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5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难言‘最美’”婺源行

[复制链接]

2038

主题

2046

帖子

7509

积分

VIP驴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50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8-2 11:53: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这是一片美丽的山水乡村,但我想仍难以为“最”。不知道当初是何方驴友,硬是为其戴上这顶“中国最美乡村”的桂冠……



从三清山往北,大约100多公里就来到位于江西、安徽和浙江交界处的婺源。她古属安徽徽州所辖,近代几经周折后划给了江西。但是当地人似乎并不怎么喜欢“老表”的称谓,一式的徽派建筑和习俗,一张口还是老祖宗的徽商口吻。呵呵,加上一个朱熹、一个詹天佑、一个“清华”,以及一位已退出政坛多年、但仍执意要抛头露面的大人物,“套近乎”者发现,他老人家的祖籍竟出自这里的江湾——于是婺源便热闹起来,替他老人家寻根问祖、修桥铺路,题词的、做新闻的、拍照片的、画画的、搞旅游的,似乎这才发现,原来“中国最美的乡村”居然在婺源。昔日冷落的江湾小镇经过一番重建,更成了婺源第一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风头盖过了江南的梦里水乡。记得早年一位记者朋友邀我同去我没去,居然一脸的不肖。

呵呵,所以一下三清山,我们便直奔婺源。

“婺”者,右手执“矛”、左手捧“书”的女人也。用《辞海》的话说,是古代对女人的颂词,如“婺焕中天”、如古星座“婺女(女宿)”;用现在的话说,便是指文武双全、勤劳贤慧的美女啦。据说唐开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正月初八,婺女星在京城长安的东南方向出现,钦天监急奏唐玄宗,这位酷爱美女的皇帝便当即传旨,将婺女星下界的地方定名为婺源——婺女之源,也就是出美女的地方啦。呵呵,于是这天也就被作为婺源置县的日子而载入史册。Q说,昔日婺源境内就有不少婺女庙,供奉的便是出自这里的美女“婺女娘娘”。

一路穷聊,下午6点抵达婺源县城所在的紫阳镇。城镇不大,但已有一千多年历史,原名弦高,1947年为纪念南宋理学大师朱熹而改名紫阳——因为他出生在这里,别号紫阳。

晚餐后去到小镇最旺的步行街,街头立着高大的石牌坊,上面镌刻着“文公阙里”四个大字,牌坊后则是一式的徽派仿古建筑。小街十分热闹,但仍透着粗糙、脏乱的感觉,二层以上大多空置着,并无多少人家,而一出牌坊便是黑灯瞎火,显然都是摆样子的——如今到处都在修建这种仿古的步行街,政绩工程、灯光工程,投官员所好,好在婺源还有一个文公朱熹的招牌。

下榻酒店的墙上张贴着一幅婺源旅游的示意图,标示着婺源知名的旅游景点,除了一个县博物馆,大多散布在远郊的乡镇。其中最近的李坑13公里,而最远的理坑则一直要去到与安徽交界的深山,足有60公里远呢。

“明天我们要去的就是理坑”,Q说。

“为什么不去江湾?那不是婺源最出名的景区吗?”我好奇地问,而且从旅游图看,它比去理坑的车程几乎近一半。

Q笑笑,“那里大多是近年仿古重建的,因为被评为4A景区,所以门票要50元呢。”

“理坑呢?”

