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62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休宁“中国状元博物馆”

[复制链接]

2038

主题

2046

帖子

7509

积分

VIP驴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50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8-2 10:05: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唐)颜真卿



中国唯一的一家状元博物馆设在休宁,呵呵,就因为她是我国历史上出了最多状元的县——始自宋嘉定十年(1217年)的第一位状元吴潜,到清光绪六年(1880年)的最后一位状元黄思永,小小的休宁县竟出了19位状元,实在是让人不得不刮目。

于是离万安老街,休宁下一个要去看的,就是“中国状元博物馆”——从万安搭过路小巴到县城所在的海阳镇也就4公里,萝宁街下车后,沿街一路南行,大约数百米,便来到县城最热闹的“状元文化广场”。

广场位于萝宁街左侧(东面),占地14000多平方米,建于2005年,实在是当地政府提高休宁知名度一个很不错的主意——黄山不沾边,牌坊没歙县多,古村落多被拆建的七零八落,找不到几个像黟县那样拿得出手的,有什么吸引眼球的呢?于是他们想到了“第一状元县”这张牌,花了近七、八千万元,建起了这座“状元文化广场”——广场中央,就立着一座仿古的四柱“状元坊”。

青石雕凿,八狮护柱,魁龙腾越,牌楼巍然,四面坊额分别镌刻着“东南邹鲁”、“天开文运”、“状元故里”、“千秋万代”馏金大字。坊前还一字排开着八根巨大的景观柱,一柱一景,用篆、隶、行、楷四书镌刻着昔日的“海阳八景”,或“白岳飞云”,或“寿山初旭”,或“风湖烟柳”,或“松萝雪霁”……

广场北面,正对中央“状元坊”的就是状元博物馆了——前为昔日休宁地标性的海阳钟鼓楼,坐北朝南,红砂岩雕凿,始建于1345年,楼高11米,原为县衙前的樵楼。近年修复,朱阁重檐,飞檐翘角,雕梁画栋,檐下悬挂着大红灯笼,映衬着中间黑底金字的“中国状元博物馆”的横匾。

穿过钟鼓楼下的拱门,后面是仿古重建的“平政堂”——有说其前身是休宁县衙遗址,如今堂前立柱悬挂着一幅巨大的楹联:“千载结绳数天下状元几许,九牧分野看邑中人物如何”。呵呵,满是前世“状元县”的骄傲——博物馆的展厅,就设在“平政堂”内,7个展馆,包括“皇家秘档与休宁状元”展、“状元文化和科举知识”展,以及休宁历代名人字画、齐云山碑拓、海阳献宝珍品、鱼鳞图册和“荫馀堂”展,总面积达1200平方米。



拾阶而上走进展厅,迎面是一幅巨大的昔日科举殿试的壁画,壁画前是一尊青铜雕铸的龙首龟身的赑屃——龙生九子的第六子,背上驮着的是一罩在玻璃柜里的金黄色殿试奏折,据说是休宁清光绪六年(1880年)最后一位状元黄思永当年考上状元的试卷。

自然,最吸引眼球的当属博物馆与国家第一历史档案馆合作举办的“皇家秘档与休宁状元”展了——有说在国家第一历史档案馆,19位休宁籍状元的手迹、手书、奏折全都能找得到——除了这份黄思永的殿试试卷外,还陈列着清嘉庆十三年的朝会试题、洛阳状元胜迹图、御赐休宁状元黄轩“福”字匾、御赐休宁八品顶戴军功牌、御赐休宁状元金德瑛“福”字立轴等与休宁状元文化有关的展品,乾隆三十六年小金榜上,你会看见休宁黄轩独占鳌头;而在乾隆四十年大金榜上,休宁状元吴锡铃也赫然有名。另外还看见一份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的《秋季档》,记载着乾隆皇命举人戴震调京校勘四库全书上谕——戴震是休宁隆阜人,两年后殿试考中进士三甲第43名。

展厅里还陈列有昔日读书人的启蒙读本《三字经》、《千字文》、《幼学琼林》等,有童生、秀才、举人学习的参考用书和考试卷,以及砚台、笔洗、灯盏等古代学子的学习用具和照明用具——“十户之村,不废诵读”,你仿佛依旧能感受到昔日徽州古村落中随处可闻的朗朗读书声。

不过因为是广东人?所以最吸引我的还有休宁第一位状元吴潜——晚年他被贬岭南循州,即如今广东的龙川,当年州治陀城的“正相塔”,就得名于他老先生。早年我在编撰广东旅游攻略时,还特意去看过,只是来到这里后才知道,原来这位宋代宰相曾是休宁出的第一位状元。

