告示来这里祭祀祖先的"萧江"子孙要饮水思源,不忘根本;要弘扬和光大祖辈的理想和抱负,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要修身立德,崇文尚礼……等等。
  我特别要告诉大家的是,确认江总书记祖籍地是江湾,江湾祠堂--"永思堂"是重要的历史见证。江总书记的亲姐姐江泽芬女士曾亲口说:她的祖籍是安徽婺源(婺源历史上隶属安徽);祖父的父亲于太平天国年间由婺源迁到江苏江都,并在江都仙女庙开了间"江振鑫号"盆桶店。当年祖上与总书记的曾祖父一同从婺源的家乡迁至江都,现在据居住在江都镇七闸村江家组的江姓老人回忆,他们留下的最深印象,就是小时候看见家中的灯笼上有"萧江永思堂"这五个字!婺源的"萧江"族人,人数不少,分布也较广,萧江祠堂在婺源也有好几处,但"萧江永思堂"却只有江湾一座。因此,总书记祖籍地被认定在江湾:是勿庸置凝的。并且这一考证结果,也已经得到江总书记本人认可。
下面我们继续往前走,到寝堂去看一看。寝堂是祖宗亡灵安寝之场所,过去萧江宗祠的寝堂也称滋大阁,为三层建筑,今天我们看到的寝堂是二层建筑,尽管如此,今天的祠堂无论是在规模还是雕刻艺术方面都远远超越过去。首先,请大家观赏一下后廊庑两边的木雕作品这边表现的主题是耕,这边的主题是织,作品着力表现耕织生活的过程,把耕织生活的各个场景以群体组合的方式加以整体表现,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是表现现实主义题材的力作。再看看寝堂上面的雕刻,寝堂的雕刻重点表现的是忠孝节义。雕花垫木上全部雕刻的是二十四孝图,以一个个生动鲜活的故事表达出不同方式的"孝"礼,檐柱月梁上的雕刻,人物故事鲜明,把忠孝节义思想表现的淋漓致尽。
寝堂后轩灵屋前的隔扇门,雕刻精美。隔扇门棱格以草龙图案装饰,线条流畅,雕刻精细,裙板刻有一百个写法不同的"寿" 字,各个"寿"字都有章有法百寿即百拜,向祖宗百拜请安的意思。两旁板壁上悬挂的是萧江历史先贤的画像,这些先贤或贤德有嘉,或功盖朝野,或名留青史他们都是萧江族的骄傲。
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是江湾牌楼,牌楼高12. 3米,宽9.90米,为什么用这两个数字呢?12. 3米代表一、二、三,第三代领导人,也代表步步高升之意;9.90米代表村里人在外面做了荣归故里,光宗耀祖(九九归一)。
   既有象征吉祥如意的"麒麟嬉逐图";象征福禄双全的"鹿鹤同春图";象征封建权势的"虎豹呈威图",象征五子登科的"五狮戏珠图";还有栩栩如生的四位强国安邦的文臣武将和身怀绝技、各显神通的"八仙"; 还有牌楼的脊头三对鳌鱼,取独占螯头、青云直上之意,另外,还有避雷针之作用。更令人遐想的是牌楼上的 "文臣武将"和"八位神仙",它寄托了老祖宗对儿孙后代的厚望,那就是:读书入仕,做一名"文官武将",可以光宗耀祖,但是考不取功名,做不了官,也不要消极消沉,就应该学习"八仙",各显神通,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要读书立志、学会本事、掌握技能、立足社会。