“深山里的‘进士村’,虽然凋零,但毕竟原汁原味……,门票也只要20元。”

呵呵,有“深山进士村”之称的理坑始建于北宋末年,虽偏于深山老林,但却先后出过16位进士、36位官宦,而92个文人学士写下了333部582卷的著述,其中有5部78卷被列入清乾隆皇帝编撰的《四库全书》。

第二天一早,我们早早就出门了,一路北上,Q说一则路远,二则狭窄的小路往往仅容一辆车通行。果然,进入山区后重峦叠嶂,一边是山谷下的溪流,一边是陡峭的崖壁,狭窄的水泥路据说还是近年才铺设的,每遇到出村的小货车,都得小心翼翼地擦身通过,期间还与一辆外地的小车因擦花了车身而发生了一阵口角。如果不是彼此身后堵起的车龙,大家还都不肯休兵呢。

沿着溪流去到尽头,山谷间豁然开朗,依山傍水,是一个有着近千年历史的古村落。一色的白墙黑瓦马头墙,典型的徽派村庄,清澈的溪水穿村而过,溪水旁都是浆洗衣衫的女人,而横跨溪水的石桥上则有不少美校的学生,Q说他们常到这里来写生。他找了一位村里的导游,姓余(噢,这个村的祖先就是一个余氏大家族),她说,翻过村后的那座山就是安徽的徽州了,“我们以前也属徽州”,她强调道。据说婺源最高的鄣公山就在这里,海拔1629.8米,“盘踞徽绕三百里,平分吴楚两源头”,正是浙江、安徽和江西三省的分界。

余带着我们穿绕在古村狭窄的小巷里,寻觅着一座座古祠堂。也许因为听说我们是从广州来的,所以首先就带我们来到“官厅”——呵呵,原来明崇祯年间广州的知府余自怡就出自这里!不过如今“官厅”里面空荡荡,余介绍说,人民公社时被作为村里的大队部,文革时则是村民开会学习和斗私批修的地方。墙上至今仍保留着社员的工分公布栏,以及那个时代标志性的“毛主席语录”。

接着是明天启年间吏部尚书余懋衡的“天官上卿”、明万历年间工部尚书余懋学的“尚书第”、清顺治年间司马余维枢的“司马第”、清道光年间茶商余显辉的“诒裕堂”,以及云溪别墅、花厅、金家井、小姐楼等。这些古建筑虽然大多相当残旧,但粉墙黛瓦、飞檐翘角,仍多少透着昔日的荣耀。哦,据说有的已被辟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了。

我突然意识到为何Q要带我们来这里,而不是江湾或其它地方,也许就是因为它保存了婺源乡村文化中徽派最厚重、也最原生态的文化沉淀。哦,自然也有失望的,同行的H就说,跑那么老远来就是看这些烂屋,还不如广州的小洲村。哈哈,见仁见智,我突然想到那些摄影大师,如果到婺源拍不到油菜花,也许也会骂娘的……

从理坑回程,经清华镇,一座清华中学就在公路旁。“清华”二字立即吸引了我的眼球。Q似乎看出我的心思,“北京的清华大学,其实就得名于这里的‘清华’”。何以见得?Q说最初创建清华园的那班文人就出自这里。

我记得清华大学第一任校长唐国安是我们广东珠海唐家人,不过当时叫清华学校,直到继任的第二任校长周诒春才改建为大学。于是回来查了一下,果然,周诒春正是安徽休宁人——唐代婺源设县时,就曾包括了休宁的部分地域。不知道周诒春是否出自婺源的清华,不过正是他任职清华校长时,提出把原来的留美预科改办为完全大学,并正式设立了大学部,他还建起了清华园内最早的图书馆、科学馆、体育馆和大礼堂四大建筑,为清华大学的初建奠定了基础。呵呵,不过此“清华”是否便是彼“清华”,我想还有待好事者考证一番的。

噢,此清华最值得一看的是一座始建于宋代的廊桥“彩虹桥”,它长140米、宽6.5米,11座廊亭,得名于唐诗“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完全是一幅山清水秀、古桥流水的图画。

从清华继续南行,我们来到了严田古樟园。严田也是一个始建于北宋年间的古村落,传说先祖是一位叫李德鸾的光禄大夫,因厌倦了仕途而来到这里躬耕,为教化子孙,取“占用从田之签,以严治家”之意取名严田。村落不大,近年被辟为旅游景区,表现的是婺源的“水口文化遗存”。

