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7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初到婺源

[复制链接]

90

主题

90

帖子

270

积分

VIP驴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7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4 23:51:38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婺源,曾在朋友博客上见过,景物有灵性。这次出游未像以往那样提前做功课,只想带着好奇带着憧憬去用心感悟。快到婺源,有朋友问我,趋之若鹜的“鹜”,鸟字旁,字义是鸭子,那婺源的“婺”,下面是“女”,“婺”是什么意思。未提前做功课,我尴尬无语。直至到婺源,当地导游带我们住宿时才得到答案。

导游介绍说,“婺” 拆开来看可分为“矛、文、女”三字。“矛”为古兵器,在此可作“武”解释。“矛”字右侧“反文”自然作“文”解释;二字意合便是“文武双全”。“婺”字即为“文武双全的女子”。 婺源有句谚语“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婺源本属古徽州,徽州的男丁往往在十三四岁外出经商,家中只留下妻女操持家务,耕田织布。婺源的妇女几乎人人擅女工,懂耕种,“文武”双全。“婺”字便由此而来。而“源”字是和婺源的地形特征相关联的。“八分半山一分田,半分水路和庄园”婺源山多,山上发清流,涌甘泉,是古徽州数条江河的源头,于是以“天时地利”取字“源”。所以,“婺源”二字是当地“天、地、人”三者特点的高度概括。我想这应是现代当地人对婺源名称的戏说。

沿途徽派建筑比比皆是。记忆里的徽派建筑,依山傍水,粉墙青瓦,石雕的漏窗,木雕的窗棂楹柱,无不体现诗意。可眼前的徽派建筑,不伦不类。这一座座大楼,若摘掉刻意戴的“马头墙,高脊飞檐”这顶帽子,其实和一般普通建筑没有区别。我心中难免有些失落。

在婺源就餐,食物真的不敢恭维,稍新鲜一点的菜,味道很差。不知是我们的伙食档位低,还是婺源食物本就如此,我是一点都提不起食欲,见朋友们吃喝得热闹倒是十分有趣。

吃过晚饭,导游叮嘱不要外出,说这里治安不是很好。但我们还是去逛了夜市。出门东看看西瞧瞧,心中犯嘀咕,治安不好,是指有飞贼呢,还是指问价不买当地老板会给我们难堪?回首看看一行十几人,于是我们哈哈一笑还是继续前行。逛了一大圈,我就稀奇一件东西——龙尾砚。

我们观赏了许多店的龙尾砚。老板告诉我们,龙尾砚以取龙尾山的石料制作而得名。唐开元年间中,有一叶氏猎人逐兽长城里,见叠石如城垒状,莹洁可爱,便携之回来,刊粗成砚。

在这里,我们见证了龙尾砚的石质秀美,它概之为涩、细、润、坚。涩,即石有锋芒,发墨如砥。细,则墨膏稠腻,且不损毫。润,石质紧密温润,故贮水难干,墨色不燥。坚,即坚劲耐磨,经久不乏。这里的砚品繁多,品种多达一百多个,一般可分为五大类:眉纹、金晕、金星、罗纹、鱼子。眉纹,又称眉子,即石材的纹理如美人之蛾眉;金晕,砚史上称为驴坑石,色金青碧,上有金黄色晕块;金星,素被推为上品金星,一般形如谷粒,融结于砚石之中,翌翌发光 ;罗纹,纹似丝罗 ;鱼子,形状分布均匀,如鱼卵状的细小黑点。

我们看到的每一块砚,清晰、淡雅、简素、古朴,声如铜,色为铁,性坚滑,善凝墨,真不愧是中国四大名砚之一,也不枉被誉为“砚国明珠”,“文房瑰宝”。

初到的第一天就这样过去了,虽则有许多遗憾,但龙尾砚深深地留在了记忆里。虽然对龙尾砚爱不释手,我却没买。因为导游告诫说,这里掺杂许多假货,他只能凭感觉买,不能提供鉴别的要素。这实在太悬,虽然我那样的想在书房里呈现一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5-6 17:37 , Processed in 0.065073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