大家看,前面这座亭子叫"南关"。顾名思义它是江湾古村落南边的关口,也可说是南门。江湾古村落南边就是以此湖圳和此亭为界。当地的人把亭子以北叫"村里",把亭子以南称"街上"。这说明村内的历史要比街上的早。唐代开始建村时,人们都聚居在村内。到了宋代以后,人口逐步增加,商业也开始发达,才逐渐向村外发展,开成了商业街。江湾古镇的历史变迁在这里留下了它的痕迹。南关亭两边原来各有一个荷花池,它们是江字形水系的另两点,可是现在已不复存在。有的游客可能有疑问,为什么江湾要造"江"字形水系,我就简要介绍一下,首先引水入村有利于人们的日常生活、起居、消防用水等;其次"江"水与"江"姓是相辅相成 的,水越多"江"越发达;还有一层意思是,先人运用风水学"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的原理,在村中的风水穴位和脉络之处凿池、开渠,用以蓄纳水气。
这是南关井,是江湾村古老的北斗七星井之一。它是运用上天二十八星宿中北斗七星格局分布的,这只是其中之一,与它相对应的是北斗七星中的"天玑星"。
  中国古代的四个方位分别是"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而江湾的地势是玄武(后龙山)偏低,朱雀(对面攸山)偏高,朱雀属火,也就是说南方火势较旺,在地形上是一个不足之处。当时何令通便想出在村中挖七口井,并按北斗七星状分布,以七井之水镇住攸山火势。而北斗七星分布又是呈勺子状的,从此,村内即有了充足水源又有了舀水的勺子,攸山之火自然就被镇住了。
各位游客,现在大家看到的是一棵探出院墙的紫荆树,紫荆,又名满条红,植物学分类属豆科。每年三、四月间开花,花开时满树紫红,妖艳夺目。这棵紫荆与旁边的这棵四季桂原为我们江湾一个大户人家院内的观赏树,1840年栽种,距今已有160多年。由于紫荆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一般生长寿命较短,曾经几次枯萎,却又几度"枯木逢春"。 最近这次是于1969年新枝由枯萎的树干根部抽发而生。也许是院外的世界太精彩,也许有着一份落花流水的情怀,院内的这棵紫荆于1991年春探出院墙的漏窗,分明是要给人们一种别样的春色,真是"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而独守院内的这棵四季桂,已经160多年,每年都是四季飘香。
沿着曲径通幽的石板小道,大家看到的是路两旁的梨树,这就是著名的江湾雪梨树。作为我们婺源"红绿黑白"四色特产之一的江湾雪梨,以其个大、皮薄、汁多、肉脆而久负盛名。说到雪梨,我想问各位一个问题,为什么称"雪梨"?江湾雪梨不是因为梨皮雪白而得名,而是指梨的肉质白而细腻,掉在地上犹如一堆残雪,故称雪梨。
   我们江湾人古代种雪梨,爱雪梨,与雪梨有着难以割舍的情缘,最初是因为过去村里许多人外出谋生经商,他们远离故土,思乡恋土甚切,为了表达自己离(梨)乡不离土的愿望和寓意"家家种梨,人人得利"心理,出门前总是在自家的屋前屋后种上几棵梨树,久而久之,梨树种上了山坡、滩地,种在了茶园、地头,成为名符其实的梨乡"春风雪梨花"因此成为古代江湾十景之一。每年清明过后,梨果只有钮扣大小时,村里人就用特制的纸袋将梨包裹起来,不经风吹日晒,梨儿自然长得个大、皮白、肉嫩。
江湾中心小学是在江知源先生1924年创办的义昌学堂和原五房众屋的基础上合建而成
   二00—年五月三十日上午十时三十分,江总书记冒着雨来到学校。在"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的琅琅书声中,江总书记走进了正在上语文课的五班教室。全班同学全体起立,不停的鼓掌,激动地欢呼"江爷爷好!江爷爷好!……"江总书记弯下腰亲切询问前排两位同学的姓名和年龄。当看到黑板上工整的粉笔字时,总书记夸这节课的语文教师粉笔字写得好。
