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9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指南] 初识潜口民宅

[复制链接]

75

主题

75

帖子

225

积分

VIP驴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2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3-25 16:44: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观皇宫去北京,看民宅到潜口。”这是潜口民宅打的最醒目直观的招牌,的确这里荟萃了徽派建筑的精华,是一座徽州民间建筑艺术的博物馆。这是我4月24日带领学生到潜口春游所获得的感受。做为一位黄山的子民,在黄山的版图上生活了三十年,却因种种的缘故,一直与声名鹊起的潜口那样地隔膜,惭愧之至。这次终于与潜口直面相会了,心中无比的兴奋和感慨。

从徽州区岩寺大转盘驱车过文峰塔,一路开阔的水泥大道,绿树成荫,环境十分幽雅。才十几分钟路程,但见一片波光掩映在青山中,水光潋滟,湖光山色中透出了白色的马头墙。山门上悬挂着白底黑字的匾额,乃著名书法家单士元的手笔,很是诱人,这便是“潜口民宅”了。这个特殊的村落,今天的人们把它叫做潜口民宅,因为位置就在黄山第一峰-----潜口紫霞山麓,所以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紫霞山庄”。

潜口民宅分清园与明园,清园是采取原拆原建的方法建造的,看样子刚刚才完工,深深的庭院里还是空空荡荡的,房间里还没摆放上任何家具。景致尤佳的是明园,亭台楼阁依山而建,白墙黑瓦绿树掩映。和古徽州绝大部分村落不同,这不是一个聚族而居的村落,而是一个汇聚了明代最典型的各式古民居、古祠堂、古牌坊、古亭、古桥等古建筑群的再造村落,这个村落的历史还很年轻,还不到20年。这是一个奇妙的对比,村落是年轻的,而村落里所有的建筑,甚至一草一木,都属于曾经的岁月。时光,仿佛在这里静静的回到了过去,也留在了过去。这是一座属于今天的徽州的村落,而在这里,又能真切地感受到历史的足迹。到这里安家的每一座建筑,都经历了岁月的风雨飘摇,村落的建设准则就是原拆原建,这里的一砖一瓦,哪怕是木雕上的一个小小构件都力求尊重原本的模样。不得不让人感到那些徽文化抢救和保护者们匠心独运。

“潜口村中古建多,金鸾殿阕势嵯峨。更移民宅桥亭阁,明带山庄隐薜萝。”在厚重的文化魅力的感召之下,我们不禁加快脚步向前走去。进园是条上山道,村落中用大块的条石铺就了青石路面,还用小小的鹅卵镶嵌出美丽的图案,石间的缝隙是最好的疏导系统,即使下场大雨,整个村子也不会有泥泞之地,对旅游者来说,这就是天大的幸事了。

山门不远。便是一座小巧玲珑的石桥,名叫荫秀桥又称阴阳桥,建于明嘉靖年间,据说此桥由当地尼姑出资所建。桥的一头是尼姑庵,另一头是鸡犬相闻的村庄,桥中央成为佛界与人间的分界线。有趣的是荫秀桥三字琢刻不同,“荫”为阴刻,“桥”为阳刻,“秀”字上半阴刻下半阳刻,单孔小桥两旁护栏砌筑却是罗汉板。岁月悠悠,小桥依然,“师太不知何处去,罗汉依旧笑春风”。

迂回登山见善化亭,方形的亭子四柱居空,飞檐翘角,亭名取旧时“善化贤良释化愚”之意。,亭顶梁横木上刻的一副楹联特别引人注目,“阴德无根方寸地中种出,阳春有脚九重天上行来”,意欲劝人诚心行善方可积德。还有一副对联寓意也很深刻,“走不完的前程,停一停,从容步出;急不来的心事,想一想,暂且丢开。”