宋嘉定十年(1217年),祖籍休宁县城,客籍宣州宁国的吴潜殿试“进士第一”,举授承事郎,宋理宗后先后出任参知政事、右丞相兼枢密使,封崇国公。宋开庆元年(1259年)任左丞相,后因与贾似道政见不一而于景定二年(1261年)被罢相,“谪建昌军,徙循州”,第二年便“暴卒”循州,客死他乡——有说他是被贾似道所指派的循州知州刘宗申所毒死的,传说中他曾预知,对人道“吾将逝也,夜必雷风大作”。是夜果然电闪雷鸣、风雨交加。四鼓开霁,吴潜撰遗表,作《谢世诗》、《谢世颂》各三首,端坐而逝,龙川百姓闻此噩耗,“无不失声痛哭”。

正是为了纪念吴潜,人们将他在陀城寓居的仙塔寺改名为“正相寺”,并将寺里建于唐开元年间的仙塔改名为“正相塔”——1960年被列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今仍耸立在龙川陀城的东江边,是岭南最为古老的唐宋古塔。



相关链接:休宁19位历代状元名录

吴潜,休宁县城玉堂巷人,寄籍宣州宁国,宋嘉定十年(1217年)状元,授承书郎、官至左丞相。

程若川,汊口人,南宋武科状元,官至滁州太守。

任亨泰,古楼人,寄籍襄阳,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官至礼部尚书。

沈坤,休宁县城人,寄籍太和,明嘉靖二十年(1514年)状元,南京国子监祭酒。

黄赓,五城龙湾人,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武科状元,后削发为僧。

戴有祺,瑶溪人,清康熙三十年(1691年)状元,翰林院编撰。

汪绎,县城西门人,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状元,翰林院编撰。

汪应铨,梅林人,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状元,赞善大夫。

金德瑛,瓯山人,清乾隆元年(1736年)状元,都察院左都御使。

毕沅,闵口人,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状元,官至湖广总督。

黄轩,五城古林人,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状元,官至四川川东道按察使。

吴锡龄,大斐人,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状元,翰林院修撰。

戴衢亨,隆阜人,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状元,军机大臣、体仁阁大学士。

汪如洋,县城西门人,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状元,翰林院修撰,云南学政。

王以衔,洽阳人,清乾隆六十年(1795年)状元,礼部右侍郎。

吴信中,长丰人,清嘉庆十三年(1808年)状元,侍读学士。

戴兰芬,休宁人,清道光二年(1822年)状元,侍读学士。

汪呜相,休宁人,清道光十三年(1833年)状元,翰林院修撰。

黄思永,休宁五城人,寄籍江宁(今南京),清光绪六年(1880年)状元,翰林院修撰,侍读学士。


出“平政堂”,两侧还建有快雨廊,右侧快雨廊的后面辟有清代科举文化馆,后面则是徽州园林式的亭台楼阁——检云斋、藕华池、三思桥、秋水亭。而在“平政堂”的后面,还建有仿古的“群英汇拔坊”、“中国状元坊”和聚宝斋。

另外在状元文化广场东侧,还建有文昌阁(状元阁)、海阳书院和海阳大戏楼,不过最吸引眼球的,则是文昌阁下一座立于清乾隆二年(1737年)的“孝子坊”。

高大的石牌坊三间四柱三楼冲天式,高12米、宽9米,边柱抱鼓石高2.1米,两根中柱左右各雕有一对高1.3米石狮,古朴端庄,极具气势,坊额横刻“光被孝思”四个大字,龙飞凤舞,所旌表的是渠口乡珰金村的孝子朱元俨——呵呵,想不到原来石牌坊也是从下面的古村落拆迁移建到这里来的。

牌坊下,一群大妈正放着高音喇叭起劲地跳着广场舞,只是此情此景总让人心里多少有点不舒服——何不就让它依旧立在原来的村庄呢?哪怕是被冷落了,也还记得村里的故事,好过移建到这里。。。

呵呵,恕我直言,如果说修建状元博物馆还值得称道,那么移建这座“孝子坊”就是一败笔——也许习以为常?古城岩那么多古建筑都被“移居”了,还在乎这样一座“孝子坊”?更让人跌烂眼镜的是,在状元博物馆里陈列着一座名叫“荫馀堂”的清代老宅模型及图片,而这座老宅早已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就被整幢“移居”到美国波斯顿,所打的旗号居然是“不仅让状元县休宁走向世界,而且促进了中美两国文化的交流,让徽文化在大洋彼岸激起反响。”

多么冠冕堂皇啊,无怪乎当年成龙能够在徽州收买到那么多古建,以至于后来在网上惹起那场风波。

出状元博物馆后M.M和Y.E打道回府回屯溪了,我则决定留在休宁,80元找了家小旅店住下来——明天要去的,就是已“移居”美国的“荫馀堂”原来所在的古村落,据说它叫黄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6-12 13:57 , Processed in 0.757111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