   江总书记还走到教室后面,观看了师生共同创办的"学习园地",很快就被《假如我是发明家》的习作吸引住了。他非常高兴地对身边的人说:"写得真好,你们听"一便大声地朗读了起来。总书记把写这篇习作的同学叫到身边,摸着他的头,并亲切地与他合影。
   参观完学生教室和老师的办公室之后,在校长的恳求下,江总书记健步走进了会议室,拿起毛笔,在宣纸上写下了 "江泽民二00—年五月三十日于江湾中心小学"。   江总书记走出会议室,排在校园两侧的师生欢呼雀跃,"总书记好!江爷爷好!"整个校园沸腾了,欢呼声此起彼伏,大家簇拥着江总书记缓缓前进。就在这时,雨过天晴,太阳从云中射出万道光芒,十分壮观,一位老师兴奋地对总书记说:"看,总书记,您来了,太阳都出来了!"总书记 也高兴地说:"是孩子们出来了,太阳出来了。"
  现在大家走的这条巷子叫梁上街,因为它是江湾古村落中地势最高的一条街道,在明清时期曾是江湾最繁华的地方。
   现在我们就去总书记视察过的村民家看看。江总书记从学校出来,便来到村民江镇中家门前。江镇中看到总书记来到自家门前,激动得说不出话来。连忙拉着江总书记,口中说:"江总书记好,请到我家坐坐。
  江总书记走进江镇中家里,主人连忙把江总书记请到了上座坐下。江镇中妻子沏上香茶,端出江湾的"土果子"。
  江总书记把江镇中全家一起拉来坐在自己身边,像一家人一样问长问短,拉起家常。总书记亲切询问他们生活过得怎么样。
  江镇中说:"托江总书记的福,现在生活过得好,改革开放以前一碗稀饭二人喝,改革开放以后,我们生活一天比一天好。托江总书记的福,托共产党的福。"
   总书记看着江镇中家盖的新房子、家中彩电、电话,亲切地问起江镇中有没有向银行贷款,江镇中摇摇头表示没有时,总书记风趣地说,我把中国银行行长都带来了,同时介绍了随行人员。
   江总书记接着问江镇中妻子,到哪里做工。江镇中妻子指挂历上的红灯笼说,农闲时我外出打工,学技术,这就是在浙江义乌打工学来 的,现在逢年过节都有人到我家买。每年收入有2万多元。江总书记连声夸道:"这样就好,这样就好。"
我们面前的这幢房子是一幢官宅,它是清代同治年间户部主事江桂髙的宅第,府名"中宪第",正厅堂名"敦崇堂"。现在住两户人家,将房子分成了正厅和客厅两个部分。
   让我们先看正厅(进入院内)。这个院子的地上用鹅卵石铺砌成一个"福寿双全(钱)"图案,寄托了屋主人的美好心愿。同时,这种地面处理,利于雨水下渗,又解决了排水问题。迷信的说法是可以釆纳地气。 院子的门朝南,正厅有大门朝东。按理说,正厅的大门都应开在厅堂的南向,这栋房子厅堂前朝东,一方面是受地形限制,另一方面也表明了房主人虽然在朝中当官,但不仗势霸道的品质。
  请大家到屋里来看,厅堂有三开二进天井。天井梁枋一圈牡丹花纹,象征着"锦堂富贵";天井前方一对雀替雕刻"刘海戏金蠊",象征着"家和万事兴"。这间为正厅。古时婺源的官宦人家正厅的摆设都十分考究,一般中堂照壁上方悬挂堂名匾额,中间挂祖宗容像、中堂画、放自鸣钟,东面摆花瓶,西面放屏风镜,寓意终生(钟声)平(瓶)静(镜)也就是一生平安。厅堂内挂的这幅对联颇令人寻味,上联是:惜食惜衣非为惜财原惜福,下联为:求名求利终须求已莫求人。它告诫子孙,要勤俭持家,不要铺张浪费,要努力奋斗不要完全依赖别人。
   现在我们再来看客厅。这间客厅与右边的正厅有门贯通,左边原为落轿间(已改建),客人下轿后通过侧门进入客厅。这间客厅是中西合璧的建筑,你们看这部分门窗上装了玻璃,其余的门窗是西洋的百叶窗,这在一百多年前是很豪华和气派的。门罩上的图案为冰裂纹,隐含"冰清玉洁"之意;天井边厢窗子的护栏上雕刻的花卉,略略数笔,平添了一份淡雅之气。