依“s”型的山道而上,道中间立有3间五楼茶园石牌坊,为明代嘉靖年间(1552~1566年)郑绮所建。石牌坊看上去已很陈旧的样子,牌坊正面并无题字,却雕着一个龇牙咧嘴的“鬼”,手里拿支笔,脚踏方形大斗。原来“鬼”与“斗”合起来即为“魁”字,这是立坊人期望家族子弟多出文魁星。牌坊背面则刻了月宫桂树图,那是立坊人期盼后代能出人头地,上蟾宫折桂,光宗耀祖。

顺山而上,即见第一座民宅“乐善堂”,又称“耄耋厅”,建于明代中叶,此堂是供族中80岁以上的老人娱乐和议事的场所。宅高雅古朴,二进三开间,正面为三开间柱式门厅,厅的两侧多有门房,前后进间设有天井。明代徽州民居家家如此,谓之“五岳朝天,四水归堂”。古时徽州人聚水如聚财,选设天井,不仅是通风采光的需要,还图“肥水不外流”之吉利。乐善堂天井两侧都有廊室,正堂20根大柱巍然挺立,横梁雕刻精细,整个建筑气势不凡。

峰回路转,是一座“司谏第”的建筑,建于明弘治八年(公元1495年),为明厅式的文化型建筑。第内设天井,四周绕以石柱,中架单孔石拱小桥,直通正厅,厅上设石座寝室,供奉神位,该第构架用料宏大,梭柱、月梁、荷花墩、叉手、单步梁、斗拱雕刻精美,显示了明代建筑风格。此第原是明永乐初进士、谏官、吏部给事中汪善的孙辈,为祭祖所建的家祠。中堂高悬“敕谕匾”,上书:“皇帝敕谕进士汪善……特命尔荣归故里,以诚德业,副联所期”

“方观田宅”是一座建于明代中期徽州农民住宅,普通的一进三间砖木结构的楼房,注意到了吗?在屋柱和屋基中间的这个小方木块,当地人叫木枳,在房屋受到震动的时候,可以通过自身角度的扭曲消耗一部分的震荡,起到防震的作用,同时横生的木纹还防止潮气上升,延长了房屋的寿命。一个小小的木块流露出的智慧,让今天的人们依然感叹不已。

在潜口民宅中,最具明代古民居建筑风格的,当数方文泰宅。徽州人在明代还保留着住在楼上的习惯,方文泰宅的二楼宽敞、明亮,环绕天井建有一圈过道,人们在楼上可以通行无碍,当地人称之为跑马楼,楼上还设有美人靠,栏板的外侧是徽州民居装饰的重点,一般都雕有精美的图案,无论主人的贫富贵贱,对美的欣赏和追求都是一样的。

胸中小五岳,足底大九州,徽州的老房子是在特定的自然文化环境中形成的。精明的徽州人走遍四方,成为巨富荣归故里,穷极土木,广侈华丽,以明得志。徽州富贾构筑起的幢幢民居建筑,精巧别致,高墙飞檐,白色的外墙高高挺拔,正面宅门上有精美的砖雕,大门两边有细致的石雕,屋内还有各种图案的木雕,这徽州三绝为世人瞩目,也是徽商骄人的旗帜。

流水经年,时光一去不复返。乐善堂、曹门厅、司谏第、方观田宅、苏雪痕宅......走过一幢幢民宅,白白的粉墙,黝黑的屋瓦,飞翘的檐角,鳞次栉比的兽脊斗拱,还有那高低错落、层层昂起的马头墙,绵亘着一幅宗族生息繁衍的历史长卷。穿行在古老的时空间,思绪随着青石板巷步移景异,五百年前的徽州古韵扑面而来,饱含沧桑气息那遥远的历史仿佛就在眼前。而如何承载徽商那敢闯敢拼,吃苦耐劳的精神血脉,开创徽州新的辉煌,确是我们今天徽州人在时代大发展中需要深深思索的。相信在潜口民宅,在众多徽州风物中我们能寻到先人的脉搏,开创性的书写历史新篇章,让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徽州在我们开拓下秉承先人遗志,迎来灿烂的明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6-12 16:43 , Processed in 0.550951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