所谓“水口文化”,指的是古村落的风水。水口乃“一方众水所总出处也”,村落水口,自然便是村落人丁才旺、兴衰聚散的地方。这和岭南“水为财”的道理颇为一致,而为了“留住财气”,便要在村落的水口之处植树筑桥,修建台塔,以增添“锁钥”气势——呵呵,走进古村落,最抢眼的便是一株巨大的古樟树。1800多年的树龄,15米的树围、3亩多的树冠,人称“天下第一古樟”。树下还建有一座长13米、宽6.5米、高6米的石拱桥。

噢,传说北宋末年皇帝赵构被金兵追赶逃到这里,爬上樟树才躲过一劫,后来当他坐正了南宋小朝廷后,为了感谢樟树的救命之恩,专门赐银修建了树下这座石拱桥。从此村民将古樟树称为神树,将石拱桥称为“树德桥”——如今严田的巨樟古桥,已成了婺源的招牌景致。

古樟树的后面有一座“鱼塘人家”的庭院,Q说曾是当地最富有的财主大宅院,他一生讨了6房老婆,各修了一个小院落——聚春堂、百富堂、鸳鸯堂、毓秀堂、芳心堂、兆庆堂,各有精彩,但一个共同之处就是都有一个小鱼塘,荷包红鲤,活水回流,实在是一个小桥流水人家。哦,如今“鱼塘人家”已被整修一新,除了参观游览外,还可接待游人住宿,周润发、温兆伦等港台影星,就都曾在这里下榻和拍过影视片。



相关链接一:婺源旅游

北线——原生态山水风光为主,包括高山峡谷的大鄣山卧龙谷(大鄣山瀑布有“华夏第一高瀑”之称);由36个溶洞、石林及大量摩崖石刻组成的灵岩;清华北侧河上的彩虹桥;婺源徽商的代表作思溪延村;以及严田古樟园、“深山进士村”理坑等。

东线——以江湾、李坑、庆源的明清古村落和田园风光为主。其中“千年古镇”江湾始于北宋年间江氏家族迁入,因历代文风鼎盛而被称为婺源“书乡”。村中保存有三省堂、敦崇堂、培心堂、滕家老屋、萧江宗祠等多座徽派建筑,是婺源首个4A旅游景区。李坑则是一个群山环抱,山清水秀的古村落。村中民居沿溪而建,参差错落,多座溪桥连接两岸,构成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美丽画卷。另外还有“画里乡村”的晓起、“千年商埠”的汪口俞氏宗祠,以及油菜花的江岭梯田和田园风光的庆源村等。

西线——婺源的自然生态环境,包括“世界最大野生鸳鸯栖息地”之称的鸳鸯湖(面积2300亩,每年秋末冬初有2000多对鸳鸯来此过冬);葬有朱熹祖墓的文公山(植有16株当年朱熹手栽杉树,最高38.7米,有“江南古杉王”之誉),以及金山生态茶园等。



相关链接二:婺源特产

“绿”——婺源绿茶,唐载茶经,宋称绝品,明清贡品,以其“颜色碧而天然,口味香而浓郁,水叶清而润厚”驰名。昔日“祁红婺绿”指的就是安徽祁红的红茶和婺源的绿茶,1915年曾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

“白”——江湾雪梨,又称“六月雪”、“西降坞”、“白梨”、“苏梨”等,体大、色白、汁多、肉嫩、皮薄,松脆香甜。

“红”——荷包红鲤,因形如荷包而得名,色鲜肉嫩,清蒸荷包红鲤人称“国宴珍品”。

“黑”——龙尾砚,也就是我国四大名砚之一的歙砚,因婺源古为歙州所辖而得名,始自唐代,为历代朝廷贡品,有“砚国明珠”、“石冠群山”等美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5-5 15:56 , Processed in 0.578741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