  各位游客,现在大家看到的类似旗子的东西叫"幌子",这是过去及第入仕人家显示身份、地位的招牌和标志。
  在古代,仕、农、工、商的传统等级观念,认为读书做官是天下第一等好事,所谓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学而优则仕,读书做官光宗耀祖……都是说只要读好书,就能考取功名,入仕做官,实现人生最高层次的追求,因此读书人把求取功名,入仕做官当作自己终生奋斗的目标,一旦考中举人,便在自家的门口两旁树立起"幌子",一则光耀门庭显示身份地位,二则激励乡人奋发读书。
  旗杆墩上一般都刻有字,记载了这位举人是何年中什么科的举人,杆的上方有个盒子,上宽下窄,呈方形,形似斗状,故名"方斗",远看好似一顶官帽高高地挂在杆上,近看"方斗"四面雕有铜钱花,寓意"高官厚禄"。
各位游客请注意,这儿有"三步台阶",看来似乎平凡,但它在江湾村里名气可不小,只要到过江湾的人都知道江湾有"三步台阶"。
   三步台阶说是三步看去只有两步,设计得别出心裁,有意将底下一步与路面拉平,算为一步。它里面隐藏着三种寓意:其一,为官者,脚踏"三步金阶"步步高升,官运亨通;其二,实干者,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往上走;其三,创业者,勇于攀登,只争朝夕,三步并作两步走,事业有成。
大家注意,接下来又有一个"三"。就这幢房子它叫"三省堂"。"三省"语出《论语》"吾日三省吾身",他激励子孙光大"一日三省"的道德修养。这是清末民初教育家、佛学家、南京高等师范校长、江苏教育司长、孙中山大总统嘉禾勋章获得者江谦先生的祖居。
  江谦先生字易园,是清末状元张骞的得意门生和得力助手,由于他的推荐,江总书记的祖父江石溪,弃医经商,在张骞开办的南通大达内河航运公司任协理。江谦是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今南京大学)的创办者和第一任校长。他一生业绩显著,晚年回乡隐居。他回乡后专研佛学,兴办江湾佛光社,是出资重建萧江永思堂的重要发起人之一。
   这幢房子是清中叶建造的典型徽派建筑,三进三天井,四厢结构, 二层为跑马楼.   大家请看,我们走进石库门之后,这里还有一道很高的门坎,以前徽州的姑娘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这里面所说的二门,就是指我们现在看到的这扇门。这道门有三个出入口,平时中门是不开的,进出都是走边门。只有贵客来到,或家中办喜事才会打开中门迎客。大家都是远道而来的贵客,自然是打开中门迎客。
   我们再看这个房子的结构,这是一个典型四厢结构的建筑,天井开在房子的中间。在徽派建筑中,很难找到窗户,只能靠天井采光,天井漏下来的光线毕竟有限,所以房间里还是比较暗。因为徽州人信奉 "暗室聚财"。徽商对钱财的流失很敏感,天井下的水池,除了为承接四面屋檐滴下的雨水,还有,徽州人认为,聚水如同聚财,因而不能让这水流出去,正是"四水归明堂,肥水不外流".而这接水用的竹子,也赋予了万事节节高之意。
   江总书记从江镇中家出来后,又来到任教40多的退休教师江启昌家。江启昌夫妇在家门口兴奋地欢迎着总书记的到来。
   江总书记与江启昌握手问候,江启昌用双手紧紧握住总书记的手激动地说:"总书记好,总书记好!请江总书记到我家坐坐。"
