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7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游记] 万安古镇的旧梦今缘

[复制链接]

181

主题

181

帖子

543

积分

VIP驴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4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2 11:36:18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万安位于休宁城东郊4公里处,有文献记载的历史达一千七百余年,曾为徽州“四大古镇”之一。那年暑假,当我踏进万安镇,穿梭在清幽的老屋巷弄时,深深地沉浸在醇厚而悠远的古韵中。

    老街与徽商旧梦

    随着明清时期徽商的崛起,万安成为水陆要道,而那条依横江而建的五里街衢,更以其浓厚的文化气息和琳琅的商业店铺而列居休宁九大街市之首。据说直到清末民初,老街尚有50多种行业的143家店铺,各式小吃也称甲一方。万安被誉为“活动着的《清明上河图》”想必不虚了。万安还是“罗盘之乡”,吴鲁衡、方秀水等老店制作的罗盘闻名遐迩,曾获1915年美国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1982年,吴鲁衡罗盘老店恢复。

   

    万安现在的商业区,是沿公路之新式店面,平凡小街市而已。老镇区则像个退休的老人,宁静而安详。走进它是在一个下过雨的清凉午后,地是半湿的,天还阴沉着,使得老镇在和谐的灰色调里更添几分清凉与沉郁。老镇进口有一座双拱老石桥跨于坑溪,桥面石板坑洼不平,桥身苔草斑斑。桥下有水牛在洗澡,令人不禁联想起“耕读”一词来。坑溪对过的数面相连的老院墙上,攀爬的藤蔓铺天盖地,像覆着厚厚的绿色积雪,蔚为壮观。那院中的园子,定然是鲁迅笔下百草园般的富含生机。

   

    一面读着那老墙,一面沿坑而行。真正的老街近在眼前,坑溪口上又一座保存完好的独拱老桥——富来桥连接了街的两段,大抵相当于老街的广场,可这里的一切那么静谧。一只白猫从老墙头一溜而下,在青灰的石栏上显得分外鲜亮,许是怕生人,啼叫着溜走了;在桥头睡午觉的黄狗闻声醒来,警觉地竖目以对;边上小棚里的两头猪,尽管睁眼躺着,对生人的窥探却能视而不见。只有两个娃娃嬉闹着追上桥去,笑得那么开心。紧密相挨的黛瓦粉墙历尽沧桑,由厚重的条石铺就的老街面已被磨损得略显不平,坑洼处积留的雨水映着天光。每过三五家,就会出现一条向下的石阶路,通到江边都成小码头,这就是老底子的商家船埠。古街洁净而清寂,有几家日用小杂货店,真正的老铺子,百来年的实木柜台泛出黑褐的“包浆”,老酒瓮与大口玻璃糖果瓶或许也是祖传之物。因为顾客极少且都是街邻,所以柜台内几乎不见人影,甚至多数店铺压根就没有店号;糕点、豆腐、缝纫等家庭作坊的师徒和门口闲坐的老人略带好奇地打量着我们。从居民的家什与衣着均可见这一带经济滞后,昔日的繁华只在老墙或板壁上零落残留的若干民国字迹里才隐隐闪现,我仿佛感应到时光隧道那头传来熙熙攘攘的杂响,店伙计的招呼和帐房先生的算盘声……

    走过老街,就是走过一个多世纪。曾经的喧闹与浮躁都随雨打风吹去,连街巷游走的狗都习惯于沉默。如今的老街真的是“休”、“宁”与万“安”了,安宁得空寂,以至听得到自己轻缓的脚步。然而,你的感受却又那么苍厚。

    万安与“平民教育”

    其实,历史上的万安镇不仅经济繁荣,文化教育也很发达。万安不仅是还古书院所在地,镇边的“省重点”休宁中学也已拥有90年校龄,其前身是教育家胡晋接先生创办的安徽省立第二师范。该校高考每创佳绩,似存状元遗风。而该校不惟校史,更在校址上与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有缘。

    陶行知出生于歙县一个清贫的平民家庭,母亲是万安人。九岁时,随父到万安外祖父家,在前清秀才、著名塾师吴尔宽门下的经馆就读,正式入学。塾馆旧屋如今仍在。陶行知曾说:“幼年的生活是最重要的生活,幼年的教育是最重要的教育”,显然是自己深刻体验的。于是,顾不得同伴催迫,我执意要亲睹陶先生童年读书处。

   

    由于人迹罕至又连下了几场雨,湿漉漉的墙根与石板苔痕葱碧,使得老街东头这条原汁原味的狭窄古巷更添情韵。塾馆旧屋是典型的清代徽宅,基本保存完好。没有标牌、没有任何“开发”与维修,连板门也是历经风扫雨蚀的原物,倍感亲切。童年的陶行知在这样的寻常巷陌里,在万安街热闹的店铺作坊间,在横江边繁忙的商埠头,烙下最早的平民意识。平民生活阅历像乡音一样深深印在陶行知的记忆中,影响着他后来的事业与生活。或许,正是在这间外观平实的塾馆里,播下童年陶行知求“真”的种子: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万安启蒙了陶行知,而陶行知思想导引着万安后学。

    陶行知自述当时从万安“独自一人,乘船赴杭求学,父亲躬自送到水蓝桥下船”。我们来不及去水蓝桥,便在富来桥下的渡口乘船感受一番。古城岩那边老塔耸立,山下横江潋滟。站在昔日无数徽人由此下杭州去闯荡的这个起点上,依舷临江,莫名触动。历史沉寂了,徽商远去了,书院残毁了,甚至连徽州地名也作古了,可是这方故土走出的书生的梦想往往那么相似。陶行知心怀天下,他在《社会大学运动》中修改孔子的话,以为“大学之道:在明民德,在亲民,在止于人民之幸福”。尽管人生失意常八九,类似陶行知的梦想依然恒久激荡在我们心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6-12 07:28 , Processed in 0.721960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