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0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婺源记忆

[复制链接]

67

主题

66

帖子

198

积分

VIP驴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9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9 22:57: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经过一夜车上的颠簸,我们几个爱摆弄相机的发烧友朝着向往已久的中国最美的乡村---婺源渐行渐近,农田、石桥、古树、路亭,以及层层叠叠的白墙黑瓦,越来越清晰,清晰得可以看见暗绿色的苔痕,如油画般凝重浓稠,那是岁月流逝的痕迹,即便是藏于阴影之中,也会如蔓草般柔韧生动,令人过目难忘。

    从最早的略有所闻到真正走进这个如诗如画的世外桃源,穿梭其间,我才发现婺源的美丽细节:田间有村,村后有山,山上古树浓荫,村前有水,水倚田园,放眼望去,长满金黄色油菜花的田园和蓝天白云竟然相连……一幅闲适、清幽的淡墨素描,一幅天人合一的画卷。

     记忆中的婺源不仅仅是这里山山水水,更深的是生在这、劳作在这世世代代的人家。在里坑村里慢慢行走,小巷中的人家,依然住在年代久远却保持完好的老房子,据当地人讲这里“无宅不雕花”,家家户户皆是青色的瓦,黑色的房檐,白色的墙上镶嵌着古色古香的雕饰,虽然陈旧,却仍然令人赏心悦目,回味无穷。褪色的木质小窗上,也雕满了形态各异的花鸟禽兽,让人感受到这里文化的厚重。现在很多人家将临街的房子作为门面,出售当地的特产和旅游纪念品。更多是上了年岁的老人,悠然自得坐在家门口,或与邻居拉家常,或只是安静的看着,看人来人往,看时光的脉络。把目光悄然融进家家户户的门扉,在当年“大夫第”的宅院里驻足,会发现木质的大门上,裂满了杂乱无章的痕迹,那定是岁月刻下的印记,门上的朱漆早已脱落,在风雨的侵蚀下,已经辨不出颜色,不由得想象,每扇门的背后都会有一段不同寻常的故事吧。想推门进去看个究竟,但终还是作罢,逝去的无法考证,未来的也无从追寻,在有些苍凉的意境里,回响历史的余音,就像眼前流过青石板、流经每户人家门前的小溪,不停的流淌延伸。

傍晚时分,我们在一个叫江湾的小镇住下了,沿街有许多大大小小的旅馆和饭店,三月是婺源旅游旺季,饭店的生意很红火。我们六个人在一家叫“好再来”的夫妻开的小饭店要了个桌子,老板是个三十来岁有着三个孩子的当地女子,既要招呼客人又掌勺还要管账,男人听她调遣,给她当帮手,看得出她是这家的当家人了,她向我们推荐当地的特色农家菜,大多数是我们叫不出名来山上的野菜,唯一一道荤菜是江里鲫鱼了,那里的鱼没有养殖的,都是野生的,味道特别的鲜美,对于吃久了油腻腻的饭菜的人来说,这些产自山上和江里的绿色食品,简直就是难得的美味,不知是菜好吃的缘故,还是心情放松的原因,大家把饭菜吃的精光,把四瓶58度的老白干喝个瓶底朝天。我们不住地夸老板手艺比城里的大厨师还要高10倍呢,看个个吃相,听声声赞美,老板脸上始终挂着得意的笑容,看得出她很有成就感,最后免费送一道她自家做的家常豆腐让我们尝尝,那味道、口感,现在有时还回味无穷。同去的发烧友觉得过意不去,把带去的一大包海苔送给她的孩子,小孩高兴的一蹦一跳举着海苔跑出了门。有人说婺源的女子既能文又能武,我想不能简单地把“婺”字拆开来看问题吧,应该是这儿的山水培育了婺源女子们的精明与能干。

夜深了,小镇褪去了热闹,一切恢复寂静和安详。除了稀疏星月和街边几盏红灯笼里透出的暗暗红光,几乎看不到灯光。

站在主人家二楼沿街的平台上看街边几个游客在和店家聊被称为理学家朱熹的故居现在日子和过去的辉煌,也就只聊一会儿早早就散了。近处店家打烊门板的碰撞声,远处传来几声狗叫声,夜就这样静悄悄的,没有嘈杂,没有歌舞升平,那样的和谐与安详,这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恬淡安逸,让人疏离欲望和浮燥。

对于婺源我们只是过客,匆匆的来去带不走什么也留不下什么,婺源于我也只是远处的风景,所有的只是去过、看到、然后离开,喜欢的不喜欢的都留在记忆里,不很完整却分外清晰。有人说她是中国最美的乡村,我会用心去慢慢的体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5-5 14:37 , Processed in 0.717582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