   江启昌夫妇把江总书记迎到了自己家中,热情地请江总书记上坐。江启昌的妻子忙端上农村的土特产请总书记品尝。江总书记说:"你们也坐。"江启昌夫妇分别坐在了总书记的身旁。
   江总书记详细了解他家的经济状况、家庭生活情况。总书记从江老师家庭人口,饮食起居,连他儿子工作的地方,骑车下班回家的时间,市场上有没有新鲜蔬菜和新鲜肉卖等情况都详细询问。
   当总书记起身出门时,看到大门上的春联,便朗诵起来"盛世升平财喜旺,新春如意福寿多。"并夸江老师的字写得好,是临王義之的贴。江总书记离开时,江启昌夫妇坚持要送总书记。江总书记忙拉住 他们说:"不要送,留步。"江启昌夫妇激动得热泪盈眶。
这就是江湾村历史最悠久最著名的古巷一滕家巷。滕姓是江湾村最古老的姓氏之一,早在隋末唐初建村时,滕姓人家就在此生活居住,过去村子里建有滕家祠堂,今天,我们仍可看到滕姓人家曾使用过的滕家井,它也是北斗七星井之一,与之相对应的是北斗七星中的"开阳星"。
   明朝末年,滕家出了个"滕百万",他经商致富,成为江湾村富甲一地,赫赫有名的巨贾富商,如今滕姓人家早已迁离江湾,远走他乡,可滕家巷依然如故,虽历经数百年,"滕百万"的故事依然在说,滕家老屋也依然留存。
  提起徽州,或许许多人的印象中只是崇山峻岭,荒僻遥远,古老的村落粉墙黛瓦,那里有徽商、徽官、徽菜、徽墨……,还有众多的官第商宅,可对徽州人的生活却知之甚少,现在,我就带领大家走进一户江湾人家,去寻觅一下徽州人的真实生活。
在清朝乾隆年间,有位江姓富商买下了滕家老屋,并在房屋的南边建起了一幢客厅,这位富商叫江有炎,他有二子一女,和许多徽州人家一样,晨出耕,晚归读,兼经商,日子过得自足自在,下面我向各位介绍一下滕家老屋的情况。
   滕家老屋,建于明朝末年,距今已有近四百年的历史了,老屋座北朝南,为三进二天井的三层徽式建筑,从堂前的金砖铺地,梁架间的芦苇墙,方格眼式的窗扇,还有外露的梁架,足以说明这是目前江湾村留存的一幢最古老的明代古民居。
   这两边是厢房,中间是堂前,这两边称抱厢,明清时期民居建筑一般为三间四架式结构,后面是一个小天井,徽州人十分讲究堂前的布置和摆设,正堂上方要挂堂匾,中堂照壁中央一般挂祖宗像或祖训、字画,两旁配挂楹联。两侧的板壁挂条幅字画,堂前摆放的家俱有八仙桌(方桌一面,靠背椅,方凳、条凳各两面)、压画桌、躺椅、茶几等。压画桌上均放置自鸣钟,东摆插花瓶,西放屏风镜,取终身平静(钟声屏镜)之意,整个堂前显得庄重气派,古朴雅致。
正堂上高悬的"由礼堂"堂匾,告诉我们这是一户顺从"礼"教之家,中堂悬挂的朱子格言俨然是主人的传家之宝,这些对联,反映了主人牢记根本,以"礼"为训,立志自勉的生活态度。
滕家这个"滕百万",他经商致富,成为江湾村富甲一地,赫赫有名的巨贾富商,为了显示自家有钱.于是在建房的时候,特意烧制了印有姓氏的砖来做.虽然后来主人变换了,但这些印有姓氏的砖却保留了下来,成为历史的见证.更有意思的是,当年江泽民会认定这个地方就是自己的祖籍也是因为这些滕家砖.据坊间的说法,当年江泽慧曾回忆说,父亲江上青曾说,自己的祖屋旁边有一户非常有钱的人家,连做房的砖都镶有姓氏--滕,于是便根据这个说法找到了自己的祖屋---一附六院.
大家现在看到这个滕字是个错别字,滕的右边下面不是水,而是小字.这是为什么呢,有个说法,说滕姓人家认为滕字下面的水字的意思是水再大再富也超过不了江,所以就把滕字下面的水都改成了小字,寓意是子孙满堂的意思.也就是现在留下来的是错别字的滕字,因为把水改成小了!
  [至大院]江一麟纪念馆的房子是江湾村唯一一幢比较完好的明代老房子。走进大门,我们首先见到的是一间正方形大院。在徽州古建中,民居的正屋子为了适应宗法礼治的需要,严格按中轴线左右对称,因而比较刻板方正。庭院受到地理条件的限制,往往只能紧靠屋前的有限地形或屋子与屋子之间的间隙地带来布置宅院,所以庭院普遍都不大而且正方形的更少。而这里的庭院不仅是正方形且较为宽大,这在徽州古建中是较为少见的。  
   这幢古建的大门门罩虽然简单不显豪华,但它却是明代建筑的代表作。门口与大门由一色水磨青砖蒙面,上加铁泡钉而成庄严,又安全牢固。
我们走进大门,首先看到的是房子中间的这两根大柱子。大家请仔细观察这两根柱子,上下端略细,中间较粗,这也是明代建筑的特征,叫做"梭柱"。厅堂虽然不大,但大梁上的雕刻还是很引人注意的,明代民居建筑很少雕刻人物,木雕非常讲究深雕、花纹处理简练。大家看大梁和梁托上的木雕,灵芝如意,线条流畅,刀法娴熟,可说是一宗精美的艺术品。
  前边靠天井旁的两件木雕人物是清代修房子时补上去的。厅堂正中地面是由方砖铺就(婺源人称为金砖铺地),屋架上方梁与枋的间格之间用篾辫连接,上面敷上石灰,这也是明代早期"芦苇墙"的主要特征。
江一麟,字仲文,是我国明代爱国名臣,正德十五年(1520年)出生于江湾,是婺源萧江的第25世传人。江一麟33岁中进士,曾历任知州、知府、布政使司参政、户部右侍郎、都察右佥都御史、右副都御史、右都御史等官职。万历八年(1580)病死在治理黄河的工地上,终年61岁。著有《易说》、《尚书约旨》、《安吉川志》8卷。江一麟为官27年,廉慎自守,为政勤勉,为人贤良,全力报效国家,深受百姓的爱戴,也得到当时朝廷的器重。江一麟病逝后,皇上甚为痛惜,赐祭葬,并派遣徽州府知府到江湾吊唁,在江湾举行了隆重的葬礼。
[至陈列拒处]这是万历皇帝谕祭江一麟的祭文和葬文。
[至墓志铭处]这是明代东阁大学士、内阁辅臣许国为悼念江一麟撰写的墓志铭。这块墓志铭是70年代初出土的,它高度评价了江一麟数十年如一日,恪尽职守,鞠躬尽瘁的业绩。
[至中堂]江一麟担任过地方官,也做过京官和钦差大臣,每赴一任,都勤于政事,忠于职守,除奸革弊,为民办事。
[指画幅1〕江一麟任安吉州(今浙江安吉县)知州时,崇尚教化,关心教育,办学校,续州志,建先师庙,乡贤名宦祠,当地老百姓非常拥戴他。三年后,江一麟升任工部郎中时,百姓扶老携幼含着眼泪为他送行。
[指画幅2】江一麟关心百姓疾苦,任广平府(河北省永年县)知府时,恰逢大旱,蝗蝻成灾,江一麟徒步各地,带领民众全力救灾。当时朝廷考察各地官员的政绩,江一麟所在的广平府被评为"天下第一"。江一麟升任广东监军副使,广东承宣布政使司参政。
[指画幅3〕江一麟治军纪律严明,对骚扰百姓放纵令者一律斩杀。明代中朝,日本海盗集团从江苏、福建、浙江沿海入侵到广东沿海内地,杀人放火,无恶不作,老百姓都叫他们是"倭寇"。万历二年,倭寇1200余人从海上登陆,攻陷法地千户所,直逼电白县。江一麟督军迎战,在电白附近选择有利地形,预设埋伏,前后夹击斩杀倭寇500余人,余寇逃入山中,随之也被围歼。这是南海军民抗击倭寇打的一次漂亮的胜仗。江一麟又因战功升户部右侍郎、都察院佥都御史,不久又升副都御史、贵州巡抚和南赣巡抚。
[指画幅4〕万历六年,江一麟总督漕运兼提督军务,巡抚凤阳等处,与右都御史兼工部左侍郎潘季驯勘察黄河、淮河水势,创造出 "筑堤束水、束水攻砂"的方案,以淮河水冲刷黄河泥砂,防止黄河入海口淤泥沉淀而引发堤岸溃决。黄淮二水工程完成,皇上赐玺书、蟒袍、银币,江一麟晋升右都御史兼户部侍郎,督理漕务。
江一麟平生不喜欢蓄积财产,每次升官或有功劳,朝廷赏赐的金银布帛,不买田不买地,也不建府宅,除济助家乡贫困的老人之外,私蓄全部捐建萧江永思堂。江一麟还亲自为萧江宗祠撰写了祠规,祠规要求"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 "各安生理"、"毋作非为",表达了江一麟"化民成俗,为善致祥",振兴家族的美好愿望。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了"一府六院"遗址。这是江湾过去最大的一幢房子。"一府六院"原指过去徽州府及下辖的六个县:歙县、休宁、婺源、黟县、祁门、绩溪六个县,俗称为一府六院。
   江湾人为何把一幢房子叫做"一府六院"呢?这得从这幢房子的结构说起,这幢房子建于明代末期,特点是:四层楼、占地广、木雕梁栋,精美无比。这幢大房子套了六幢小房,每小房都有天井、正厅、厢房,自成一家。六家之间有风火墙和火巷隔开,之间又都有小门相通。生人进入屋内,简直像进了迷宫,进得去出不来。四百年过去了,房子几易其主,到80年代初,这幢房子正堂倒塌,住在这幢大房子里的人才全部搬出。现在我们看到的虽只是屋场,但从聶立的青石门框地层基,仍能想像到这幢老房子当年的风采。
据说当江泽民来到这的时候,随从人员问他,用不用恢复,他说我是唯物主义者,知道这里是我的祖籍就好了,所以当是他家的一府六院现在还是没有修复
据考证江泽民的曾祖父是在太平天国年前从江湾迁至江苏江都江家大场,曾祖父江石溪后又迁至江都城区利民桥,1920年再迁至扬州东关田家巷.
江石溪生有子女七人,长子江世俊,长媳吴月清,也就是江泽民的亲生父母,共生有子女5人,依次是江泽君,江泽芬,江泽民,江泽宽,江泽南.而江泽民后来过继给了无子的江上青.
江上青是江石溪的第6个儿子,原名江世侯,生有两女江泽玲和江泽慧.1939年7月29日,江上青牺牲于安徽泗县东北小湾村(现在属于江苏泗洪县)年仅28岁!

在抗日战争期间,江世俊号称“江冠千”,担任金陵汪精卫政府宣传部副部长兼社论委员会主任委员。按照国民政府《惩治汉奸条例》和中共以往惯例,伪军科级以上公务员,就定为汉奸。
各位游客,这幢房子是清末民初一位在上海经商发了财的商人回家做的房子,这座门楼是座典型的徽派砖雕门罩门楼,很值得我们一看。
   这座砖雕门楼,由于已经到了清代末年,砖雕的图案雕刻已由简到繁,由浮雕到深雕镂空,从近景到远景的三、四个层次到达五、六层次。你们看,这门楼上的砖雕、楼、台、亭、榭均雕成里三层外三层,无论是人物,虫鱼走兽,还是山水和花草,全都是镂空的。
  江湾有两扇永远合不拢的门,就在这里了。做扇合不拢的门,总有他的寓意。这两扇门的传说有很多,其中一种说法是这幢房子的主人想自己的后世子孙能出一个做官的,官与关同音,如果做到了官,那就回乡后,把门板削去一点,把门关上,另一种说法是祖宗希望后人出人头地,儿孙们不衣锦还乡,就永远不关门。另外还有一种说法是防盗
我们来看看这座大门的朝向,一般我们房子的大门是坐北朝南的,而这里却不朝南正开,却朝西侧开。寓意自己虽然远在上海经商,但不忘徽州,不忘故乡。不知大家注意到这个墙角没有,它被削去三分,在我们这叫做礼让三分墙,就是说邻里之间要和睦相处,不要针锋相对,从这点可以看出我们徽州人从宋代开始就注重构建和谐社会。
大家接着来看看这座房子的外墙下半部,采用了十三块巨大的长方形青石板,直立起来砌筑,形成了一面光洁的青石外墙,非常奇特,引人注目。其意是说房主人自己十三岁就出外经商,就扛起了家中生活重担。徽州有句民谚:"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是说徽州人多地少,为了生存,十三、四岁就要背并离乡去学徒经商的凄美创业写照。这十三块青石板不但是向他的后人诉说,也是向所有的人诉说,徽州每个人的辉煌,都是一部艰难的创业史。只有艰苦创业,才能打牢基础,只有打牢基础,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再请大家稍稍抬头往上看有两扇叶子形状的小窗户,这寓意为 "树高千丈,落叶归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4-20 07:19 , Processed in 0.774389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